荆棘寻梦 不忘初心:大疆开荒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前身今世

智东西(zhidxcom)

大家都知道大疆2015年发布了第一款农业植保无人机MG-1,并在2016年3月召开媒体沟通会并正式交付。这一时间其实市场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植保无人机玩家,植保无人机也从之前试验、演示为主的概念产品真正落地成为农业生产力工具。

但事实上大疆与农业结缘远早与此。

大疆农业的研发团队中的多位骨干,早在2006年就在各科研院所、高校从事行业无人机的研究与应用,其技术带头人更是从2003年就在行业内开始探索自动飞行器在各种行业的应用,2009在中科院任职期间参与各类UAV无人机的新方向的预研以及植保无机相关的项目研究。

大疆2006年成立之初推出的飞控产品,是这些心怀广袤农田的工程师与大疆结缘的开始。大疆工业级飞控的高精度与强大的拓展性能,不仅为大疆夯实了初始发展的基础,也为大疆赢得一众足以改变未来的粉丝。

2012年,农业植保飞行器开始进入国家农业科研的主流视野,多种油动、电动的直升机、多旋翼飞行器开始进行试验与演示推广。这时候的飞行器产品技术不成熟、质量不够稳定,更谈不上量产与推向市场,每次飞行都需要专门的工程师现场保障和维护。但为了保证能飞起来,绝大数都采用了大疆的飞控产品。而大疆也从此开始了在农业场景技术应用的探索。

最终,在这次技术萌芽所涌现出来的第一批工程师,大都在未来两年陆续聚集到了大疆的旗下继续他们的农业梦想。

2014年是一个转折年。大疆的农机团队集齐了队伍竖起了大旗开始技术攻坚。大疆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做一款“演示机”或者是只有自己工程师才能飞起来的定制机。早在大疆创办之初,创始人汪滔就放弃了做演示挣快钱的机会,专注于研发更加标准可靠通用的飞控产品,最终取得成功。

这种脚踏实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工程师文化,使得大疆成为了植保无人机工程师们梦想实现的地方。大疆成熟的飞控技术与动力系统,以及在航拍领域积累的制造经验大大加速了产品成型的过程。

一体化的植保无人机并不是简单的把航拍用飞行平台加上药箱与喷洒系统就可以的。在2014年,这个技术指标在大疆内部被定义为“飞行寿命与可靠性是航拍机的50倍以上”。这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工业规格是一座横亘在几乎所有消费电子厂商面前的大山,大疆迎难而上,在“创新无人区”探索农业植保无人机的规格规范。

时间来到2015年,那一年中国国内保有的植保无人机首次突破了1000台,但几乎全部用在植保飞防的演示上。随着创投资本的热潮,植保无人机也成为一门投资显学。而同一时间,大疆农业的研发团队保持了多年来在科研领域一贯的作风:不追逐风口,不关注短期利益,脚踏实地,尊重技术。

2015年11月,大疆发布第一款农业植保无人机MG-1。不曾想,这一举动居然短暂地热闹了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突然昙花一现地涌现出了大量的“组装机”,许多航模爱好者DIY水平的“植保机”也在短短几个月里陆续发布,植保无人机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热门的风口之一。

这种喧嚣在2016年3月份仿佛一夜之间沉寂下去。在大疆MG-1发布之时,市场纷纷猜测参考当时动辄10到20万的植保无人机售价,大疆MG-1定价应该在10万元左右。但大疆2016年3月正式量产MG-1出厂时,宣布售价为52999。这个价格直接让打算蹭一波风口的“组装机”厂商放弃幻想——这个价格在当时甚至比单纯组装农业植保机的航模零件总成本还要低,更不要说真正下地作业的可靠性。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与制造能力,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大疆农业团队中来自科研院所的资深工程师激动的说,没有大疆之前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平台,一两年要搞出能实用干活的植保无人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疆稳定的供货使得2016年3月份开始,植保无人机从10万以上且不可靠的状态,大跨步进入5万元档次且可靠实用的时代。中国国内真正出现了“无人机植保队”这样的群体,开始把无人机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设备,通过干农活做植保服务赚钱。原本不愿务农,打算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了一种新的创业选择。

2016年成为了农业植保服务的元年,这个在概念中“演示”了四年的场景,终于走出了实验室和试验田,飞进了农户的耕地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疆大功告成了。从MG-1飞入农田开始真正干活的那一刻开始,大疆农业的研发团队就陷入了纠结当中。

作为工程师,都对更先进的技术有更高的追求,在试验田里一些前沿技术的尝试,也确实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在植保队和农户的实践中,更皮实更便宜才是最大的刚需。技术选型在性价比中找平衡好理解,但无人机作为一个精密的设备,精密与皮实之前的天然矛盾,并不容易平衡。

2016年农忙季结束后,大疆农业根据MG-1在实践中的情况,推出了升级发展型MG-1S,除了进一步把成本降低到4万元区间,还确立了雷达避障与定高飞行的标准,用全自主的高效和更精准的药量控制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植保效率和精准用药核心需求的提升。同时模块化设计的机械结构满足了植保队与农户对“皮实”的要求。这些是在2016年11月MG-1S的发布会上都能看到的。

但在发布会上没有说,直到一年后的现在才揭秘的是,大疆在那时已经意识到,提升植保队的营利能力,降低植保队的成本压力是发展农业事业的关键。植保无人机本身,与配套的施药规范、作业季资源调配、农户教育,都是围绕着植保队群体发展壮大而提供服务与支持的。

