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7月20日下午,由智东西、搜狐IT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探秘微信智能硬件平台的线下沙龙在搜狐媒体大厦举办。智能硬件业内知名自媒体《硬件再发明》的张国仁邀请到四位业内大拿,分别是:咕咚网运营总监梁昀、iHealth用户体验部总监郭阳、墨迹天气运营副总裁姜川、微插座CEO创始人易虎来现场为大家详细解读微信智能硬件其中的故事。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以下为天津九安iHealth用户体验总监郭阳的现场分享实录:

郭阳:大家好,我是iHealth的用户体验负责人我叫郭阳,很高兴今天跟大家见面。我们iHealth跟微信的接触其实最早是2014年4月CES,当时iHealth所属的移动医疗领域正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实我们不知道微信也在观察我们,微信通过它的渠道跟我们接触。我们第一次跟微信接触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它跟我们接触的方向到底会是什么,因为那时候微信不断辟谣说他们绝对不会接触硬件,不会跟硬件有任何关联,所以我们第一次接触大家坐在那里其实聊的更多的是在说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对于微信用户而言健康可不可以成为微信里面下一个话题,有没有这种机会?谈这种方向性的话题。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非常简单,我相信有关移动医疗也罢,还有像现在比较热门的硬件,尤其智能硬件这个主题大家会听到很多观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其实是我一个工作经历,我跟大家大概讲一下,我们跟微信合作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产品的,讲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希望这个小故事给大家一些提示。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本次讲的主题是硬件接入微信应该找回应有的人情味。一谈这个硬件接入微信大家有各种各样的主题,不管多的少的轻的重的,我们跟微信开玩笑,微信接入硬件不就是微信变硬了吗,对硬件来讲找一个新入口,硬件一直到入口突围,希望找到更大的平台施展自己所谓跟用户的紧密关系。当然对于用户而言,微信多了一个新功能,微信不是无所不能吗?如果有万能的淘宝,未来微信也是万能的微信。第三个方向,对于大家一边在吐槽一边在不断成长的可穿戴设备而言,微信是不是可穿戴设备的1.0进入到2.0的一个契机或者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呢?微信变硬这件事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大家看到希望就能找到机会。硬件进入微信非常简单,最早就是八个字:硬件调通、APP嵌入。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1

我们跟微信去谈的时候,到底硬件接入微信之后会有哪些改变,其实我们心里根本没有判断。因为我们iHealth的背景是纯粹的一个硬件公司,所有的产品面向的市场主要是在北美,我们一直围绕着软硬件一体化的思路围绕着APP去做。当时谈到硬件接入微信我们直觉反应策略方面就是硬件调通、APP嵌入,除了微信的基础交互界面之外,按照产品定义的逻辑下一层页面就是H5,我们只需要把APP功能平行移到H5界面,把它嵌入进去变成轻应用,这个应用是不是就达成了?我们按照这个方向去做,我们的反应很直接,没有来得及做可行性测试,我们的交互设计在说这是差得,根本不能用,就像刚才国仁讲的原来我们自己用户做测试的时候你用APP非常简单找到点开就达成了,到这里来各种不方便,要找到微信的界面然后点击进入找到公众号再点开浸入公众号再点里面的功能菜单功能区域才能达到,这个太烂了,谁会用这个东西?我们对硬件进入微信仅仅是硬件调通APP嵌入这个理解是错的,我们需要产品策略。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我草图画的,我们自己当时讲中间的策略到底是什么?对用户来讲,用户进入微信之后最本能的反应如果进入微信不再需要APP,怎么做到不再需要APP呢?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的APP才是最终完整传递我们构想用户体验的最佳场所,因为在那里我们对用户场景的设定、用户人物、流程我们做了详细的规划,那是我们的自留地想怎么样怎么样,交互效果更有保障,最简单的页面的切换速度都可以被我们控制,到了微信一切都失控了。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我们第一次见微信可能大家只是聊聊互相绷着,等到实际谈的时候我们说微信“别动队”,产品逻辑别动就对了,交互方式别动就对了,甚至最好连设计都是别动就对了,你们要是别动队我们怎么办?我们当时想把APP嵌入第一个大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原来对用户体验的完整构想完整搬到微信里面,受限于种种现实情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当时iHealth一直在执行的基本策略,我们希望产品跟用户的关系是实时关注,保持跟随者的关系,这里面要求首先模拟的用户场景,用户对自己的健康比较在意,而且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产品属性是在美国有很多所谓健康发烧友,他们热爱运动,热爱自己的身体指标的变化,他们热衷于此,我们根据那个市场确定自己APP定义的目标,我们围绕需求来形成体验。但是这个很显然在中国市场,尤其微信进入之后是有问题的。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在我们心目中硬件接入微信之后我们希望描述的最核心的想法是希望硬件跟用户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我们大概描绘一下,这个图标左侧是用户,右侧是微信公众号,一部分是订阅号一部分是服务号。我们希望硬件是站在用户这一边,它跟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把它描绘为有独立的微信ID,是微信里面最可靠的朋友,他只关注你一个人,对你所有的情况都会给予反馈了解,如果最近七天或者最近这一周你的运动量和运动趋势非常好,它可能告诉你说干得不错小子加油吧。

