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了全球电动汽车生命线 投资美国企业不再新鲜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海中天

2013年,Wheego电动汽车公司的CEO Mike McQuary陷入了困境,因为生产小型电动汽车的Wheego急需扩张资金。可惜的是一些知名度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如Fisker和Coda)处境同样艰难,美国不愿意向电动汽车制造商投资。McQuary会定期造访中国,与供应商寻求合作,当时有人安排他与北京风投公司金沙江投资(GSR Ventures)的管理者见了面。结果很好,金沙江投资了McQuary的公司。谈到中国投资者时McQuary说:“他们对新能源产业有着长远的眼光,电动汽车尤其吸引他们的注意。”

尽管美国很早就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技术并没有在美国真正腾飞。2015年,美国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只有116099辆,同比下降5.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温不火,企业只好将希望寄托在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上,它们要努力活下去。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政府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上下了很大的决心。中国投资者、中国企业信心十足,他们愿意向美国企业投入大笔金钱。

中国成了全球电动汽车生命线 投资美国企业不再新鲜

专注中国

一般来说,中国投资者只关注中国市场。McQuary称:“只要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金沙江就愿意投资。”

目前Wheego主要在中国销售小型电动汽车,它可以用在地方政府机构、机场中,还可以作为运输车辆使用。McQuary无法透露汽车的具体销量,也不愿透露汽车是在哪里制造的。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投资,Wheego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

“Wheego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国提供的机会更多一些。” McQuary说,“中国提供补贴,政府支持电动汽车走向成功,它们比美国人做得好。”

Smith电动汽车公司也在中国找到了“救世主”。Smith是一家位于美国Kansas City的中型、商务电动汽车生产商,2010年至2014年,它在美国销售了大约800辆电动汽车,客户包括DHL和可口可乐,由于销量太少公司没有赚到钱。为了扩大规模,赢得市场份额,Smith电动汽车公司需要新的资金支持。在香港上市的五龙电动汽车公司向Smith提供资金,五龙在中国拥有2座电动汽车制造工厂,还建有电池生产线和研发中心。

Smith前CEO Bryan Hansel说,中国企业有资源、有钱、有工程师、有政府支持,但是在生产电动汽车上缺少实际经验和知识。

中国成了全球电动汽车生命线 投资美国企业不再新鲜

中美合资公司

2014年,五龙向Smith投资了2000万美元。2015年5月,它再度追加投资1500万美元,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Prevok。Hansel成了Prevok公司的CEO。在杭州26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里,合资公司设计、生产中型电动货车。今年Prevok还会在美国推出电动货车,Hansel说最开始时汽车会从中国进口,如果数量增加就在美国生产。

除了补贴,中国政府还可能会动用其它政策拉动电动汽车的销量。在中国,按需打车服务类企业正在飞速成长,比如滴滴快的。上海高风咨询公司管理合伙人Bill Russo预测,到了某个时间点北京可能会要求这些企业使用电动汽车。

“如果你想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增加市场份额,你可以要求按需服务公司配置电动汽车车队。” Bill Russo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

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最著名的案例可能是万向集团收购A123 Systems和Fisker Automotive。后者是一家奢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它现它已经更名为Karma Automotive。为什么万向集团要收购美国企业呢?

万向美国分公司总裁Pin Ni说:“中国承诺要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万向要抓住增长机会,收购A123和Fisker可以为我们带来机会。”A123 CEO Jason Forcier说,如果2013年万向没有收购A123,他们的技术就会卖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有了万向的支持,A123的规模翻倍,现在公司的现金流已经由负转正。

A123专注于低压电池的生产,在48伏系统上它和欧洲许多大型汽车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尽管如此,A123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仍然来自中国。

“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给予补贴,这是重点。” Forcier说,“在美国没有这样的事。”

中国成了全球电动汽车生命线 投资美国企业不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