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三五走到尾声,安防产业的下一个雪亮工程在哪里?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季瑜生

红海、蓝海?硬件、软件?碎片、统一?后端、边缘?

平静已久的中国安防产业,在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后,从未有一刻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深刻的巨变。

海面之上,是新玩家华为、AI企业的集体入局掀起了玩家格局上的大洗牌与市场竞争态势的重塑;

而海面之下,则是一场事关产业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走向的理念之争:摄像头是否可以由软件定义?下一个为产业带来千亿市场的“雪亮工程”在哪里?与此同时,它的建设又与此前的雪亮工程有什么区别……

其冲撞之激烈,市场机遇之大,在新锐AI安防企业澎思科技的CEO马原眼中,甚至不亚于当年手机产业从功能机走向智能机,那个魅族、小米、华为、OV群雄迭起的时代。

当十三五走到尾声,安防产业的下一个雪亮工程在哪里?

那是个造神的年代,更是个产业格局重塑的年代,当看到它在安防产业重演,已经在行业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马原决心亲自入场,(针对澎思科技的具体介绍以及融资情况,智东西此前曾发文专门报道对话澎思科技CEO马原:成立不到一年融资三轮,小而美的AI安防公司如何虎口夺食?

作为一家2018年9月才成立,仅一年时间就落地二十余款产品,定位于AI安防企业的公司,澎思不仅招揽了如申省梅这样在松下有着27年研发、落地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同时也与富士康、360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资本以及业务上的合作。

同时,这一生猛的态势延续到了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深圳安博会上。在云集了海康、大华、宇视、华为等一众大牌安防产业巨头的1号国际展馆之中,成立了仅一年的澎思在今年也占得了一席之地。

而在展馆之外的主会场门口站定,也很少会有人忽视这家企业的存在。对比旁边连续包下了五块广告牌,用一片白底红logo极具美感的设计来传达自身理念的华为;澎思的操作简单而粗暴,字号加大加粗,“打印复印”式的蓝底大白字“澎思科技”,一眼望去直接而抢眼。

当十三五走到尾声,安防产业的下一个雪亮工程在哪里?

那么,在这样一个产业变迁过程之中,作为一个新锐的AI安防企业,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变化与机遇?

他们是如何确定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与长期战略?

与此同时,这一年多的成长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与成长?

通过深度对话澎思科技CEO马原,我们试图还原这样一个产业节点下的典型企业的所思所见,他们的观察无疑会在海大宇等传统玩家以及华为等强悍杀入的闯入者之外,给带来我们一些新的思考与认知。

在他看来,立体化、信息化会是雪亮工程之后,安防产业下一个增长点;而众神云集的安防产业尽管已经发展了三十年,如今才真正开始信息化、智能化;而当前的安防市场也正是一片蓝海……

以下内容为智东西与马原独家专访的核心内容提炼,在不改变受访者原意的基础上,对内容略有删改。

一、面向安防产业下一个5年的“雪亮工程”,澎思的机会在哪里?

问:请您先简单聊一聊这次澎思科技在安防展中重点产出的产品。

马原:澎思一直说自己是一家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技术的全栈公司,在产业链上拥有全栈能力。而安博会正是是厂商展示落地能力、交作业的过程。

在技术上,我们特意推出了从来没有对外展示过的澎思无人巡逻警车。整个车的生产、设计、制造全流程,我们实现了快速落地,这得益于公司技术底座底盘打得比较好。

产品形态上,澎思没有发布板卡、算法或者平台,而是直接把面向场景的产品做出来展示,包括澎思智能视图大脑、全结构化解析平台等软件平台,人脸识别门禁、便携式人像布控系统等智能硬件,还有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楼宇等垂直场景解决方案。

理念上,澎思的行业属性更重了。现在雪亮工程趋近于结束,下一个重点方向是什么?国家去年底提出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我们是最早跟进的。

问:也就是说立体化、信息化会是未来行业与澎思的重点发力方向

马原:对,因为雪亮工程作为“十三五”产物已经接近尾声了,下面“十四五”要往哪个方向走,国家已经指了方向。新的需求必然会带动新的研发、新的产品、新的落地、新的应用。澎思的反应很快,第一时间推出了方案,当第一批客户有这种需求时,澎思至少是手边上能选的前三家公司之一。

当十三五走到尾声,安防产业的下一个雪亮工程在哪里?

问:雪亮工程到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具体的需求上的区别是什么对于企业能力的要求又有什么不一样?

