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套用既有模式是否还行得通?边缘创新与跨界浪潮涌动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晓寒

共同把脉智能+驱动,洞悉资本市场新规则。

12月8日,由九宇资本、智东西、犀牛之星、极果、六合咨询共同主办的“2016智能+未来峰会”在北京北京JW万豪酒店揭开大幕。在这场近六百人的行业盛会上,来自投资界、创业圈和产业链各方40余位大佬登台演讲交锋,围绕“新经济、新智能、新三板”主题,探讨产业变革中的投资机会、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消费模式、汽车的智能化未来等,带来最前沿的实践、思考和判断。

在上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PPTV创始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姚欣、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犀牛之星创始人刘卫武、九宇资本、六合咨询创始人赵宇杰与智东西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国仁就“探索新经济,创造新生态”的主题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圆桌论坛:套用既有模式是否还行得通?边缘创新与跨界浪潮涌动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要点精摘:

1.PPTV创始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姚欣——创业者要进行边缘创新

创业者要走边缘创新。如果想要实现对既有巨头的超越,肯定不能走他们原有的道路,他们并没有延续微软甲骨文的道路。所以新的创业者需要一条新的道路,即一系列边缘型的创新。但是我觉得AI+可能是一个有机会的方式,

创业创的创新有两条路径,一个是技术的边缘创新,例如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另一个则是推动新技术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例如我们投的一个医疗诊断的公司,在过去,连一些三甲医院对肺癌的诊断成功率也就是70%左右,今天用机器学习可以将其提升到90%以上,并且还能提升,这就是巨头能看到但是不一定能进去的领域。

智能+的趋势不可否认。智能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智能和认知智能,现在最多也就是数据智能的前夕。谷歌Alpha GO最大的创新就是走入了数据智能,其实就是对数据进行了标示,例如一些智能的诊断公司,他们需要大量的医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标示才行,所以智能+的道路还需要一段的发展。

2.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时代造就了跨界的浪潮

进入了智能汽车的赛道是顺势而为。未来的汽车正在发生变化,会成为一个四轮机器人,会变成四个轮子与智能化的结合,智能化是互联网人擅长的领域,所以我们会进入汽车行业。

自动驾驶在汽车控制层面的落后问题并不严峻。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有需要,技术就会解决掉这些问题。此外,智能系统能够自动演变,例如从AEB1.0再发展到2.0再到3.0等等,会逐渐解决控制问题。此外,算法也在逐渐扩散,之前的微积分只有科学家才懂,现在中学生也学了,算法与编程也是一样。最后,互联网智能汽车能够更快的获取数据,例如特斯拉所有的汽车都在不停的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最后是传统汽车所追不上的。

自动驾驶在三五年内完全实现是太乐观的,可能会在10年这个时间是差不多的。

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融资渠道。奇点之前是走过一些误区的。奇点到了A轮的时候,走了一些误区,例如找到了红杉,发现他们很懂TMT,但是发现跨界到了制造业之后,他们没有分析方法了。做汽车,前三年是纯投入,当时聊了六七十家投资机构,但是最终还是二级市场的机构在投资,这根TMT是不一样的。

3.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自动驾驶需要先解决汽车控制问题

传统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又略显保守的行业,壁垒非常森严,也会有很多痛点,所以当我们业内人看到了这些痛点的时候,我们觉得要去进行一些改变,所以创办了小鹏汽车。

如何在两年多的时间造出车来?一个传统汽车产品的周期是三年左右,小鹏汽车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汽车行业工作过10-15年左右的技术骨干,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此外,这些员工比较年轻,非常愿意尝试新的技术,愿意进行改变。小鹏对哪些技术能够改变,哪些不能改变拿捏的很准。小鹏汽车2017年左右会拿出正式的汽车新产品。

自动驾驶急需解决底层汽车控制的问题。中国的自动驾驶与ADAS技术还不够,比如刹车刹的平很,转向更加平稳,谷歌等公司能够搞定算法,但是关键需要汽车公司先把底层控制层面解决掉。

汽车的终极目标肯定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但普及的时间应该是在十年左右,因为各项技术所限。人工智能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应用才有效。

4.犀牛之星创始人刘卫武——新三板是创业融资的新舞台

我们觉得有能力的企业还是要上到新三板这个融资舞台上面,2016年新三板总共有1200个亿的融资规模。而像是经纬、IDG、红杉这些公司都在拆除VIE架构,我们希望新的企业能够上到新三板这个舞台上面。

