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VR/AR论坛:在VR的新大陆 最大的机会是市场的不成熟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小智

作为科技产业的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这两年最火热的投资领域。

12月8日,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联合广发证券、九宇资本以VR和AR为主题在深圳举办了一场产业与资本线下论坛,吸引了两大领域众多产业链代表厂商及相关投资机构参与,业内大佬也在现场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一前沿技术与趋势的看法。

在其中的圆桌论坛环节,3GlassCEO王洁、暴风魔镜合伙人崔海庆、多哚副总裁王进、举佳爽董事长CEO杨金鑫、奥图科技创始人CEO叶晨光、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易瞳科技CEO梁剑泓等先后发言。从中,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提炼了关键的XX条要点,方便大家用最短的时间一览精华;同时,我们也附上整个论坛的问答全文,细读下来也会有更多收获。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关键内容:

1.硬件与内容的关系几乎成了VR/AR界永恒的话题。大佬们的思路是“先有硬件,有了开发机才有工具,才可以生产制造创意好的内容,有内容强的推进促进下一轮的快速迭代。”在各个消费产品初期市场,用户对内容需求渴望都会非常强烈,这就促进了很多的内容商发挥良好的创意。而且实际上很多内容方跑的比硬件都快,硬件厂商正飞奔希望尽快做好产品来装内容。

2.用互联网思维分析VR/AR行业,分为三个阶段:前阶段是硬件,中期内容需要迭代起来,到后期更多的是创意、聚合。同时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硬件厂商,才返给内容方可能带来的获益模式,有了用户内容才有可能收益。

3.VR/AR目前的发展一定不要等到硬件十全十美的情况下才能做出一款好的产品,可以在中间的环节当中利用中间的特性规避弱点做出好的产品,这样反而推动硬件让大家慢慢接受,不可能一下子到达终点的。

4.目前,国内和海外的VR市场都是第一梯队,所以当下VR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而且全球市场不同区域的用户层文化习惯、消费习惯、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着眼于中国市场将是国内创业者的机会。

5.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所以中国的市场也很大。举例而言,VR人在已经非常发达的手游市场创业就会非常合适,土壤肥沃,种子好活。

6.尽管技术方面国外还是领先的,但是国内VR的创业环境有自身的优势,供应链完善,资金充足,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快”字。

深圳VR/AR论坛:在VR的新大陆 最大的机会是市场的不成熟

以下为论坛问答全文:

1.VR/AR领域里面大家各自解决的最大的痛点到底是什么?

叶晨光:我们是to C,解决的是解放双手基于地理位置应用的信息,包括了衣食住行。

崔海庆:暴风魔镜以硬件作为基础,打造以内容为核心的大的生态架构。

王洁:3Glass希望做最适合亚洲,包括核心用户中国用户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中国开发者的底层,谢谢!

杨金鑫:举佳爽让所有普通人第一次亲密VR/AR提供场所。

王进:多哚的产品目标是提供一个时尚的、轻薄的、便携的产品。

廖春元:作为平台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梁剑泓:我们想要做的件事情,延伸本身的视觉感知,把虚拟的东西和现实结合作一起。

2.VR/AR最核心的三个领域:内容、平台、硬件。这三方谁会成为主导?

王洁:谁为主导?更多是相辅相成,这里面应该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不一样的,拿虚拟现实来说,虚拟现实现在针对to C端刚刚开始的时候,最到很多人问我到底先有硬件还是先有内容?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任何一个新产品或者新的应用进入到消费市场时前提一定是先有硬件,先有电视,有了电视才会有电视内容,有了电视内容才有多元化电视内容的需求,有了多元化电视内容才有演员、主持人。

应该说先有硬件,有了开发机才有工具,才可以生产制造创意好的内容,有内容强的推进促进下一轮的快速迭代。在2015年、2016年,甚至2017年还是硬件主导,各个消费产品初期市场时,这时用户对内容需求渴望就会非常强烈,现在已经很强烈了,强烈促进很多的内容商发挥良好的创意。

与此同时,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硬件厂商,才返给内容方可能带来的获益模式,有了用户内容才有可能收益。前阶段是硬件,中期内容需要迭代起来,到后期更多的是创意、聚合,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思维。应该分三个阶段走,谢谢!

