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做硬件遭调侃:微信“别动队”

微信做硬件遭调侃:微信“别动队”

7月20日下午,由智东西、搜狐IT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探秘微信智能硬件平台的线下沙龙在搜狐媒体大厦举办。智能硬件业内知名自媒体《硬件再发明》的张国仁邀请到四位业内大拿,分别是:咕咚网运营总监梁昀、iHealth用户体验部总监郭阳、墨迹天气运营副总裁姜川、微插座CEO创始人易虎来现场为大家详细解读微信智能硬件其中的故事。

以下为知名自媒体ITlady在沙龙举办后的专稿:

“微信不是使用硬件的工具。它接入的数据,而非硬件。”

当外界正在期待,苦寻入口和用户的可穿戴式设备和微信的结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时,已经和微信团队合作了大半年的iHealth用户体验部总监郭阳,在搜狐IT和智东西联合举办的无穷俱乐部举办的探秘微信智能硬件平台沙龙上表示。

在他看来,“微信平台的本质是数据所产生的群居效应,当其意义被人与人的联系放大,对多数用户而言,智能硬件产生数据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展示、炫耀、攀比、竞争。”

在这背后,“连接一切”的微信,已经把触角伸向了“连接人与设备”。 7月初,iHealth、华为荣耀、乐心和咕咚四家运行微信应用的智能硬件厂商已开始在中国在线发售其微信版手环。

微信智能硬件计划,并非腾讯自己生产手环。就是智能硬件厂商通过公众号的形式,借助微信来同步、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打通,并提供给用户类似朋友圈分享、“运动排行榜”等功能。

接近4亿的月活跃用户的入口,和海量用户带来的社交关系链,这是可穿戴式厂商选择微信培育市场的重要原因。不过,和此前微信打通手机游戏、电商后带给合作伙伴的爆发式增长不同,当下智能硬件普遍处于尝鲜阶段。背靠微信大树,对可穿戴式设备厂商而言是否真正好乘凉,仍然是个问号。

交流下来,多个已经微信合作的可穿戴式厂商都说,目前与微信合作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追求个性化与微信系统化、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

“换句话说,微信和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位微信的合作伙伴如是说。

合作伙伴调侃:微信“别动队”

今年1月,当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在美国CES上展出了自己几款最新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后不久,微信团队找上了iHealth的大门。

“那个时候微信正在辟谣说自己不会做硬件。”郭阳回忆说,“第一次和微信团队接触,大家坐在那里,聊得更多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微信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健康是否成为微信下一个话题,更多地仍是方向性的话题探讨。”

在与微信接触的半年多时间里,iHealth和微信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碰撞研究要不要整合、整合的切入点以等问题。此后的几个月,一起协调智能腕表AM3和微信整合的技术实现。

“微信说的最多的是不要动。不要动产品逻辑,不要动交互逻辑,不要动产品定义……”郭阳说。这让他忍不住调侃:微信的硬件合作团队简直就是一支“别动队”

此外,微信对于包括iHealth在内所有接入的硬件厂商提出了两点强制要求:一是打通排行榜数据,特别是打通各家合作厂商的手环产品间的用户运动数据,让更多的用户参与产生互动;二是引入维权中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不满意即可直接反馈投诉。微信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不希望对用户造成任何形式的干扰。

微信在硬件整合上谨慎态度可见一斑。而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iHealth和微信而言,它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最初,iHealth认为接入微信很简单,直接的反应就是硬件调通,APP嵌入。”也就是把此前APP移动到HTML5界面,再按照此前的逻辑和方向复制一遍。

“但做出来之后,不需要用户测试,我们自己的交互设计师就说这是垃圾。”郭阳坦言,此前,iHealth通过APP渴望呈献给用户的完整体验,到了微信平台,一切变得失控。

这让iHealth意识到,微信接入的是数据 ,而不是硬件,“其意义被人与人的联系放大,对多数用户而言,数据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展示、炫耀、攀比、竞争。健康数据也是如此。从调通和嵌入,到理解微信平台的本质是数据所产生的群居效应,推动和运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应。”

在调整之后,目前iHealth与微信的合作方式是:用户通过微信扫描随机附赠二维码,关注到iHealth智能腕表的功能号,此后,功能和就会自动搜索并连上设备,查看用户的相关运动数据。

和iHealth智能腕表类似,咕咚、乐心以及华为推出的手环,与微信的合作模式都是通过微信服务号,用户实现从信息设置、运动数据记录分析等统一的数据集成,借助用户的关系链和“朋友圈”,将这些数据变成可分享的内容。

与此同时,服务号同时添加了购买的页面,京东也已做出了微信手环专题,形成了从数据采集到管理、分享和销售的闭环。

而借道四款手环类产品打造标杆案例后,腾讯方面正在和更多的硬件厂商接触,希望将它们的相关数据接入自己的平台。

摸石头过河

背靠微信大树,对可穿戴设备厂商而言,是否真的好“乘凉”?

眼下,iHealth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追求个性化与微信系统化、标准化之间的找到平衡点。

“微信要求硬件必须进入公众号,才能接入接口,这让我们很难受。我们希望和用户成为朋友,出现在用户微信的通讯录里,但微信不给,这种对抗的核心在于对应用场景的不确定。但公众服务号的做法,这让产品很难与用户亲近,你和它的对话似乎总有人偷听,这种心里障碍难以消除。甚至让用户对产品感知变得迟钝,硬件变得被动。”郭阳坦言。

咕咚网运营总监梁昀也表示,咕咚手环有与iHealth类似的需求。“面对用户个性化的挑战,如何平衡和取舍,需要更多权限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后续和微信团队合作需要考虑的一点。”

而与自身APP的用户体验相比,多位与微信合作的厂商认为,微信的用户体验上从响应速度、视觉效果等不及本地应用。

这也让墨迹天气副总裁姜川感慨:“微信就是一个技术强大、用户庞大的基础性服务,但是到了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可能还是要在APP端进行。”

此外,借助微信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关系链,目前单靠一张收录所有智能硬件数据的排行榜到底能新鲜多久,也在合作伙伴心里打上了问号。

一定程度上,排行榜是激活用户热情的重要体验。一方面,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微信的层级低、入口深,品牌感较弱;另一方面,各家的智能硬件数据并非基于同一个标准。“越来越多的客户渴望多维度排行,比如热量消耗、活跃时间,休息时间……站在品牌角度看,如果有品牌自己的独立排行榜,对未来用户维护会更好,新鲜度是大问题。”一位微信的合作伙伴这样说。

而和微信合作,对硬件自身的挑战也不小。 一个活跃微信用户一天内打开微信频次过多,郭阳称,一个挑战就是微信和可穿戴式设备之间的通讯,“时间太短的话数据传输很容易造成拥堵。这也需要微信和合作方不断提升数据的运算能力,让响应及更时、运算更迅捷。”

与此同时,通过微信带动的销售目前也远未迎来爆发增长。

来看看那京东商城的数据显示,与微信合作的四家可穿戴式产品中,咕咚微信版手环攻击124人评价,微信合作的华为荣耀手环为450人;乐心bonbon微信手环为189人,iHealth获得588人评价。

“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品牌和营销的实质比销量本身要大。”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我,和微信合作形成的品牌效应和时尚效应,比可穿戴设备本身的销售要好。

不过,一切也才刚刚开始。和京东商城这种连带性的渠道转化的销量相比,这些可穿戴式设备厂商更期待社交人群的影响力,通过用户的社交分享等行为引发更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