马原:雪亮工程更多还是政府驱动和买单,技术特点上更多是偏后端,把视频传回来分析。到了下一阶段,安防走到了“最后一公里”,要覆盖的场景更多,视频的量会有数量级的上升,同时解析也会不断往边缘拓展,对企业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一方面丰富算法,除了人脸识别,构建视频的全结构化解析能力,行人、车辆、非机动车、指定物体的检测跟踪和属性描述等;另一方面也推出全结构化相机、计算盒子等边端的智能硬件,以满足治安防控业务的需求。

问:很多AI企业在安防上的切入相对并不是重点,澎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马原:如果你定位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尤其是做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公司,你先得是一家优秀的安防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公司。因为计算机视觉目前最大的应用场景和刚需就是安防。就像微软要先是一家系统公司,后面才是伟大的IT公司、云服务公司。

澎思星辰大海的目标一定是做人工智能,但做人工智能的前提是先把安防做好。相应的,复杂的场景化、全结构化、全视图的解析能力都不具备,怎么说你是一个安防公司?

二、成立一年多来澎思的成长与规划

问:从A轮到现在也过去了一段时间,您觉得澎思最大的成长和变化是什么?

马原:澎思A轮融资之后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产品化。现在澎思的产品线已经比较完整,产品质量和产品体验从工艺到供应链,已经可以完整承接市场需求。这个速度可能很多公司要到B轮才能达到。

算法上,进展基本上符合预期,甚至部分是超过预期的。我们在人脸识别、行人再识别、视频结构化等计算机全栈能力上有了新的突破。

硬件上,今年我们大概推出了有20几款不同的智能硬件,基本上覆盖了目前AI安防落地最丰富的几个场景。

在软件层面,我们已经完整地推出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平台,今年行业里其实只有寥寥几家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

问:像上一轮的投资人360、富士康是不是我们背书比较好的渠道?

马原:富士康是硬件制造,为我们将来向2C业务上发力有帮助;360主攻的是安全,国家层面未来对安全的重视只会越来越高。

问:当前部门建设情况如何?

马原:主要包括算法、软件、硬件、营销四大部门。创业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要设置太多的部门,这会强化部门壁垒,简单直接一点按职能划分就可以了。

问:未来还会去引入哪些维度的技术人才呢?

马原:云、大数据,都是我们在重点引入的。这跟行业发展也有关,目前智能类的前端安防行业只有6%,等它变成96%的时候可做的事就多了。

说白了,安防行业正在体会一把当年别的行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甚至移动互联网化和大数据的过程。

问:有可能安防也是澎思发展中的一个节点,未来自动驾驶或者其它的一些方向,也有这个可能

马原:对,基于安防场景,我们的自动驾驶巡逻警车已经在用了。

基因上来讲,澎思的基因一定是人工智能公司,但同时我们要考虑现实的一部分。

问:澎思的期待就在于申老师这一边

马原:对,申老师的加入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她加入之后,公司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就带起来了,从落地实战到前沿技术的探索,都加快了非常多。战术上是直接拿到成绩,战略上来讲是给公司未来3到5年可能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探索了各种新的技术,储备好了技术和资源。

问:战术上的成就具体如何体现

马原:我们发布了全结构化的视频解析平台,这意味着我们正式在安防行业的全视图解析能力上具备了完整的全链能力,这个是今年业务上最大的进展。

另外大家也看到,澎思今年在ReID、视频ReID、ICCV等国际竞赛上有很好的成绩,这也侧面说明了澎思的技术实力。

问:战略上的技术、资源储备,又具体是什么?

马原:一方面是从全球视角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为公司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做技术上的储备和研发,比如这次安博会发布的自动驾驶巡逻警车。

另一方面是对人才的吸引力。申老师是一个少见的结合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复合型人才,她在松下27年的经验,对很多青年学子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这对澎思直接的影响就是,刚开始招聘的时候可能还要解释自己是谁,现在则有了更多筛选的余地。

三、如何看待安防的红海理论与海大宇、华为等友商?

问:您这一年感受到行业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吗?