智能+是一个大的趋势,前段时间我在深圳看了一个企业,也是我之前参与投资的公司,就是集思维智能机器人(音),是一个扫地机器人。两年前投资了300万人民币,现在它一年的利润是超过2000万,尤其是在今年,他今年开拓了海外市场以后生意火爆得不得了,他们现在的CEO是每天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参加展览,俄国、法国、美国,很多经销商愿意采购他的集思维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从这个案例来看全球趋势应该已经在驱动了,尤其在家庭消费级的小型智能机器人上。

5.九宇资本、六合咨询创始人赵宇杰——用差异化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世界

创业的时间分为第一时间与平行时间。在这一块,九宇觉得知识经济+音频+内容付费,这一块大有可为。同时,在平行时间这一块,我们觉得有很多方向,一个就是平行时间+未来时间,一个是工业时代之前,我们对世界的实时认知,而另一个则是互联网时代对世界未来的认知。所以平行时间+未来时间会有一个指数级的价值的放大。

另外一个,除了平行时间的开发之外,我们也提出了升维和降维,我们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在面临这样一个新旧切换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创新的差异化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要找未来十年有爆发性增长可能的公司,我们觉得这个会在新三板。在二级市场,是散户参与的,很多这些创新是很难在A股市场推行的,但是在新三板这个门槛,是专业投资者参与的,是美国纳斯达克的逻辑更相似,现在有了快一万家企业。

现在的社会是靠科技驱动的。科技的发展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智能机等渠道。我们现在应该说从认知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大趋势

智能一种产业趋势发展的逻辑,现在的社会是靠科技驱动的,我们看科技的发展是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接下来就是智能时代了。智能时代应该能看10年到30年,而每一轮新的经济周期都是上一轮的几十倍。

以下为“探索新经济,创造新生态”主题论坛的演讲全文:

主持人:上午场几位演讲嘉宾覆盖了现在新智能、新行业的几个主要的领域,也都是主办方的老朋友了,所以非常感谢上午场的演讲嘉宾。同时这个论坛我们想问一点更直接、更干货的内容。

其实这个主题我们也在想,上午智东西提到有五个领域。我们觉得今天我们更侧重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出行,所以我们也促成了两个代表性企业,一个是做分享的奇点汽车的沈总,今天给沈总的时间有限,因为沈总提到的无论是颠覆式创新的企业还是安全等等,还是新型的社会分工,要展开都有很多亮点,之前我们有过交流。

另外一个代表性的智能出行的企业就是来自广州的一个创业企业,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小鹏汽车没有像特斯拉这样的项目那么知名,但是当你知道他在两到三年内造出了一款落地可开,并且体验和外形都不错的车的时候也是非常惊讶的,我们也是第一时间体会到的。

所以我先把问题抛给智能出行的代表,投资人代表也可以听一下,一会儿再做单独交流。首先我认为沈总和何总应该是代表了智能出行这一波创业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流派,沈总之前的从业经历,无论经商还是在360都承担过很多重量级的互联网产品的经历,之后出来做汽车这个项目。何总之前在广汽从事过智能汽车方面非常前端的研究。从汽车这个传统层面走出来的非常前端的技术人员,来自两条不同河流的代表都走近了智能出行的赛道,初衷是怎样的?

沈海寅:很多时候是顺势而为,我们觉得在过去汽车行业发生过非常多的一些事情,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进到这样的行业里面?我们可以预见,在2018年,也许提前到2017年就会有大概20多个新的汽车品牌会进入到汽车的大家族里面来。这一件事情过去什么时候发生过?在1918年到1920年的时候发生过,当时全球有无数品牌兴起,有特别多的新的家族开始进入到汽车制造里面来。

所以正好隔了100年,这100年发生什么事情?过去我们加入进来,因为发现了汽车行业正好在做这个转折,这个转折其实意味着一个跨界,你发现未来汽车不仅仅是一辆汽车了,而是汽车加上什么东西,就看你怎么定义了。以前李书福造汽车就说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吗,这是机械具化地形容汽车,但是汽车我认为以后会成为机器人,所以软件、数据等等会在里面起到核心作用。

