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轩窗
智东西5月29日消息,今天,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的顶级技术学会IEEE向其旗下众期刊的主编们发送邮件称:禁止华为员工担任审稿人或编辑。一时间引发了国内学术界的激烈声讨,“学术无国界岂容儿戏”? 截至目前,IEEE官方还未对此事发布官方声明。智东西向华为方面求证此事,也尚未得到回复。
不过,同样是在今天,华为提了交简易判决动议,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动用国家机器来打压华为,因为这无益于网络安全。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美国政府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华为构成安全威胁的实质证据。美国的系列动作都是基于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猜测。”据了解,根据诉讼进程表,该案将于9月19日就该动议举行听证会。
自17号华为被列入所谓的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Entity List)后,先是在产业内,美国企业或者美国技术相关企业宣布调整与华为的关系,后又是在学术圈,各种学会和标准组织限制华为员工正常学术权益或者干脆将华为提出成员名单,整个战火已经烧到了学术圈的象牙塔外!
一、一封邮件,顶级技术学会让学者“三观尽毁”
今天上午9点,一封邮件打破了学术圈的宁静,这封邮件来自国际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的顶级技术学会IEEE,其在业内的话语权众所周知,不少企业都以自家有一位IEEE Fellow感到骄傲。邮件的核心内容触目惊心:IEEE禁止华为的同事担任审稿人或编辑!
中文翻译如下:
亲爱的主编们:
美国已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因此,我们无法让华为的同事作为审稿人或者编辑对我们的期刊进行同行评审(详见附件IEEE FAQ文档第12项)。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影响。
从FAQ文件内容来看,我们应该可以让华为的同事继续留在我们的编辑委员会,但在这期间他们不能参与任何论文的审阅,直到华为被从BIS名单中删除。
在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遵守这些新规定,我强烈建议采用这种做法。我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如果你们的编辑部有华为的同事,请先告知他们,并向他们说明情况。
如果你通知了这些编辑,请给所有(审核文章的)编辑发邮件,告诉他们不能再让华为的同事做审稿员了。如果现在华为的同事手上刚好有被分配的论文,也请建议他们找其他人代替一下。
这让诸位国内学者因为华为技术人员所面对的不公正待遇义愤填膺。
最早发出微博的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博导、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杨珉,杨教授直指问题核心“说好的学术自由无国界呢?”
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也发布朋友圈表示:“竟然不允许华为的专家给IEEE期刊处理稿件审稿了。。。赤裸裸地干涉学术,美帝这毁尽三观”。
杜克大学陈怡然教授表示,看起来是时候欧亚两洲起一个自己的IEEE/ACM玩了。
有网友表示,表面上看是不允许华为编辑以及禁止华为的审稿权,实际上是封杀华为在电子与通信方面的话语权,并且由于华人或者说亲华编辑的减少,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甚至很可能就不让华人审稿,华人还有国内大学和实验室的过稿率和肯定也会大幅度降低。
前阵子有消息称,好几所美国大学都不在接受华为还有很多中国企业的赞助,最近一年半年也有比较多的华人科学家被禁止参加会议或者关闭实验室。
二、90天缓冲期尤在,IEEE为何着急?
IEEE中文名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全称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注册地在美国,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
IEEE在电子和通信行业领域是顶级技术学会,其出版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另外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此外还有700个研发中标准)。
目前,IEEE由37个协会组成,还组织了相关的专门技术领域,每年本地组织有规律的召开超过300次会议。IEEE大多数成员是电子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不过因为组织广泛的兴趣也吸引了其它学科的工程师。
其实,华为对于IEEE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一直是支持IEEE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员工担任学术职务外,华为与IEEE还有不少合作。今年1月底,华为在深证成功举办IEEE P2413工作组会议,推动IEEE智慧城市参考架构标准进程。2018年,华为与IEEE P1901.1标准组共同发布了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12MHz)电力线通信技术(PLC)标准IEEE 1901.1-2018。2017年,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华为的OpenLab还与IEEE PLC-IoT IC工作组正式建立官方合作伙伴关系。
