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大讯飞胡郁:加紧布局“平台+赛道”抢占AI红利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寓扬

昨日,科大讯飞在合肥举办第一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现场发布拿出10.24亿元用于扶持开发者,并培养和孵化出1024个AI项目,共建AI生态。也让10.24这一程序员节广为人知。

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人工智能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对一个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体系对一个体系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而科大讯飞此举正是对AI生态的布局,与开发者建立更深的联系,将语音技术落地到更多场景和应用,从而构建生态壁垒。

会后,科大讯飞执行总裁、消费者BG总裁胡郁接受了智东西等媒体的采访,就讯飞研究院、“平台+赛道”战略、业务结构、AIUI平台、国际化等问题进行沟通。可以看出讯飞在加紧布局“平台+赛道”的策略,抢占这一波人工智能的红利。

一、讯飞研究院打造ABC“三朵云”

加紧布局“平台+赛道”战略的根基则在于讯飞研究院,它是2005年由科大讯飞的基础研究部转化而来。当智东西问及讯飞研究院目前的现状以及重点布局时,胡郁为我们介绍了团队规模、研发投入、重点研究领域等几块内容。

从整个科大讯飞来讲,团队规模已经近万人,其中核心的讯飞研究院占据了1000人,技术人员与开发人员为5000人,剩余则是市场等其他方面的人员。胡郁也谈到,之所以这么多人,是行业中可能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大量的定制化开发,比如杭州市政府和贵阳市政府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需求就不一样,中国央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需求也不一样,这方面人员增长很快。但消费者业务大概两千人不到,就没有这么多。

讯飞研究院作为讯飞核心能力的研发,在过去18年中一直保持着销售额20%左右的研发投入,今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23%,这已经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比例了。

在现有研究院的架构下,科大讯飞也刚刚成立核心研发平台,其下下属三个研究院,分别为人工智能研究院(AI)、大数据研究院(Big Data)和云计算研究院(Cloud Computing),也就是俗称的ABC研究院了。但胡郁也强调其ABC研究院是从语音交互技术这个重点发展出来的。

讯飞研究院和讯飞核心研发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追求的是一种研究工程系统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大体来讲,研究工程一体化是一种高效协同的方法,将做研究的人员与做引擎、做系统云计算以及做大数据的人员整合成一个整体,能够快速形成从研究到产品到用户的闭环思路。这也会是科大讯飞未来一些开发的重点。

目前,讯飞研究院也在面向机器人技术、脑科学,以及一些像量子计算等最新的技术,进行了一些前瞻性探索,但这些不是讯飞现在核心研发平台的主要方向。

此外,胡郁也谈及了研究院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即在认知智能上能否取得突破。讯飞超脑算是科大讯飞从感知和认知的角度在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讯飞做的高考机器人尽管在认知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不能实现认知上的突破。

所谓的认知智能就是赋予机器“思考”的能力,让机器能够理解我们的文字和语言。这也是当下的痛点性问题,需要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做更多的积淀和突破。

二、“平台+赛道”下的抉择

“平台+赛道”的策略是目前科大讯飞一直贯穿的思路。所谓“平台”是指讯飞开放平台,整合讯飞的语音交互技术以及内容服务,赋能开发者,构建一个闭环的生态,这块也是消费者业务的一个核心。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经汇集了超46万开发者,累计终端数达到12亿,日交互次数40亿,算是平台当下取得的成就。

对话科大讯飞胡郁:加紧布局“平台+赛道”抢占AI红利

“赛道”则是科大讯飞对于一些垂直(重要)行业的重点布局,比如教育、医疗、车载、法务等头部行业,市场广阔,利润丰厚,讯飞将技术快速落地到这些领域,并加大营销渠道的建设,力图率先一步抢占红利,构建壁垒。

刘庆峰在开发者节中也谈到他们对AI发展节点的一些预测,而第一个时间节点就是,这一波人工智能的产业红利会在3到5年之内尘埃落地。谁能成为教育、医疗、司法等各个领域的行业龙头,3到5年内大的基本框架也会确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两年讯飞在拿出研发投入近似的比重来布局营销渠道建设。

胡郁强调,讯飞会在一些需求更大的行业自己来做,比如像教育、车载、医疗、法务等形成一些主干的产品体系,但这个产品体系需要有很多补充,由开发者创业者来完成,两者而言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冲突性不大。

同时,科大讯飞的主要技术还集中在语音和语言的创新上,以此来打开人与机器的入口。他谈到,讯飞做图像是为了结合赛道来做,比如讯飞切入的医疗影像行业,需要结合行业需要的数项图像技术来做,而非去构建数百项的图像技术。再比如人工智能+金融也是大家看好的一个方向, 但也不是讯飞的重点,讯飞还是会集中到几个行业中。