一旦说软件、人工智能、数据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主线的时候,这个就是互联网人所擅长的领域了。所以等于说这个战场突然从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企业延伸到我们这个领域来,那为什么不延伸一下就去做这个事情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为什么我们从2015年,从2014年底、2015年有这么多企业应运而生,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跨界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从互联网行业到汽车行业,还是像何总一样从互联网行业跨入到新的互联网行业,其实都不奇怪。

主持人:时代早就了跨界的浪潮。

何涛:我在汽车行业很多年,汽车行业是非常成熟,而且相对有点保守的行业。工作这么多年我的大的感受是这个行业壁垒很深,也早就了很多痛点,这个痛点在行业内的人看得清楚一点。所以当时我们看到痛点的时候我们说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尝试或者改变了,因为痛点可能就是我们的机遇所在。所以总结起来说的话,我看到的一些痛点就是我想出来做创业改变的初衷。

主持人:接着问何总一个直接的问题,你们是如何在两年左右把车造出来的?或者说这么短的时间造出来的车靠谱吗?

何涛:实际我们用了将近3年,2014年开始。首先我想说一下时间上的问题,一个传统的汽车产业的周期,新产品的周期大概是3年左右。我们小鹏汽车这方面有很多原因,我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小鹏汽车几乎所有工程师都是在传统行业工作了五到十年的技术骨干,所以一方面他们对于这些汽车技术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他们都比较年轻,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来说是比较年轻,所以说比较容易改变,也愿意接触一些新的挑战,也愿意去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对小鹏汽车整个团队来说,我们对于哪些汽车技术可以去颠覆,哪些暂时不能去颠覆也是拿捏得比较准,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出一辆能够落地又不太一样的汽车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年轻的团队对产品的形态和需求都适应得很快,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何涛:同时对汽车技术也了解比较深,比如有一些现阶段技术条件或者现在的产业链条件下不能轻易颠覆的东西他们可能会相对保守一点,互联网和汽车两边会做一个拉车。

主持人:我们圆桌主题是探讨新经济,创造新生态。二位都是在创造新生态,这个新生态最终要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所以无论从投资圈还是媒体角度都想看到二位产品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沈总是有建厂的基础,何总团队也把前期基础工作做得很好了。具体什么时间新生态可以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何涛:刚才说过了,大概3年左右,明年会给大家带来一款比较惊喜、不一样的,同时又是非常可靠的新生态的新产品。当然我认为这个新生态进入是比较漫长的过程,用户的接受,还有技术的进化,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做一个沉淀的。

沈海寅:我们也一样,造的毕竟是车,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车本来是三四年才能造出来的东西,突然通过互联网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一两年就造出来了,我们也做不到。所以我们2014年底成立,我们相信明年底是出小批量,也是要经历3年时间,所以我们跟小鹏也是一样,踏踏实实去做事情。这个当中我们不光是做传统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在其他的一些领域也都想给用户带来一些惊喜,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非常期待,跟何总交流的时候,他的时间比较紧,一会儿要去上海有急事。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有更多充分交流的机会。在座三位平时见到的项目肯定不少,我想最后问一个问题,就是三位投资人问两位智能出行的先锋的创业者,三个人每个人问一个问题,沈总和何总只接受一个问题。

姚欣:今天大家关注智能出行一方面你们做的是电动化,另外大家更关注是智能交通,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今天的自动驾驶更多会是在什么路线诞生?是互联网公司,谷歌、优步、百度他们做的,还是说汽车公司他们所推进的道路更有机会来推进?

何涛:其实我很实在地说一下中国现在自动驾驶的业态和瓶颈所在。目前算法层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在内,可以让汽车变得自主学习。但是在底层的汽车层面来说,中国现在的自动驾驶或者ADAS相关的瓶颈还是在底层的机构,比如如何刹车更平稳,如何转向更安全,这些底层机构是很难在短期内追赶上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像谷歌、苹果这些互联网公司可以把学习做得非常先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可以把这些算法和智能驾驶相关的算法做得很先进。但是关键还是互联网公司和底层供应链把底层结构看清楚。

沈海寅:我的关键不太一样,首先在机械方面有一些不足点,我觉得很短时间内,因为你只要有需求,产业就会往这个上面去研发。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包括我们讲线控,如何做到线控,可能第一代车有一定困难,但是到第二代、第三代肯定还是可以解决的。