大疆从2017年初开始加大了培训体系的建设,让更多有意愿通过无人机植保服务挣钱的回乡创业者用很低的门槛就可以进入无人机植保行业,并较容易地找到农户订单。

MG-1S实用升级和加强培训的双管齐下,给2017年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大疆的数据显示,MG系列植保无人机在2017年销售量比2016年增长了一倍多,而MG系列的植保作业亩次则增长了五倍!一方面是在2016年开始进入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的先行者们,在2017年纷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也间接带动培养了更多的个体植保飞手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另一方面,植保队找到发展道路后,农资商等其他成熟的商业力量也开始关注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而国家对于无人机植保的农户补贴,在也2017年开始陆续在几个省份落地。

而大疆作为领导者趟过的研发与市场的坑,给了后来者许多借鉴。一夜之间,还在场上的植保无人机厂商,突然靠谱起来。这带来了市场的活力。

更多玩家的登场刺激了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抽枝发芽,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考虑接受无人机植保服务。

而对于大疆来说,更多农户对无人机植保的兴趣则带来的新的挑战。

产品精密先进与结实可靠的平衡仍考验着研发团队的智慧,多样的地域特点和不同的植保队规模则提出了更多变的产品需求。

然而,这还不是终极的考验。随着作业亩次的增长,同等比例的新手通过培训、学徒等渠道,从2017年开始干起了无人机植保,他们大部分是90后的年轻人,既没有务农的经验也没有经商的实践。在2017年的农忙季这些人大部分还没有通过打药收回购机成本。无人机植保这条路是不是选对了?2018年还要不要继续干下去?成为了这些人心头的乌云。

对于大部分是新手的个体植保飞手来说,原本已经降到成本线的无人机售价成本成为了不多的商业经验难以跨越的盈亏平衡点;而对于开始扩张规模雇佣飞手的植保队来说,个体干植保的办法并不能在团队里实现1+1>2的效果。

大疆农业的团队深入田间调查,发现植保队80%不盈利。如果不改变现状。这点星星之火也会很快熄灭。要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对大疆农业的团队来说,突破成本的极限,以及改变以往以一机应万变的模式势在必行。

2017年下半年对大疆农业的团队来说颇为难熬。从2014年到现在坚持了快四年,仍不能盈利,公司会不会不支持?这些在农业飞行器领域奋斗了快十年的理想主义者,难道会梦断与此吗?

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一席话点醒了大疆农业团队:“创新就是走窄门。发展农业事业,是不是一定要在两三年盈利?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销售硬件盈利?这个模式没有人证明过。”

“走窄门”是大疆内部的说法,早年是形容探索尚未出现的技术。对于尚未出现的商业模式,同样在召唤着大疆农业的团队去“走窄门”。得到了公司的支持,大疆农业团队迅速调整了策略,一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降价,不求利润,减轻植保队和个体飞手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研究植保队的现状和需求,策划产品的下一步方向。

MG-1S下一步发展的预研升级方向很多。在以植保队利益为先的思路下,大疆农业团队选择了能体现团队作业优势的方向重点突破。

2017年12月20日,在最新的一次发布会上,大疆农业团队交出了一份答卷。MG-1S Advanced是在MG-1S基础上的升级发展型,针对个体植保飞手所需的作业效率,MG-1S Advanced通过升级雷达、动力系统和喷洒系统大大减少了经验差距带来的效率衰减,而配合测绘机P4 RTK与规划软件PC GS Pro及大疆农业服务平台,使得初成团队的植保队也能轻松顺利地找到订单,并高效开展作业。而对于已经有批量接单能力的成规模的植保队来说,MG-1P系列则大大加强团队作业的能力。FPV与图传的配合节省了用遥控器打点所消耗的时间;在连片的作业现场,一控多机成倍提高了效率,向单位时间要更多产出。

授人予鱼,更授人予渔。新的软硬件给2018年植保队发展画出的蓝图,已经若隐若现。与此同时,培训体系也全面升级,不仅增加无人机维修的培训的课程,也结合大疆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了对飞手商业盈利能力的培训。

放开了手脚的大疆农业团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计得失在硬件成本上让利给植保队,为他们节流省钱;拓展商业能力帮植保队开源拓展收入;提供更好的团队作业工具让有经验的植保队探索出团队作业最佳的商业模式,再带动个体飞手和新成立的植保队进步。

解答2018年植保队与无人机植保服务走向何方这样的行业命题并作出行动表率,是大疆作为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责任。

大疆农业的团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答卷就不再纠结——毕竟,为什么不推出MG-2呢?答案是“以现有可以大规模降低成本的技术来说,还没有达到能够颠覆MG-1这个平台开创的技术框架的。继续突破这个平台的成本极限,比推出一个更高端全面的产品能帮到更多人。这是现在优先级最高的事。”

毫无疑问,大疆农业团队的纠结还会延续到2018年。届时可以揭秘更多现在站在技术趋势与植保队需求的十字路口,大疆农业团队的决心与取舍。

同样毫无疑问的,明年此时大疆农业团队在解决了过去旧的问题后,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新的飞手。但这才是无人机植保服务产业,乃至以无人机为基础的精准农业技术发展起来必由之路。

大疆农业的寻梦之旅,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