廖春元:简单来讲跟应用场景有关系,像游戏、培训方面VR有很多的优势,跟实际的场景和应用结合有可能AR有优势,很难说是主导还是从应用角度来看。

我的理解主持人讲的硬件是硬件制造和软件技术研发。AR这块面临很大的困难是跟人工智能是一体的。很多人工智能问题还在持续迭代改进中,相当于软件本身各种算法还在进步,跟硬件结合起来落地的设备也在不断地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点可以落地了,也许用户要求没那么高,下一代又进步应用场景又拓展了。AR和VR很多轨迹是类似的。

叶晨光:我们就是典型的初期没有内容,靠用户拿机器产生内容,人家拿机器放内容,我们是让用买或者拿产品去生产内容。比如说我们最近搞了一个计划是千眼计划,一千个眼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睛,我想看到习主席看到的眼界是什么、奥巴马眼界是什么?刘德华眼界是什么?我们通过硬件创造内容,室外的跟廖总方向不一样,是在室内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我们希望用户拿到智能Glass去分享完成最基本的功能。在内容还不够健全、平台内容不够多、开发者不够多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硬件本身的拍摄录像功能用户驱动它去用。自己发现、自己分享,更多偏向于UTC的方向去,内容多了也会影响别人。小米营销总监李总说,产品病毒营销或者产品营销好不好关键一点看内容愿不愿意别人在朋友圈转化。

媒体也是一样,为什么北京雾霾那么多人转化这张图包括12306,转发是觉得有趣,有可传播性,我们抓这个方向去。未来难道天天是拍照录像吗?我们是不是更有开发的东西,我可以戴智能眼镜翻译、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有脸盲症可能不知道名字,智能眼镜会提醒他什么名字,他的微博是什么等。

杨金鑫:我们从内容角度上来说,不能为了做VR做内容,不能为了做AR做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团队,本来没有在游戏行业里面做了多久,正好抓到VR和AR新的噱头,以这个作为亮点做,但是他们对游戏本身内容不是特别深刻,做出来的游戏比较浮躁的。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做内容从VR/AR当中,游戏就是一个内容、影视也是内容。如果VR当中首先游戏大环境做得好,大家培养了,觉得游戏可以赚钱的。本身屏幕好,VR过来依托这个行业才会好。包括我们做游戏本身做游戏有意思的,本身游戏内容本行上有深入的积累。等到新兴技术过来了,可以给游戏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再去提升。从游戏来说,可能是一个老行业,在老行业积累了钱、积累了资本才有可能慢慢等待硬件、慢慢变得成熟。否则为了硬件出来再逼着硬件做反而不一定好。

从游戏设计角度来说,某些应用角度用的很极值,看到一个手指头,感觉非常好。从游戏角度来说,从游戏设计上规避很多问题,不一定可以看到手指头,可能一个按纽做一个动作规避掉。

如果游戏中让人不适的话可以通过游戏手段规避掉,这是内容的方法。不要等到一定硬件十全十美的情况下才能做出一款好的产品,可以在中间的环节当中利用中间的特性规避弱点做出好的产品,这样反而推动硬件网上大家慢慢接受,不可能一下子到达终点的。

梁剑泓:我们AR就是VR结合在一起,内容方面采取的办法还是以to B为主,没办法卖这个东西给几千台用户,或者开发者开发。AR非常好的,人类史上没有说戴着眼镜有虚拟的物体跑来跑去还可以互动,在座大部分人都没有体验过,为什么说to B,我们可以用到非常多的行业,特别是有营销需求的行业。我们想了很久,聊了很多最终发现这个点挺好的。

我们是做硬件公司是做服务的,我们自己做不出内容找公司合作。VR相对难,AR为什么相对简单?很多东西都兼收游戏引擎的,做AR不需要做环境,只需要做一些决策出来就已经非常好了,再普通的公司都会去做,他们一开始看到这个机会买一个眼镜回来也可以找很多客户为他们做。早期可以形成在B端方面的很小的生态圈,这不是终极的追求,有了基础才会吸引开发者,看到东西是赚钱才可以做。现在很多A股游戏公司也在观望,打游戏公司只会做好像可以赚很多钱的游戏,VR的观念很火,第一个出来做肯定没办法有太多的利润,他们也在等。我觉得我们行业一定要坚强,让他们看到不管要不要做,我们就是继续做硬件下去的,最后也需要做硬件内容。