我们希望是这样的场景,然后建立硬件跟用户之间的关系。最后微信给我们的结果是这个,所有的硬件必须要进入公众号才可以跟公众形成关系。我们做测试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一个很年轻的80后设计师在讲,当我在微信群里面看不到硬件只能看到公众号,我会觉得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人在偷听我。

在我们的构想中,我们希望让用户跟硬件包括用户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所谓的群概念,群聊。比如咕咚那边比较多,如果一个人的情况很好的指标变化,可以在群里面分享一下,这种场景放成公众号会很奇怪。每个人觉得公众号背后不会只有一个硬件,他觉得里面会有人,我们讲的这些事情他会听到吗,我们这样讲合适吗?安全吗?这种心理障碍是我们没办法消除的,因为这是用户的习惯,你能怎样?最后给出的定义变成让我们很矛盾,硬件是用户的,但是服务号不是。第一,硬件服务号改变了用户跟硬件的关系,我们希望用户跟硬件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现在变成是第三方服务的关系,这个会让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变得迟钝,而且也让产品跟用户的关系变得更加被动。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我们一直在说硬件在移动互联时代硬件是越来越沉默的,沉默并不代表它是被动的,沉默也可以是主动的,但是在这样的定义之下这个硬件不仅是沉默的,而且硬件变成了被动,这个硬件基本变成女神的备胎。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在微信里面去做的展示、炫耀、攀比、竞争,无论用户在微信里面做什么大体都可以分成这四个目标,或多或少包含,这四个目标是最能够在微信圈里面激发传播掀起所谓讲人情味就是这样,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在微信里面其实用户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以这个为目标去做。这些事情是我们在APP里面做不到的,我们希望硬件跟用户的关系我们希望朋友关系的时候,能不能让硬件推动用户在这四个目标之下能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我们依据这个最后做了一个基本的定义,我们微信能够如果展示人和人的联系,那么我们希望在我们的公众服务号借由硬件的存在,要帮你展示运动跟你生活的关系,我们以最小的五分钟为起点。我们认为大概去做了一个定性可能性的测试,五分钟是比较容易感知存在的,一分钟太少十分钟太长,五分钟是可被感知的区域,我们希望五分钟就要展现运动和你的关系,这是我们整个产品定义里面最基础的。你在公众号里面看得到有一个超级五分钟你试试看,你有一个超级五分钟今天的运动量和运动状况就会不一样,如果有三个的话那今天你会比你平时在办公室里面坐来坐去的状态大大不同。当有了超级五分钟之后我们想进一步想,所有的手环都有久坐提醒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指标化的描述久坐提醒,何为久坐,难道久坐一定不对吗?基于超级五分钟的基本想法,我们希望让用户从对久坐时间的感知变成对屁屁大小的感知。坐得多可能你的脂肪沉积多,坐的少体型比较好。这个翻译起来最简单,希望你是小翘臀还是大屁屁还是小屁屁,你自己做一个判断,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导引用户。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当有了五分钟,有了用户的时间,最终我们想向用户推动的一个概念,我们希望去展现用户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两点一线或者三点一线,这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但是点是什么样的线有多长点有多大这个是我们希望定义的,当我们有了超级五分钟有了对时间的定义简单的坐几小时变成感兴趣的大屁屁小屁屁的认知,希望你对你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描摹。我们在线上的主题叫舌尖上的日子,到底今天的日子过得很甜蜜是棒棒糖还是很苦逼的你自己可以去看,我们不是说现在做得有多好而是向各位展现我们从原来最早看到我们的APP是标准完全数据化呈现到进入微信里面我们希望加入人情味,其实加入人情味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刚才那些展现、炫耀、产品竞争。微信真正介入的根本是数据而不是硬件本身,因为微信接入数据之后正因为微信有群聚效应,接入的数据才有机会放大,放大出它的影响,放大出它的能量。