从SSCS(集成电路)和MTT(微波工程)两个分会来看,MTT界的定会IMS一个关于集成电路的分会RFIC算是除ISSCC外最权威的关于RFIC的会议了。今年华为还是该会的赞助商之一。有网友认为,IEEE这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
21号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了一项临时通用许可证(TGL)以及修改的出口管理条例,其中让华为及其68家非美国子公司得暂时为维护现有网络及为现有手机提供软件更新能力,但不适用于新交易。
在临时许可证发布的同时,BIS也对涉及5G技术研究和标准研究的学会、标准组织提出了要求。其中,涉及了IEEE、IETF、ISO、ITU、ETSI、3GPP、TIA和GSMA等知名协会和组织。
据IEEE内部邮件表示,起源于在于“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影响”。在这种情况下,IEEE选择禁止华为作为审稿人和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已有的编辑不允许处理任何论文),直到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BIS)从名单中移除。
然而,美国政府对于IEEE的要求是有90天的缓冲期的,现在刚过了十分之一的时间,IEEE就急于带头表达自己的政治正确。不过,这对于IEEE来说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三、早有前科,15年前IEEE对他国学者“痛下杀手”
其实,这不是IEEE第一次在美国政府压力下对其他国家的撰稿人或编辑发出学术出版禁令。历史上,IEEE就有过这种政治正确的考量。
2003年时,美国财政部要求美国科学组织限制编辑或出版伊朗、利比亚、苏丹和古巴的科学手稿,认为此举违反了对这些国家的贸易禁运。
2004年2月9日,美国财政部官员David Mills告知30家出版商代表,任何想要发表伊朗文章的人都应向财政部门申请许可证,并暗示美国科学家与伊朗合作可能会遭起诉。
在这种强压之下,IEEE的100多种期刊停止接受古巴、利比亚、苏丹等被禁国家研究人员的投稿。时任IEEE全球主席的Michael Lightner表态称:“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在我们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范围内运营。”
虽然有着政治的强大压力,但是并不是每家学会都像IEEE学习,美国物理学会(AIP)和出版科学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当时就一直在拒绝遵守禁令。时任AIP执行董事Marc Brodsky表示:“我们觉得我们需要言论自由的保护。”
四个月后出现了转机,IEEE发布新声明称,其获得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重要裁定,解除了对这些贸易禁运国家撰稿人评审和学术出版等方面的限制。OFAC确定IEEE的出版过程“受到OFAC监管计划的严格约束”。
“立即生效,IEEE正在恢复其所有作者的正常发布流程,这一直是IEEE的目标。”IEEE总裁Arthur Winston发表声明称:“该裁决消除了可能令人不安的美国政府对我们学术出版过程的干预,并重申了IEEE自始至终坚定的立场,即认为这些出版活动受第一修正案保护并不受OFAC规定的限制。”
四、学术无宁日,某些标准组织和学会对华为“围堵”
美国对于华为的这波“封杀”正在愈演愈烈,手段也越来越毒辣。除了美国企业、与美国技术关联的企业纷纷调整与华为的关系,一些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标准组织也开始对华为下手了。
本月24号,据美媒报道,无线网络认证组织Wi-Fi联盟(Wi-Fi Alliance)表示,基于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华为的技术禁令要求,“暂时限制”华为在该组织的参与活动,但并未取消华为的成员资格。Wi-Fi联盟组织成员包括苹果、高通、博通和英特尔等。
与此同时,便携设备数据储存装置SD卡的标准制定组织SD协会(The SD Association)也将华为从该组织的成员名单上删除。日经新闻援引该组织的声明说,SD协会是在遵守美国商务部的命令,并不是有意针对华为。
而就在今天,据澎湃新闻记者获悉,在SD协会官网中协会成员里重新出现了“华为公司”的名字。这也意味着SD协会恢复了华为的成员资格。
25号,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设定无线技术标准的Wi-Fi联盟表示,已“暂时限制”华为参与。
与此同时,包括高通、赛灵思、三星、SK海力士、东芝等成员的半导体标准组织JEDEC也表示,华为“自愿”退出该组织。其说法是,华为5月17日表示,决定中止在JEDEC的成员身份,直到美国政府施加的限制解除为止。
华为虽仍可使用目前Wi-Fi和SD卡相关技术,但可能会失去了未来参与制订新标准的话语权。不过,也有报道指出,华为一直在研发自主的数据储存技术,比如华为自有的储存卡Nano Memory,有着储存卡体积比传统MicroSD小将近一半的优势,也已被应用于华为的设备中。
据报道,PCIe(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组织PCI-SIG同样也取消了华为的会员资格。这不仅会对华为手机造成影响,还会波及平板机、笔记本等多款终端产品。
在这些标准组织纷纷采取“动作”后,华为方面也发布了一份声明:“华为重视与全球所有合作伙伴和协会的关系,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得到解决,并在努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标准组织、学会是全球企业、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胜地,其目的是为推送全球先进技术落地,为推送人类社会整体前进做贡献,不应该被涂抹上政治颜色。一个全球性的组织的建立,其根基在于互利互信,任何不公平公正的言行,都将重伤组织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