王进:我们和杨总正在沟通合作。我们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刚开始硬件出来之后发现没东西可玩,当时黑白电视机就是一个台中央电视台,从电视到手机,整个行业的应用和内容融合非常快,在PC和手机时代已经成长出很多大的公司,做视频、做游戏的,这都是世界级的巨头,现在很高兴看到特别在美国市场很多大的公司都开始做这个。从去年开始运行今年都登录了,硬件和内容融合度更快。2016年上半年就有很多款游戏出来。比如说全景相机,国外至少十个厂家做全景相机,还有团队专门成立创业公司拍内容,这已经不是鸡和蛋的问题,而是鸡不停地下蛋。最近三个消息跟内容相关:百度推出了VR频道、上海做了中国首届VR电影节、VR电影元旦正式上线。很多内容方跑的比我们硬件都快,现在压力很大,希望尽快做好的产品装他们的内容。

崔海庆:硬件和王总说的一样的,硬件只是一个基础。随着发展有一点跟手机一样人手一台的话,用户需要的还是内容,内容永远是核心。跟暴风的战略一样的,暴风把硬件作为基础,搭建了强大的内容体系,从内容投资包括硬件的投资,包括VR设备,包括游戏公司、VR拍摄团队、各种各样的公司、相关的对VR有关联的团队进入合作,非常多,这是一方面。

另外,在游戏行业里面一期三个多亿,二期可能更多一些,大量投资VR的产业这种产业也是为了把整个VR游戏推动起来,这说起来会更多一些,只有有了VR内容,有了设备之后才能利用起来,这是最基本的准则。

3.国内外的VR/AR都在迅猛发展,国内具体的环境是怎样的?中国创业者的机会在哪?

叶晨光:回到刚才创业的基础,我们的竞争优势除了团队优势之外,Google本身在中国是劣势的,这是我们团队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要看政治局面。Google再牛再强大,在中国我们做类似产品有机会。如果大家买过Google眼镜,有一两百款应用在上面,高尔夫、facebook、Twitter都做了开发,Google把智能眼镜在中国卖,富士康已经在开新模了,还会发眼镜,会把生态链里面,只要有关系的生态链圈在一起。中国创业者来讲找到一个点打进去,可以直接拍照发朋友圈,我们产品并不是卖给特别比我年纪大的人去的。年轻人彰显个性和互联思维,不需要拍张手机再发到微博去,现在90后要求是快、炫耀、逼格,我们迎合这个市场,针对这个层面打到AR方向去,随着AR成熟慢慢建立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是用一些国际格局做,跟国内创业团队拉开距离。跟Google强大对手对比要找到出路,最大的出路就是政治出路。第二,我们都做了深刻的定位,目前找到一点自己的定位,包括即将实现的千眼计划。现在讲自媒体,有很多拍客,包括优酷有400多个拍客养的,这都是一种模式,只要把眼的模式调用起来,用智能眼镜拍录反而可以挣回来。

崔海庆:市场最大的机会就是市场的不成熟。很多人说等市场成熟之后做这个,成熟之后就没你的机会了,由于各种不成熟给开发者提供足够的空间。VR反过来是全新的大陆,这方面是开发者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进来,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足够大,对开发者在里面获得足够多的回报,这是吸引开发者包括资本方很大的理由,就是它的不成熟。

王洁:正如刚刚崔总说的,整个VR领域之前都是落后于海外市场,都是海外第一批起来之后中国学习再改进。

第一,这波的VR市场目前国内和海外市场都是第一梯队,第一批尝试做虚拟市场开发。

第二,现在VR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硬件的标准都没有出来,何况是内容包括工具的标准。硬件各家都有参数,在快速迭代迭进当中。对于我而言,一开始跟我的定位一样,更多考虑既然身处在国内,可能核心用户层中国用户乃至亚洲的用户。Oculus在美国,用户是美国、欧洲用户,这是用户层区分。