健康数据每个人都会想得到,最经典的产品是健康数据跟健康管理有关系或者跟远程医疗有关系,但这样的场景其实是对特定族群和特定情景下,对大多数而言健康数据没什么用处,我们希望介入微信之后让健康数据起码帮助你展现炫耀攀比竞争,让你在朋友圈里面刷出更大的存在感。这部分就是我们想说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历了这样一个波折,从开始简单认为硬件接入微信就是硬件调通和APP嵌入到最后发现最后的本质,微信接入的数据是数据的群聚效应,这样对于产品的推动和运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下面讲一下产品上线以后,国仁刚才说他们测评公众号一直在下沉,如果你的朋友圈够活跃的话公众号根本找不到,这个在产品逻辑这一端是有解决办法的,我们现在可以在逻辑那一端实现只要打开微信硬件跟兴趣同步,只要有数据同步相当于发生一次对话,可以被提升到较前的位置仅次于置顶之下,但是这个产品逻辑被用户习惯打败,因为用户开微信次数太多,每天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自己一天打开微信关闭多少次。次数太多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说微信跟硬件之间的通信如果每次时间太短,数据包在数据端口形成拥堵形成障碍。

第二对电量消耗非常大,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测试了一下,原来可以有7—10天的待机,一打开就刷机这样的方式可能时间会加速30%还多,这还是不确定的,我们测试的时候问过微信,你们有没有平台数据告诉我们大概一个用户平均一天会打开多少次微信,他们说这是秘密不能讲。我们去猜,可能我们猜的也有问题。这个问题是现在所有人都吐槽的问题,下沉太多找不到,产品逻辑能解决,但是克服不了习惯。一张排行榜还能新鲜多久?所有人拿到这个产品打开公众号有排行榜第一件事情肯定是直接去点那个第一名要看它是谁,一点会失望,点不动,根本就是假的。这件事情上微信坚持他们的认定,他们只想基于硬件所谓硬件和生态建设的原因实现排行,但并不希望把这个作为所谓发展新社交的入口,所以他们屏蔽。

从我们自己运营来讲越来越多的客户他们渴望多纬度排行,我可以看今天谁的电量消耗最多,今天谁的活跃时间最长甚至今天谁坐的时间更长,只要他们愿意都希望这样,所以我们说需要多纬度排行。另外站在品牌的角度来看,相信也会有这个感觉,我们希望有品牌自己来独立排行榜,对于独立排行榜对于未来的用户维护和运营来讲会非常好。现在这么一张微信排行榜新鲜度是一个大问题。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我们对硬件接入微信未来的看法,我们对于硬件接入微信未来的看法我们的愿景只有一个,我们认为硬件和用户未来的关系就是装备的关系,硬件应该成为像用户的ID签名一样是每个用户都应该有的,而且既然是装备涉及到有等级,会让你有优越感会让你有存在感。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我们心目中硬件跟用户未来的关系就是装备,硬件就是未来的装备。如果作为装备,什么时候会作为装备?肯定未来有一天,微信不仅可以查找附近的人也可以查找跟我健康状况差不多的人,那时候硬件成为装备,而健康数据就成为用户的基本兴趣,到了那个时候我估计大家根本不需要再谈硬件接入微信会不会有未来,未来是什么更美好的事情。

谈到微信硬件或者说硬件接入微信,什么样的硬件才对?iHealth做的并不是太好,我们压根儿不是为微信定制的,我们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卖了一年多,真正为微信定制的硬件在我们心目中应该是独立定义的,它的硬件数据采集应该是能围绕用户的存在感发生的,现在采集的数据其实不是说包括手环,不是数据有没有意义上而是大家采集的数据太一致了,这些数据对用户而言太粗糙没有形成意义。未来硬件的数据应该是让用户更有存在感。

iHealth郭阳:硬件接入微信找回应有的人情味

0

另外我们肯定希望成长点必须做到你是微信自己所谓在APP这端的数据运营能力增强,在这一轮微信硬件接入微信之前其实大家在13年应该知道那时候迈开还有微图画都已经是微信硬件,但是完全是数据端的,硬件跟微信之间并没有通信关系,那样的体验非常差,体验已经糟到基本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微信这一轮开放硬件接入平台就是在大幅度不断提升在微信端的数据计算能力,提高数据运算能力的目的为了能够让用户跟微信打招呼体验更好反应更及时更迅速,未来接入微信的硬件要想达到另外两个目标受限于微信自身平台尤其在客户端运算能力的提高。千万不要把微信当成硬件的使用工具,如果这样的方式去想的话肯定错了。我要讲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