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我们的路线,我们的路线是一下跳到四层上的自动驾驶,就说未来的车就不应该有方向盘,就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吗?还是像车企一样一点一点啃,这样一点点往上做是否可以做到?我觉得这两个之间都还是有难度。所以我们要在硬件上提前规划,就像苹果手机出来以后我们是先规划我的苹果7或者到苹果8硬件有哪些进展。然后上了软件,如何利用硬件去做好自动驾驶,我觉得软件层面上是可以有充分时间去做的。

还有一点是我最近琢磨的,因为我以前自己做投资,也投了一些算法的公司。但是我发现算法在工程里面的价值扩散性会越来越快,以前讲深度学习,可能特别高的人才才可以去做深度学习,是很高深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进入我们普通的一般的中学生都可以做的微积分了,微积分以前是数学家可以做的,这种扩散是指数级的。那作为一家企业门槛在哪?一定不是几个算法大拿,而是数据积累是否够快。所以我们举了很好的例子,像宝马的CEO嘲笑过(英文),说你们的车就是一个玩具,我们做安全是一百辆车,一百个工程师,全部万无一失才向市场推出。几百万工程师做几百个车得出的数据是什么?

是几万辆车同时测试,同时获取数据。所以它获取数据能力一定是传统车企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这种情况下他积累的数据能力到了这样的指数的变化的时候,那么它的算法和算法之间形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一定认为传统车企的做法是有问题的,这个是我坚信的,所以我才做现在这个企业。

刘卫武:我最近去一个三板的企业去看过是传统做互联网的企业,叫驱动人生(音)。他当年晚上跟我讲这个公司会全面转型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驾驶这个领域,这个公司可能会往创业板去走。当天晚上他给我一个比较震撼的观点,他说3到5年之后你再开车,那是一件非常奢华的事情。未来有钱人,特别有钱的人才能够有车开,通过3到5年的迭代,他认为这个时代就会来临。当时我给他的一个反驳是说我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在现在的这些发烧友们,比较热爱车的人来说,对于发动机的原有的驾驶模式和现在我们所倡导的智能驾驶,或者纯无人驾驶的状态,可能在体验上不能让它变成一个速度机器或者舒适性机器。

第二点我觉得迭代的时间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快?3到5年时间是不是在北京、在深圳这样的城市里会变成开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大部分实现的是纯无人的智能学习的自动驾驶,会不会是这样一个机遇?

何涛:汽车终极目标肯定是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这一块,毫无疑问。因为现在交通越来越拥堵,人力成本越来越贵,所以慢慢会从技术获益,从繁杂的驾驶劳动中解放出来。至于周期问题的话我觉得这位朋友可能偏一点乐观,但是我估计会是在10年左右的时间,我随便一猜,因为各项技术所限。

但是我觉得人会从驾驶过程中被逐步解放出来,首先我认为是一些高速路况,还有低速路况,还有停车,重复性很高,同时机器自学习能力能够满足的,当下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解放出来,包括一些交通路况,还有车与车交互更加畅通的情况下,纯无人驾驶才会慢慢实现。

但是我个人对于无人驾驶的未来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沈海寅: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期待短期内是过度乐观的,长期内又是悲观的,其实对自动驾驶有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两三年内,三四年内车开出去就不用人了,我觉得有点过度乐观,所以还是要泼冷水,现在想学驾照的还要去学。但是长期来讲,很多人说我们的自动驾驶是不是20年才能实现,甚至有些行业论坛有些老总说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但是长期我们还是要抱有一种乐观态度。我给我儿子有个承诺,我儿子今年7岁,我说你想考驾照的时候到时候你一定不需要考驾照了,因为他到18岁成年以后,我认为1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10年以前我们用什么手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所以我觉得10年还是一个可以比较去理解的阶段。

所以我觉得未来真正要达到什么?我觉得10年是一个期限。但是我觉得开车变成一个奢侈的事情这个可能是更长的时间,因为要达到更安全的无人驾驶还需要社会的基础设施的配套。比如说智能的道路,智能的信号灯,包括车和车之间的通信,所以随着汽车不断更迭,它可能需要更漫长时间去实现。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要去达到一个法律,说人不能开车了,人开车是违法的,我觉得这可能是20年以后了。

主持人:我感受到两位既积极乐观又比较客观理性,这跟投资人不同。投资人希望有一个颠覆性的故事,创业者希望这个故事并跑偏了。

沈海寅:因为基金是有周期的,创业是没有期限的。

主持人:感谢两位对话题的探讨,也感谢何总的参与。

何涛:谢谢各位。

主持人: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仍然没有结束,我这边有一个很想问的问题,离开智能出行这个话题来探讨。现在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移动互联网至少不是我们谈论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的议题,智能+在开始重构360行,那智能是怎样追赶新的经济趋势,以及有没有参考?除了智能出行。