第三,不同区域的用户层文化习惯、消费习惯、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有几个问题,3Glass在去年年底尝试体验点模式,在海外来说Oculus不知道吗?仅仅因为欧洲人更多在乎家庭娱乐,在室内的客厅娱乐,游戏厅文化不并不是那么普及,游戏厅文化恰恰是80后、70后打小这么长大的,我理解为骨子里的需求。包括运用场景问题,索尼的VR眼镜搭配着PS4开始开卖,游戏主机中国市场海外比起来比较少,并不是消费不起相关的游戏主机的售价,而是目前家庭娱乐方式客厅当中还是一家老小齐乐融融的地方。海外客厅空间比较大、孩子们比较多适合买一个主机让几个孩子一起娱乐,甚至有家里的娱乐室,在中国是蛮奢侈的事情,不同环境造就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我们跑到美国抢欧洲的市场还是定位为把本土市场服务好,对于3Glass来说做适合于中国用户的产品,给到中国用户适合的应用场景,这在市场细分上找到彼此的定位。有没有可能在相对市场里变成相对的标准未来,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需要探索的问题。

杨金鑫:我觉得人活在市场,每个人都要追求玩和爽,在没有出现显示器之前,但是就在追求玩和爽,可以下象棋、围棋、玩很多东西,屏幕出来之后,因为一个个屏幕一下子创造了大家很多新的玩法。人就是眼耳鼻舌声音,眼是第一个。VR和AR出现可以让重新放置新的里面去,让周围出现不可思议的东西,新的技术出现之后,改变了IO,呈现在你面前的已经改变了。这个过程中,很多新的技术改变,让别人有新的体验、新的玩法和新的爽度。这给了人更加爽的机会。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大家要一起爽这是最爽的一件事,VR和AR出现之后一定会让大家更加爽起来。

王进:我的观点跟3Glass王总一样,VR行业尽管历史悠久,目前比较新的,这个行业目前没有老大,并且也没有标准,目前处于蛮荒时代,中国创业者都有机会。我们想做一个全球品牌,要把这件事做好,把它做到极致,现有的条件下做到极致,做一些很专业的储备,因为未来面向全球市场,没有专利护航风险很大。我们在游戏领域更适合创业者,中国手游市场非常发达,中国人太多了,中国人世界第一,这个市场很可能在中国市场下成长出游戏的公司,10亿人,万分之一人买单就可以养活这个公司。

廖春元:总结一下四个纬度分别是,市场、行业、技术、数据。

市场刚才讲了很多,中国有中国的需求,刚才讲的二次元,在美国真少有看见有玩二次元,在亚洲更流传一点,市场需求不一样。比如说上海时看到大飞机制造等,对本土一些企业有自己的要求,这是市场需求不一样。仅用维稳、军事,这些行业不大可能用国外公司来做的。

技术方面,大家知道中国人数据比较好,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会议上,大量的中国级或者华裔的研究走在前面的,包括公司自己部分指标也是刷新世界纪录。这点来讲不能全面超过Hololens,关键技术点上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数据,跟技术有一些关系,人工智能识别准,现在讲大数据,训练数据跟性能密切相关,用白种人训练出来的识别中国人的脸一定不怎么准,我们有优势的,蔡总的美图秀秀有最大的数据,从数据的层次上对创业公司起到很大的推动力。

现在是蛮荒时代,大家都在刚刚开始,起的早有很多的先发优势。应用过程中UDC产生很多内容,使用的轨迹数据沉淀是一种壁垒,再过几年这个东西渗入到中国市场很多先机会失去的。从市场、行业、数据和技术四个纬度来讲,中国创业者有很多的优势。

梁剑泓:国外产业的优势最主要的一点还是他们的技术,因为很多非常前沿的技术还是在国外。这不要紧,中国非常多的初创企业,哪怕创始人不是有留学背景的,总会找到一两个留学背景的员工,技术上不是问题。相反我们很多资源是国外没有的,供应链上已经完胜他们了。很多国外的本土团队很头疼。有一家AR公司要做生产还是要跑来深圳,我们可以很快。Oculus出来一代两代之后国内有100家VR公司都欧出来了,因为我们很快,是供应链驱动,有资金。硅谷的公司很随便可以砸钱投一个梦想。对于大部分的小公司来说要融钱在国内容易很多。国外很多创意朋友写了创意要融钱几百万美金,但是两年后都没融掉。资金方面创投热潮没有消退,快是我们的优势。

深圳VR/AR论坛:在VR的新大陆 最大的机会是市场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