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科创南方(公众号:southtech001)
作者 |  佳慧
编辑 |  云鹏

科创南方11月22日报道,今天,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与中国工程院均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科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

此次增选院士名单中深圳有4名科学家在列。具体为:

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大学,李清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中,颜宁是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曾在去年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高调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现在,她45岁,是此次新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入选中科院院士的5位女科学家之一。

此次中科院增选的59名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0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地学部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技术科学部12人。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增选的74名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那么深圳入选2023两院增选院士的4位科学家从事了哪些研究?他们做出过哪些突出贡献?获得过哪些荣誉?让我们来了解下。

一、颜宁,4位中唯一的女科学家,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年龄最小

此次的新当选中科院院士中,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而颜宁就是5位女科学家之一,并且是年龄最小的。

她出生于1977年11月,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5年—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颜宁30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2019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颜宁(图源:中科院官网)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她曾获得2005年由Science杂志和GE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这个奖项是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博士毕业论文,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只有5人入选。她的论文也曾被Science“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去年11月,颜宁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归巢”深圳。她先后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

颜宁作为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在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将以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新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为重要使命,坚持健康优先、专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二、郑海荣,研发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打破国外垄断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郑海荣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他还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Paul C.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郑海荣(图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

郑海荣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成像理论、技术与仪器系统、信号处理与电子学。

他提出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和高速成像电子学新体系,突破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难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他还提出声辐射力生物测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换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医院使用;提出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新原理,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无创伤型脑神经调控仪器。

三、黄三文,入选深圳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黄三文,1971年出生于岳阳,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科学系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介绍,他长期从事植物基因组学与植物育种研究。曾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深圳市市长奖、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他还入选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黄三文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今年5月,顶尖学术期刊Cell报道了黄三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

这一研究发明了新的“进化透镜”技术,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铃薯育种的基因组“暗礁”,避免育种“走错路”。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马铃薯育种率先进入基因组设计育种新时代。

黄三文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Genetics,MolecularPlant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累计引用12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度高被引学者。

四、李清泉,研究成果服务青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等重大工程

李清泉,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理事长,曾任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2012年7月至2022年2月任深圳大学校长。

他在1981年进入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硕士毕业;1998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

▲李清泉(图源: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根据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官方介绍,李清泉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他曾主持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智能车”,“L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大型激光动态弯沉测量系统”,以及车载导航与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移动资产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软硬件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同步与集成控制、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道路弯沉连续测量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了青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

两院新当选院士具体名单如下:

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颜宁领衔!深圳4人入选两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