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学结合荣耀时刻,王海峰成吴文俊AI杰出贡献奖唯一获奖人!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心缘

在刚刚过去的周日,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2018年度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苏州举办颁奖典礼,其中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的唯一名额花落百度AIG的掌舵人王海峰。

王海峰现任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同时也担任百度研究院院长、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

褪去这些商业标签,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华人学者,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和智能搜索等领域取得大量领先和开创性成果,是全球NLP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五十多年历史上唯一的华人主席。

AI产学结合荣耀时刻,王海峰成吴文俊AI杰出贡献奖唯一获奖人!

一、王海峰摘得中国AI领域至高荣誉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核准,该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2011年1月6日正式设立,每年评奖一次,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是享誉中外的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和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也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

他开创的数学机械化是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原创的领域,被国际上誉为“吴方法”,对AI时代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代表了中国AI领域的至高荣誉。

今年该奖评审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李德毅、谭铁牛、吴朝晖、陆建华等中外AI领域知名学者组成,他们对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荐的329个申报项目进行层层筛选,筛选出110个项目进入初评和终评答辩。

其中,“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授予在智能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有重大突破、贡献、影响力的智能科技工作者,今年该奖项仅授予王海峰一人。

AI产学结合荣耀时刻,王海峰成吴文俊AI杰出贡献奖唯一获奖人!

二、让AI技术走出实验室,推动AI落地全产业

在从事AI技术研究期间,王海峰认清技术落地重要性。怀揣“技术改变世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理想,王海峰在2010年加入百度。

从那以后,王海峰从NLP开始逐步开拓语音、图像、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推荐及个性化等技术方向。

王海峰认为,AI的发展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的,他们要让顶尖技术走出实验室,真正落地成产品、解决方案,赋能社会各行各业。

他率领的团队行动力相当高效,他们先是在2013年实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大规模搜索引擎上的应用,后在2015年成功发布了世界上首个互联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比其他科技巨头公司领先1年多的时间。

如今百度翻译支持28种语言,756个翻译方向,每天翻译字符数超过千亿,接入超15万家第三方应用,免费服务全球数亿用户。

在知识获取方面,王海峰主持研发了全球最大规模中文知识图谱,包含6亿实体、3780亿事实。他提出的面向开放域多形态数据的知识挖掘技术及高性能图检索和计算框架,实现了千亿级知识的实时查询和计算。

其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百度搜索、信息流、百度地图和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覆盖超过85%的搜索请求,日均用户请求超过13亿次。

在搜索技术方面,王海峰在2014年-2017年期间担任百度搜索业务总负责人,主持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中文智能搜索引擎,其率队研发的智能搜索产品服务6亿多互联网用户,日均响应搜索约60亿次。

在他的领导下,百度AI的集大成者——百度大脑开始快速发展。百度大脑核心技术2016-2018连续3年入选美国MIT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今年发布的百度大脑3.0更是突破了听觉、视觉和语言一体化的语义理解技术难题,进入“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阶段。

目前,百度大脑对外开放140多项技术能力,日均调用量超过4千亿次,帮助各行业降低智能化转型门槛,为产业创新和升级带来更多的可能。

三、25年扎根AI研究,200余项专利在手

王海峰自小就对科技有浓厚兴趣,他的AI研发之路早在本科期间就已开启。25年来,他始终坚定不渝地潜心学术研究,在AI学术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的成果。

1993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海峰进入了李生教授领导的机器翻译实验室,并由此开始与机器翻译及NLP结下不解之缘。

他在硕士、博士阶段开始初步收获学术果实,不仅拿到国家863评测第一名和部级科技进步奖,还在博士论文中开创性地探索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可能。

在1999年博士毕业后,王海峰先后在微软亚研院、香港isilk.com公司、东芝研究开发中心从事NLP、语音基础理论和机器翻译系统相关研发工作。

当时数据规模和算力条件都十分有限,王海峰研究的技术和模型突破了翻译规则冲突、翻译语料稀缺、多语种翻译代价高、口语翻译难度大等多项核心难题,推动了机器翻译技术迈向成熟。

2008年,王海峰主持研发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IWSLT,在所参加5项任务的15个评价指标中,共取得12项第一及3项第二。

一年后,王海峰开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ACL)持续的发光发热。此后,王海峰代表中国学者在NLP领域开创了多个先河:先后成为ACL年会的机器翻译领域首位华人主席、ACL五十多年历史上唯一的华人主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ACL会士、ACL亚太分会创始主席等等。

在授予他会士称号时,ACL如是评价:“王海峰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引擎技术领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回顾王海峰过去25年的学术生涯,他在全球AI学术领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在国内外顶级会议或期刊发表120余篇学术论文,手握已授权或公开的200余项发明专利,主持3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且均为第一获奖人。

王海峰如此评价其研发历程:“有过停滞不前的沮丧,曲高和寡的无奈,更多的是研究成果为大众所用的喜悦,以及随之而来的认可。”

结语:人才是推动AI落地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什么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大国利器。AI在产业界快速落地离不开先进的AI技术,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则离不开王海峰等位处第一梯队的科学家们默默耕耘。

25年始终如一的专注于学术,换来了在AI技术上的多项重大突破,为王海峰带领团队快速推动AI落地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量。

我们期待更多像王海峰一样的人才,心怀赤子之心,在AI研究中上下求索,把科学的智慧熔化为应用,为更多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