姚欣:我觉得今天我们几位投资者都还比较有代表性。宇杰是二级市场出身,刘总是三板,1.5级市场。我就站在一级市场角度讲讲,我讲讲从VC、PE或者天使投资角度怎么看待投资机会。

我有几个观点:

如果今天我们要想实现对即有的巨头的超越肯定不能走他原有的道路,包括互联网成长出来的BAT也罢,还是国外的FENG也罢,他们并没有延续IBM、微软或者甲骨文的道路。所以现在的创新者也不能沿着既有的互联网模式来走了,可能要寻找新的道路。新的道路在那里?一个是边缘性的创新,今天我要在AI上面加一个AI+,因为今天大数据本身已经是主流创新了,已经是风大老必谈的了,三位大老两个都提到了人工智能,但是我觉得AI+可能是有机会的地方。比如蓝驰刚刚投了做医疗影像诊断的公司,诊断肺癌胸腺,像一些北上广的三甲医院的放射科的医生对肺癌诊断成功率在70%到85%左右,所以才要专家会诊。所以我们今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式对X光片进行诊断,这个准确率一度可以提高到90%,而且还有自我学习、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的趋势。这个可能是今天对于巨头来讲可以看到但是不一定能进去的。

这个是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比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可能意义更深远。所以我想提出这些新经济新的创新,一个可能是来自于技术的边缘创新,刚才我提到的区块链、下一代的显示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不得不讲可能在硅谷在海外的环境比我们优惠一些,大多创业者接触不到。但是现在到AI+是更能接受的,如果很多行业也进入到信息化、联网话,乃至到人工化和大数据化,是不是有改变。这个改变第一阶段可能是旧瓶装新酒,还是这个行业,但是用新的技术和发动机创新了,这个领域是我们推动新技术结合我们的产业带动新经济发展的新机会。

赵宇杰:我谈一下我对于创业和投资的思考,我们开场讲的也是围绕这个。我还是把我们的时间法则和我们的核心思考再提炼一下,PC互联网的时候大家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大家解决的是帮助用户花时间的问题,到了下半场的时候其实是解决帮用户省时间的过程。现在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的时候,其实现在是属于上半场,就是要想办法帮用户花时间。

在花时间这块从人整体的焦虑感来看,知识经济+音频+内容付费,我们觉得这一块大有可为。同时针对平行时间这一块,我们觉得有几个方向是接下来大家值得探索的,一个是平行时间+未来时间。因为我们过去的工业时代之前是对于这个世界过去的认知,互联网是让我们第一次能够对现实的世界的实时的认知。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大家都希望对未来世界认知,对未来其实有两个层面,除了精神层面最根本的一个是永生,一个是财富。对未来的时间的预测其实还是有人的刚需的。那么平行时间+未来时间会有一个指数级的价值的放大。

如果说我们再聚焦一点,我个人觉得我们之前所探讨的可穿戴设备是经历了一个低谷,我们觉得它没有解决好平行时间跟场景结合的问题,比方说谷歌眼镜可能这个项目是失败的,但是这个方向是非常有潜力和价值的,这一块我们觉得应该价值会相对比较大。

另外一个除了对于平行时间的开发以外,在第一时间我们觉得之前我们提出来的,一个是升维一个是降维,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不管是升维、降维,我个人觉得都是挺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这次论坛是新经济、新智能、新三板,就是我们在面临现在这样的新旧经济切换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以一种创业化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我觉得应该说其实机会还是挺大的。

刘卫武:我刚刚看了一下现场的群里,来的机构投资者大概有60多家,企业大概100多家来到现场。刚刚主持人讲到的是创业与投资,回到前面的话题关于汽车和自动驾驶在现在的新三板市场我前段时间油管柱过一支股票叫龙创设计(音),这是在汽车领域处于外观的设计的一个企业,叫龙创设计。

