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倪凯:禾多科技在京沪高速完成自动驾驶路测 L3.5级系统2021年量产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 Bear

车东西4月18日消息,上海车展期间,禾多科技在“未来出行”(Future Mobility)展区展出了该公司的高速公路自动驾驶HoloPilot与自动代客泊车方案HoloParking。

对话倪凯:禾多科技在京沪高速完成自动驾驶路测 L3.5级系统2021年量产

▲禾多科技在上海车展的展台

禾多科技CEO倪凯接受了车东西在内的媒体的采访,对禾多科技发展近况与产品落地情况进行了介绍。

禾多科技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北京、上海、苏州、武汉四大研发中心,其中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软件算法的开发、上海研发中心负责硬件的开发和产品化,苏州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工程化和产品测试,武汉研发中心则主要负责自动驾驶的前瞻研究。

倪凯表示,禾多科技的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了100人,其中80%以上的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2018年下半年,禾多科技加入了Berkeley DeepDrive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产业联盟,进行了数据方面的合作,同时,该公司还与CMU卡内基梅隆大学)展开了车辆行为预测相关的合作研究。通过这些合作,禾多科技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自动驾驶产业在技术开发上的合作。

在视觉定位方面,禾多科技与佐治亚理工理工大学教授、机器人专家Frank Dellaert进行了合作,使得禾多科技在高精度定位这一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上获得了补强。

在车队规模上,禾多科技两款产品目前投入测试的车辆共计20辆,此外,搭载了禾多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Tier-1合作伙伴的车队规模也已经接近百辆。

目前,禾多科技除了在各大研发中心附近进行路测,还在总路程达1200公里的京沪高速上进行了数次路测。

对话倪凯:禾多科技在京沪高速完成自动驾驶路测 L3.5级系统2021年量产

▲禾多科技路测实拍图

4月11日,禾多科技在江苏省通过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路测,获得了江苏省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牌照,可在江苏省内指定路段开展自动驾驶车辆路测。

倪凯表示,由于其本人也参与了京沪高速的自动驾驶路测,他对于禾多科技自动驾驶系统的情况十分满意,车辆在加速、制动时的感受已经与人类司机接近。

在高速公路120公里的时速下,车辆接管的频率也低于两小时一次,相当于车辆一次性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以高速行驶240公里以上,其中包括了隧道、夜间、其他车辆夹塞等复杂环境与路况。

在其产品落地方面,禾多科技的HoloParking自动代客泊车已于去年12月正式发布。其正在与B端客户进行紧密合作,预计将会于今年下半年进行落地试运营。

对话倪凯:禾多科技在京沪高速完成自动驾驶路测 L3.5级系统2021年量产

▲禾多科技展台展示HoloParking

除了HoloParking的落地,今年,禾多科技还会在全国范围内的高速公路路网上测试HoloPilot,截止至今,禾多科技已经累计了数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里程。

对话倪凯:禾多科技在京沪高速完成自动驾驶路测 L3.5级系统2021年量产

▲禾多科技HoloPilot演示车

倪凯表示,这一数据将会随着测试的大范围展开取得突破,很快就能达到数十万、数百万公里,届时,HoloPilot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HoloPilot这一系统针对隧道、堵车、夜间等复杂情况进行了特殊的优化,在进出隧道光线变化与夜间遭遇向行车辆远光灯时,强光直射摄像头往往会使得摄像头的视觉感知功能失效。此时,HoloPilot会将高精度地图的定位与多传感器融合获得的数据进行结合,从而为汽车提供安全的驾驶决策。

而在面对堵车时,HoloPilot通过特别开发的低速场景感知算法,将前向低线束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传回数据进行融合,解决毫米波雷达面对停止物体失灵的问题。

倪凯表示,HoloPilot在面对车辆夹塞这一国内常见的交通状况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系统会精确测算与前车的距离,保持一个既安全也不会被其他车辆轻易夹塞的行车间距。一旦遇到其他车辆强行夹塞,无法回避的情况,HoloPilot就会减慢车速或提醒车主进行接管。

值得一提的是,禾多科技的HoloParking与HoloPilot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并没有包含高线束的激光雷达,仅适用了四线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成本控制在了数千元,对于规模化落地较为有利。

目前,禾多科技正在与多家B端客户进行合作的协商,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禾多科技就会将HoloPilot提供给B端客户进行测试,2021年,这款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就会量产落地。

对于自动驾驶资本寒冬的问题,倪凯表示,自动驾驶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资本与行业本身都会对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审视。

在这个阶段,投资方会变得更加冷静,而行业则会变得更加务实,更加注重产品落地。只有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与核心技术的公司,才有机会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