总而言之,一方面是行业业务,一方面是消费者业务,讯飞会严格按照自己的技术和商业路线去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将其他业务交由合作伙伴或者开发者来完成。

此外,胡郁也谈到会重点投资两方面的企业,一方面是有核心技术但是不太会做产业化的企业,如投资做翻译的东北大学的诚译公司;另一类就是利用科大讯飞的AI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如优必选等。

三、快速构建消费者BG业务

而消费者业务的一个核心就是平台,将讯飞的语音交互能力集成在讯飞开放平台上,然后输出给开发者,落地更多场景的应用,从而拓展生态。

胡郁谈到,科大讯飞同时存在两种形式上有差异的业务,一种叫技术密集型业务,这种业务涉及各个行业,让机器学习各个行业中专家的知识,包括教育、医疗、公检法、智慧城市等,从而让AI去改造行业。这方面有两个大的BU,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智慧城市。另外还有两个刚成立的医疗和公检法的BU,尤其医疗这块后期也有可能发展成一个BG。

对话科大讯飞胡郁:加紧布局“平台+赛道”抢占AI红利

另一大块就是消费者业务,这是一个规模效益型的业务,它的管理方式、人员构成以及核心能力跟行业业务不太一样,它需要讯飞直达最终的用户,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比如手机、电视、车载、机器人,在其中提供能够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等一系列东西。

而在消费者业务,科大讯飞近期的投入也很大,胡郁本人也任消费者BG的总裁,可见对这一块业务格外重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消费者BG也实现了90%的业务增长,100%的毛利和170%的利润增长,可以说是在快速起步。

胡郁谈到,讯飞在过去18年是走了一些弯路的,比如前期主要以提供技术为主,自己的营销体系发展较晚。“所有的技术公司你会发现都是一样的,一开始认为我只卖技术就行了,但很快会发现卖技术有一个不可闯过的天花板,卖技术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在中国包括世界上是很多人,对于技术软件是不太承认的,比如我可以花8000块来买个iPone,但是很少有人会花200块买个office”。

这也解释了讯飞为什么有原来一个技术提供商到转型做自己的生态和赛道,积极布局行业业务与消费者业务。同时,讯飞也会将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帮助更多的技术团队或者有研发能力的人实现商业化。

消费者BG下分为软件、硬件、平台三部分,其中讯飞开放平台是核心的一块。它是面向两端开放的,一方面它把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另外它也开放给很多高校里面的老师等研究人员。比如讯飞和东北大学的合作,一个团队做翻译,一个团队做自然语言处理,这些学校没有能力做一个平台,讯飞则为他们提供一个渠道,把他们的技术引进来,满足开发者的需求。

在与高校的科研团队方面,科大讯飞目前已经在北美有三个AI相关的实验室,分别是伯克利大学、罗格斯大学、以及约克大学,从而保持对前沿技术的研发。

四、讯飞的国际化

作为赛道的补充,科大讯飞不仅面向国内深耕教育、医疗、车载等赛道,同时将国内的经验借鉴到国外,以此来开拓国外市场。

谈及讯飞的国际化问题,胡郁谈到要在国内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化,这方面也分为行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两块。接下来他着重介绍了教育业务在国际市场的进展。

胡郁兴奋的谈到,讯飞的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层面上,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领先的,特别是教育领域。讯飞在日本已经有了一个公司,帮助日本的学生学习英文。此外,讯飞也在跟在日本做考试非常专业的一些机构在合作,以便帮助当地学生更好的学习英文。

在教育领域,讯飞以行业为中心,也将逐步切入全球各个地区,现在已经进入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市场,未来还将布局美国以及欧洲市场。

结语:加速布局 构建生态

通过1024开发者节,我们看到了科大讯飞在平台、生态中的积极布局;通过胡郁的采访我们也了解到围绕“平台+赛道”的战略,整个科大讯飞如何围绕行业端和消费者端布局业务以及基础研发。

也正如刘庆峰所言,“这一波人工智能的产业红利会在3到5年之内尘埃落地”,为此心烦也在不断加强生态布局,行业业务布局以及营销市场体系的建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BAT等互联网巨头也都迅速的布局着自己的AI平台,打造以自身为主导的生态;国外巨头也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微软小冰也已经在国内走过了5代;此外,还有许多明星创企以自身的优势切入行业市场以及应用领域,从中分一杯羹。

随着生态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上的优势被不断追赶,科大讯飞近两年也疯狂的投入,落地行业,抢占AI红利,并培育自己的生态,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业界有一种观点,科大讯飞存活没问题,但能否成为下一个BAT呢?这家有18年历史的语音行业老大哥最终会走向哪里呢?

对话科大讯飞胡郁:加紧布局“平台+赛道”抢占AI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