所以我建议在座企业有条件的话,满足新三板条件的话还是要能去到新三板融资的平台上去。现在在人工智能领域据我们研究其实还是非常非常少的企业在舞台上面,真正有技术深度、有技术含量和专利的公司还是非常少,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融资舞台。2016年在新三板上获得融资的企业,获得的额度有1200个亿的规模,还是非常值得上新三板的。而且我们是一个1.5级市场,据我了解,现在国内的一线的大的PE,包括深创投、东方富海、创东方、红杉、经纬等等都在猜原有的结构,他们都有上百家优质的有新经济概念的好公司都在往新三板开,所以请大家多多关注新三板的融资平台,要创业的话新三板是你通往IPO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台阶。

沈海寅:刚刚他说的是一级市场,然后1.5级,然后到二级。我们作为一家新的企业,从创业者角度来讲,我原来在360做过投资,自己也投了很多企业。我认为自己在融资过程当中是走了一段误区的,我当时做天使轮很简单,因为我们很多朋友就充着我的面子投了,你沈海寅去做这个事,我也不问什么就投了。天使轮很简单,A轮就发现有问题了。我都是去找的有名的红什么基金之类的,然后就发现他们对TNT也很懂,很了解,因为以前交流的时候都是谈TMT的项目,他有一套完整的算法,日活率怎么样怎么样,一堆模型可以算出来,知道该不该投。但是发现你进入跨界的,说在制造行业他就发现有问题了,要数据没数据,制造业,按道理一家企业成立一年多的话,互联网行业可以有数据了,他可以得出结论要不要投。但是做汽车三年内完全是纯投入,没有人可以说做汽车三年以后就一定可以做出来。我当时聊了六七十家投资机构,结果大家都是有兴趣,最终没有敢投。投的最终还是做二级市场的机构在往前转,说原来做二级市场,觉得回报不错,现在想往上游转的时候就投了,或者某一些上市公司。

所以就不一样,跟我做TMT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到了B轮又稍微简单了,因为产品出来了,产品出来以后懂制造业的机构敢投了,因为产品样机出来了,很多东西出来以后他就敢投了。所以发现这是完全不同的融资渠道,所以我觉得还是大家根据AI是纯算法的一家企业,还是一个轻资产的企业,还是轻重要结合的企业,还是重资产的企业,我觉得融资方法还是挺不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现在中国差的确不是钱,不是资金。而是你能够让合适的好的创业人能够找到对口的,愿意投你的,或者说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做投资的一些机构。所以这个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我觉得还是蛮严重的,这个是我亲身的体会。

赵宇杰:我谈一下我的感受,因为台上嘉宾都提到新三板,提到二级市场。我们过去几年都是在二级市场负责TMT研究,为什么我们要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我们讲一下我们的思考,也跟大家做分享和探讨。

其实过去10年,应该说是国内二级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10年。在10年前的时候A股的深交所跟上交所日成交量是不到100亿,去年在牛市是10年时间翻了100倍,牛市日成交量到1万亿。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做投资,或者说创业也好,其实吃的是最黄金发展的爆发式增长的那10年。二级市场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那么它接下来其实是需要一段时间沉淀然后再爆发。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找未来10年有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就比如说是10年能够有一个百倍的增长。我们觉得这个应该是在新三板。为什么这样来说?在二级市场是散户参与的,它跟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A股是散户参与,所以很多的创新是很难在A股市场推行的,要综合考虑很多。但是新三板有500万的门槛,其实是创业的投资者参与的,它的逻辑会跟美国的纳斯达克的逻辑更像,同时4新三板的门槛会比较低,到现在差不多快有一万家新三板的企业,后面还有一大波公私要陆续登陆。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中国特色,就是越市场化的其实发展是越好的。我们看到过去10年互联网就是这样的,这个是一个逻辑。

另外一个逻辑,我们再来看国内的证券市场。其实过去10年你会发现A股有三个,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过去10年每个阶段的牛市是主板到中小板到创业板,这个背后是对应当时的新经济。每一轮新的牛市都是当时的新经济引领的,但是当时的新经济发展周期比较短,它上市门槛要求比较低,所以就是对应了当时能够让它资本化的门槛,所以说最近一轮牛市是2013年到2015年的创板的牛市。最近又是一轮新经济,而现在当下的新经济更多是聚焦在新三板,我们从市场化程度,包括从新经济驱动来看,我们觉得三到五年新三板的生态会越来越好,新三板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九宇、六合作为创新创业的起步的阶段,我们就找的是一个边缘的新三板,我们是把新三板作为一个我们的切入口和连接点。

主持人:感谢几位回答,应该说在新经济大背景下,创业的过程、融资以及所需服务都是不一样的。最后想问大家,就是冷静一下看这个问题,三个星期后就是2017年了。过去我们三到五年经历了很多科浪潮的起起落落,不管是O2O还是什么。智能+这个话题对产业革命的带动会不会像这样的一些东西一样过去、冷掉。?

