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地产掘金者曾子辕:用Pre-A搞定了130单项目 还要做VR游戏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四月

在VR地产圈,指挥家VR创始人曾子辕称得上早期入局者。

对于“VR看房是否是门伪需求生意”,虽然仍可听到三两的质疑声;但在这家厦门起家的创业公司里,VR+地产的模式已初见规模,并成为重要支撑。

2014年5月,曾子辕与校友在厦门创业,创立指挥家VR品牌。时隔一年,首套VR样板房合作项目落地。

据最新数据显示,指挥家VR现已将业务推进到30座国内城市,完成130余项VR样板房项目。最近一轮融资在2015年底完成,由九合资本领投、君资本及天使轮投资的蔡文胜跟投,共650万元。

在过于“虚张声势”VR创投圈里,能用天使轮搞定130个项目,指挥家VR可称得上实干主义者。

一、历程:创业两年 A轮正推进

VR地产掘金者曾子辕:用Pre-A搞定了130单项目 还要做VR游戏
指挥家项目:鼓浪屿.海天堂构1.

细数起来,曾子辕创业两年有余,回顾当时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

1、北京求学 厦门安家

2006年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系本科毕业后,曾子辕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继续积累了3年的技术与工作经验。

2010年他回到福建老家,在厦门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而立之年,指挥家VR随之成立,关于创业的念头终于得以实现, “这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我需要先把后顾之忧解决了再去搏,不然早几年我就会去创业了”,一副书生气的曾子辕这样说道。

2、三次线下活动 验证B/C端需求

项目成立之初,曾子辕并未想清楚要做什么样的产品,只是利用擅长的交互技术在智能家居等常见领域做尝试。“直到2014年8、9月份左右,我们买了一台Oculus DK2,体验后,我们决定就是它了”。话虽如此,但建筑出身、一向严谨的曾子辕,在选取公司方向时可不止拍脑门这么简单。

2014年10月份至2月份间,团队先后在当地办了三次线下体验活动,借由与消费者和行业用户的直面交流,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越来越清晰。

“第一次的活动以非定向,公开的形式体验Oculus,预计50人的场地最终来了近80人;第二次,我们尝试收费体验,包含体验+下午茶的费用按每人30元收取,人数有增无减”。曾子辕回忆。

前两次的活动经历验证了VR在C端领域的可行性与市场前景。类似于线下体验馆的模式,似乎在变现空间和需求方面都很清晰。但曾子辕还是在心里打上了问号,“由于创业的种子轮是我们自己筹钱,规模并不大,所以轻资产是一个既定条件;此外,体验馆的模式也与我们的初衷相违。”

他补充,公司合伙人在创业前都拥有了不错的行业职位,“具备行业颠覆性、长远发展才是我们想做的事”。

C端的方案被否决后,曾子辕结合团队在建筑领域的优势,倒推出B端的可能。其中,样板房展示被列为让人兴奋的挑战,即将样板房的实体景象通过虚拟的VR模式展现给用户,同时融入布局变换、光线变化、家电操控等动画交互效果。

“我们花3天时间完成了第一份VR样板房演示Demo”。这次,特定定向邀请了地产圈的相关人员、VR领域的技术专家观看Demo展示。

“现场甚至有地产公司直接问报价”,热烈的反馈肯定了团队对于VR行业应用的判断。

此时,团队的规模也由最初的4人增至8人,随着主要岗位人员的悉数到位,产品进度加快,次年5月第一份合作落地,指挥家VR正式推出VR样板房业务。

3、40人 30座城 130个项目

VR地产掘金者曾子辕:用Pre-A搞定了130单项目 还要做VR游戏
指挥家VR项目:鼓浪屿.海天堂构2.

发展至今,团队规模约40人,以厦门为主要阵地,另外在上海和北京还分布有运营中心。

在地产应用VRoom方向,指挥家VR已与万达集团、绿地集团、卓越地产、碧桂园等30余家地产公司达成合作(具体项目在公司网页均有展出),涉及住宅、风景旅游区、商业区、人文景观等130余项地产项目,分布在30座国内城市。每单项目收费在10万-80万不等。

就创业领域来看,因为VR方向涉及到诸多可行性测试和人才挖掘,“前期靠烧钱”几乎是公认的惯例。但对于指挥家VR而言似乎是例外,“自给自足才是我们的目标,并且现在已经完成”。

此外,他表示,公司新一轮融资将于近期完成,并同时引进相关行业资源。至于具体细节,曾子辕并未透露。

二、中国人的VR式看房需求:多人+大空间

基于VR样板房进一年的行业积累,以及对于国内地产情况的理解,曾子辕表示,“多人同时看房、大空间体验是VR看房的需求和趋势”。

首先,由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看房时通常结伴而行,不止一人需要体验VR看房;此外,针对大面积内容展示,过于频繁地采用瞬移场景切换影响体验效果,真实地行走更能满足沉浸感。