马原:整个行业大家都开始重视数据、场景和后台了。过去可能大家更关心的图像稳不稳定,高不高清。现在大家都关心的是你有多少种算法,能处理多少数据,能够解决多少场景的问题,大家的思路都开始往后端想了。

问:您觉得安防是红海吗?毕竟是海康、大华、宇视三家一直都在,华为也在,分给剩余企业的市场,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大

马原:安防的本质是IT,而IT行业的历史规律就是最初都在卖硬件,但是后来硬件慢慢变得不值钱。当年一个电话几百块钱,而且只能打电话。后来功能机有了增值服务短信,再到智能机,手机变成了平台了,真正提供用户的是服务。

安防也一样,现在占大比例的收入主要还是硬件。但随着AI引发的变革,国家2017年正式发布《 GA/T 1399 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和《GA/ T1400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等标准,安防产业的软件化、信息化这才真正开始。安防的市场空间增量也就在于这个地方。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这个词在别的行业都不怎么提了,但安防行业现在还在做,证明它真的是现在才刚开始。

安防行业现在正属于小米才创业的时期,雷军刚刚把第一台小米手机点亮,所有人现在都摩拳擦掌,机会来了。

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企业进入安防市场?如果这时候已经是红海了,那么一定没必要。是因为大家看到了蓝海,只有蓝海才能掀起足够大的风浪,产生足够大的变化。

问:从硬件走向软件或者数据维度的价值上移过程才刚刚开始,或者说您也是认同华为软件定义产品的这个思路吗?

马原:对,这一件事不管怎么说,这个方向绝对是对的,而且大家都看到了。

问:很多传统企业他们会说这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一个软件没有办法定义这些碎片化的市场需求

马原: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也都这么说的。诺基亚当年有多少款手机?但现在,最后你发现大家手机都长一样。

安防还有一个数据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安防行业从业人员是130万,去年市场规模七八千亿,产品只占不到两千亿。

而软件定义硬件,企业就能通过物联网能力能直接服务客户,远程重启、升级、跟踪,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运维人员,将过去碎片化的市场有可能会部分连接起来。

问:前端的硬件还是要很碎片化的去生产,但是往后端,它可能是一个更统一的市场?

马原:对,不过目前我们的硬件计是这种搭积木式、模块式的,无非是套不同的壳、不同的感官元件,覆盖不同的场景,相关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

同时,我们也在铺视频盒子,换什么算法都可以。毕竟不管厂商怎么说,从用户端来讲用户,他也希望摄像头能根据我的需求去改变功能。

问:类比手机,现在会有非常明确的产业分工,华为做手机,微信超级APP,另外也会有安卓系统,还有各大应用商店。如此类比,澎思在安防的定位会类似于哪一种呢?

马原:一个森林中也是有生态位的,不可能只有一棵树。华为瞄准的是整个AI时代的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比如海思芯片、最新发布的HoloSens算法商城。在华为的基础设施之上,我们这样第二层级的公司就像互联网中的软件公司,可以在它的生态中开展业务。

四、创业的孤独与成长

问:刚刚谈到特别多哲学、思维、管理方面的内容可能是你目前想要去突破的一个瓶颈?

马原:作为企业创始人必须要不断离开舒适区。作为员工,干好95%的事情就是优秀,但老板却要解决一群人那另外的5%。

创始人其实很孤独的,走在最前面,左右之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有非竞争关系的创业者才能彼此感同身受、互相理解。

问:那你什么时候最孤独?

马原:创业的这条路一定是孤独的,但问题是创业的那一刻起,你就要适应这个事情。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常态,你要拥抱甚至享受它。

问:哪个时刻这种孤独的感觉会最明显呢?

马原:顾不上孤独才是常态。类似于去滑雪,当我还正在准备报一个班的时候,突然被人一脚从200米的高台踹下来了,那个时候你不会想孤独,你会想我千万别死。

包括此时此刻,我还在继续往下滑,每天脑子填满的都是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么做对不对,怎么找新的战场,顾不上孤独,可能退休那天会孤独吧。

问:刚刚分享别人的至暗时刻,自己的呢?

马原:我觉得跟别人比起来,澎思还没到。但是会不会有那一天呢?不好说,只能说做好准备。如果真有那一天来临,也不一定是坏事。

问:时刻准备着?

马原:对,时刻准备着。不过,那些有至暗时刻的人都是已经拥有了好多,但是又失去。澎思还很年轻,正往上爬坡。青年没有危机,还在可能性的阶段。

问:上班与创业,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哪里?

马原: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我觉得效率提高了,可以直接把东西做出来给别人看。过去是说服别人,现在直接拿结果说话。

工作模式的改变是突然之间的。过去是说服别人,现在是以引导和帮助别人发现答案为主,更多的是去提问。今年我们校招还出了个导师计划,直接由CXO来带应届生。一方面可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同时也激发CXO的思考,人到一定阶段以后,容易用经验指导工作,却忘了当年入职的时候,自己是个多么无知的年轻人。

这些事可能不影响澎思的今年、明年和后年,但五年后澎思能不能进入下一个台阶,跟这些非常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