赵宇杰:我个人觉得其实我们是挺看好智能的,因为我们之前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是一种产业趋势发展的逻辑,现在的社会是靠科技驱动的,我们看科技的发展是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接下来就是智能时代了。智能时代应该能看10年到30年,而每一轮新的经济周期都是上一轮的几十倍。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还是在山底往山上看,珠穆朗玛峰我们还在山脚下,我个人是这种看法。

刘卫武: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前段时间我在深圳看了一个企业,也是我之前参与投资的公司,就是集思维智能机器人(音),是一个扫地机器人。两年前投资了300万人民币,现在它一年的利润是超过2000万,尤其是在今年,他今年开拓了海外市场以后生意火爆得不得了,他们现在的CEO是每天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参加展览,俄国、法国、美国,很多经销商愿意采购他的集思维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从这个案例来看全球趋势应该已经在驱动了,尤其在家庭消费级的小型智能机器人上。

姚欣:谈到智能+我相信这个趋势大家都不会否认但我的观点不太一样的是这条路我们所处的阶段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谈到智能+,从技术角度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的智能,地阶段是感知智能,第三阶段是我们希望中展现的认知智能,或者说那个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今天是名词虽然到了,但是内涵还停留在数据智能开始有进展的阶段,包括阿尔法GO,这样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领域的创新,谷歌都还没有应用到产品的创新,但是这个创新是在哪个层面?是数据创新。所有的边界已知,对弈双方的黑白棋的落点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所有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有监督式学习,就是你今天不是拿到数据,而是对数据有标识,我刚才举的例子,比如X光片,不是随便拿一个光片就拍,而是说现在有大量的有专业经验的医生标志出来这是癌细胞,那是正常细胞,有这样的数据太有机会,但是不可能对所有的数据都做标识,比如说天气预报,比如说今天很多人的意识和感官没有标识,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新的技术的进步。

所以我们不否认智能是一个趋势,但是现在我们停留在智能最早期的阶段。两三年前火的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刚刚开始有意识将智能从数据开始收集。现在来讲我们刚刚开使用一些基础的数据智能方式对数据加工,产生早期的智能手段,仅仅如此。对于上面说的智能的感知,智能的认知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距离,但越是漫长可能给大家的空间、想象力就越大。

沈海寅:我同意姚总的观点。过去我们在讲,当时在资本界特别热的智能硬件,但是我还是对智能硬件特别看好。因为这个趋势本身没有变化,现在人工智能也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点,有可能明年特别热,过两年大家发现这个东西用起来没那么好,又说出现伪智能了,就像讲伪智能硬件一样,所以也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有预期才不会出现心里落差。

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在智能已经到了一个点,这个点我说跟以前的几次人工智能的泡沫有什么不一样呢,因为的确跨了一个奇点了,这个奇点到底在哪里?像AI,我们做人脸的识别,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做人脸识别超过人了,所以在单点指标上,它已经可以超过人了。那么这点其实是很明显的,像阿尔法GO,我在围棋垂直领域超过人了,以前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过,或者说没有大量发生过,但是今天人工智能机器算法的进步到今天出现大量实现了,那这个点我认为是特别特别好的点。

包括拍X光片的,包括驾驶,可以让机器不断学习,像下围棋一样,驾驶可以不断学习人的反应,比如前后左右都有车人是怎样反应的,通过不断学习情况下把模型搭建起来,我认为这点是非常具有可能性的,因为有这样的条件,你的汽车如果数据不断实时上传和收集,有监督学习就是一个先天的利好。

在经过可能上亿的公里的机器学习以后,未来得出的模型我觉得有可能做到比一个老司机更好的判断,这点上我认为可以实现。所以在某个确切的有边界的环境下你用人工智能是很有效的,但是我们讲的西部世界,我其实很少追剧,但是一看西部世界,像若兰对我们未来做了一个非常烧脑的总规划,但是那个世界真的离我们挺远的。

主持人:感谢几位的解答,我们更看好智能在未来的发展,感谢几位在本环节的交流。

圆桌论坛:套用既有模式是否还行得通?边缘创新与跨界浪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