1、多人互动难点解决

具体而言,VRoomX多人看房方案是指,在20平米的空间范围内,多名用户(建议2-8人)可同时在体验区中体验“行走”以及“交互”,并且可保证体验者在现实中的动作在VR头盔的样板房影像中实时同步与展示。

该套方案的主要难点在于多人数据的实时传输、人体整体姿势的跟踪。曾子辕解释道:

1、基于Lighthouse位置跟踪方案,多人系统中常会遇到数据量过大,画面同步不一致的情况,指挥家VR将核心数据同步,非核心数据的计算在本地完成。

2、基于反动力学(Inverse Kinematics,简称IK)原理,通过对用户的头盔、手柄角度与姿势的数据捕捉与识别,反推出用户的整体姿势;在一套既定的骨骼系统上同步出用户的人体形象。

据介绍,该套方案的第一个应用案例已经落地。实际上,这样的解决思路同样可以套用在VR游戏公司的多人交互场景中,我们将在后文提及。

2、大空间行走体验

在将体验空间提升至200平方米的VRoom XL方案中,指挥家VR采用了诺亦腾的Project Alice技术。该套方案基于Oculus的光学定位系统,可实现多人的大范围行走体验。

方便用户更真实地感受房间格局。由于Lighthouse的激光定位方案易受距离和遮挡物影响,多人体验VRoom X时在数据精度和位置稳定性更具保障。

当然,由于Oculus硬件设备,Project Alice等技术的成本较高,指挥家VR将该方案定位在了高档地产项目,定价在百万左右。

三、“指挥家式”的VR玩法

不止于地产领域的布局,指挥家VR还在内部建立了VR游戏和VR Story视频部门,并在今年的上海MWC上展出了其首款多人对战VR游戏Convict。

对于一家成长初期的创业公司,涉猎过广,是否导致重点模糊,精力分散?

1、业务:游戏和视频都要做,重点模糊?

曾子辕随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表示,指挥家VR内部启动VR游戏项目是去年10月的事,这个项目组现在采用与地产部合作的模式,但后期可能将其分拆出去,成立独立的工作室。

在项目初期,游戏部门只有两到三名制作人,负责白模阶段的测试,包括剧本撰写、故事逻辑与玩法验证、收集反馈和数据分析等,“简言之,就是验证这个游戏会不会好玩”,曾子辕介绍道。

在前期策划与故事原型确立后,美术组、程序功能团队才介入到游戏项目。“由于这批人员之前已经在地产项目磨合好,所以再配合开始游戏开发时上手很快”,曾子辕补充。

基于这样的合作模式,在内部看来,两块业务模式并没有造成冲突。不过曾子辕补充,由于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环境和营销模式仍具有很大差异,所以游戏部市场的团队会重新组建。

此外,曾子辕也强调,基于厦门当地的美术/动画型人才丰富,在招人成本和培养投入方面相比北京和上海更具优势。

2、渠道:30座城 130个项目如何铺?

VR技术与房地产的融合让其增添了几分科技感和互联网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产本身仍是一项重资产、区域性明显的线下行业。

在如何快速铺设渠道方面,指挥家VR也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玩法。

1)在线下推广上,指挥家VR采取了城市合伙人计划,根据不同城市、区域的特点,引入合伙经销商打通项目在当地的线下渠道。

2)在线上渠道方面,则采取与淘房网、无忧我房等地产服务平台合作,借助平台的影响力和客户群,将自身方案产品打包售卖。

线上、线下资源不断整合,推进渠道的建立和扩张。

四、前景:百亿规模 联合上下游

对话间,一个关于建筑才子在厦门勇闯VR圈的故事得以展现。不同于北上广创业的激进,指挥家在两年的探索和试错中,从无到有式地开拓出了VR样板房的市场,并在不断演进当中朝着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

结合智东西前期对VR地产行业的深入调研与分析(详情可戳),针对部分异地看房、旅游房产、楼盘早期等需求,VR看房模式在地产营销与地产经纪的确存在一定刚需。

关于市场前景,曾子辕也给出了较乐观的预期,“基于我们现有的合作数据,即VR地产占据地产公司营销费用的百分比,推算国内的VR地产规模在百亿级”。

但另一方面,整个市场处于早期,无论是B端的地产公司,还是C端的买房用户,对于VR技术的信赖度和认知度都十分有限,如何更快速地教育市场和扩冲渠道成为重点。

而随着VR技术在家装、设计、电商等领域的商业落地,联合地产链条中的上下游公司一同挖掘用户不失为一条有效策略。


硬创先锋

挖掘全球最具潜力的硬件创业项目

项目投递:微信添加hawkren001

VR地产掘金者曾子辕:用Pre-A搞定了130单项目 还要做VR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