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总量天花板将至 新模式催生飞手新机遇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年华

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应用经过过去两年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背后的几个核心原因是,使用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药带来的诸多好处,不仅喷雾效果好、效率高、地形适应性好,同时省药、省水、对土地水源污染少、对作物伤害也少。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追捧。目前国内无人机企业接近400家,早在90年代中后期国内就已开始无人机的研究,但真正让无人机植保门槛降低飞速发展的是这两年以大疆农业、极飞农业、珠海羽人等公司带动的多旋翼解决方案的落地商用。

技术越来越先进,成本越来越低,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无人机植保使用量快速提升,2017年全国采用无人机植保的使用量达到5000万亩次;但资本推动和商业应用的扩张中,这一新兴市场也面临不少危机,回本慢、不赚钱、盈利模式单一开始困扰飞手和植保队的可持续运营,而大疆这样的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如何突破这一模式发展瓶颈,提出人、机器、商业模式的效率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让无人机植保从业者跨过盈利平衡点,进入商业化良性循环。

植保无人机总量天花板将至 新模式催生飞手新机遇

 一、植保无人机发展痛点:在人还是在机?

在无人机植保完整生态链中,无人机植保解决方案供应商、分销渠道、培训机构、飞手和植保队、农户是其中关键几方。植保队在其中起着落地最终商用的关键一环,在“月入万元”的机会感召下,全国涌入这一领域的飞手和植保队人群已有一定规模。

但在这两年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发展困境开始显现,虽然植保无人机已经降到10万元单价以内,但入门门槛仍然较高、飞机贵所以回本就慢,随之产生的结果就是投入产出比太低。而且从目前看,飞手和植保队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核心盈利点仍然集中在农忙季节黑龙江、长三角、新疆等农业大省的喷药作业,智东西在2016年的一篇关于农用无人机市场的报道中,有飞手讲到会在业务淡季通过航拍和测绘的活补充收入来源,实际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在市场端,也面临农户教育成本高的问题,农用植保无人机仍然在同传统的拖拉机作业等方式抢市场。在供需闭环并未形成良性增长的情况下,农用无人机市场无人机数量的增长不仅不会让这一商业模式增长,反而会让飞手和植保队陷入盈利难的困境,成为无人机公司的接盘侠,显然这是饮鸩止渴,所以有行业人士发出呼喊“植保无人机的黄金期已被互联网思维打乱”,背后的原因正是看到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和可持续。

大疆总裁罗镇华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这样的观点,大疆至今仍然不认为无人机行业是一个值得周期在三五年的短期资本进入的行业,未来三年还将是市场纯投入期,厂商盈利至少需在5年后。而跑通无人机农用植保商业模式的关键瓶颈则落在人能不能赚到钱,要让飞手与植保队尝到甜头,而不是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数量够不够多,覆盖面够不够广的问题了。

植保无人机总量天花板将至 新模式催生飞手新机遇

 二、前景广阔的农用无人机市场 大疆的思路和解法

在多旋翼农用植保无人机市场,大疆和极飞是两家典型代表公司,极飞在2015年开始布局直营服务体系构建,大疆则在2016年将沉淀多年的MG-1投放市场后,通过分销和代理渠道快速占领市场,目前两者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开始逐渐差异化。

大疆总裁罗镇华最近首次对外表达了对农业无人机市场的战略观点,植保无人机的营收在大疆整体体量里占比较小,大疆可以轻易负担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和亏损;而出于扶持植保队“创业”的目的,大疆通过降低售价和增加培训服务为购买无人机的植保团队减轻运营成本,使农户更易获得无人机植保服务,而植保队更易赚到钱。

从实际行动看,在现阶段的市场培育期和战略投入期,大疆为此放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法。

首先在产品上,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做到结实耐操,减少维护成本。从配备最新雷达技术技术可实现前方15米处半径0.5厘米横拉电线感知的无人机MG-1S Advanced,提升效率至1小时内作业90亩低,到植保无人机及大疆农业服务平台、D-RTK高精度定位导航技术、最新的PC地面站专业版PC GS Pro和撒播系统等产品和技术平台,组成了一套效率大幅提升,技术全面革新的农用植保解决方案。

其次是积极培训飞手的职业技能,从打药到修飞机、培训、拓展市场等入手,大疆加大了在售后、培训方面的投入,保障飞手能做到月入万元的目标。

同时大疆也在从各个维度帮助植保队降低运营成本,让大部分植保队以做到一年内能回本。大疆还在两个月前对大疆农业全系列产品进行了大幅度价格下调,目的也是在于降低植保队的运营成本。

赚取农业植保“创业者”的收益并不符合大疆的战略,也不符合国家补贴的指导方向。无人机产业整体上没有脱离传统产品销售模式,把无人机植保这件事做好的愿望,要比在农业领域赚多少钱更加强烈。擅长于资源整合的资本力量,面对农业植保领域大量从无到有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瓶颈的突破都显得很无力,罗镇华总结分析。

植保无人机总量天花板将至 新模式催生飞手新机遇

 三、农用无人机市场应用的整体情况和大疆的情况

农用无人机市场,现在大疆和极飞两强争霸的态势明显。极飞交付较早,大疆则是厚积薄发。

通常业界普遍看到的是大疆是消费无人机领域的龙头,其实布局农用无人机市场很早,大疆农用无人机团队的资深工程师早在2009年就已着手研究农业飞行器,2012年大家的飞控与组件覆盖了国内所有用于演示和实验的农用直升机和多旋翼飞行器,2014年技术和数据储备成熟,开始着手一体化的农业植保机研发和试生产,继而有了2016年正式交付的MG-1,首次将价格拉低到5万元档次。

根据农业部相关部门2017年11月统计数据,全国目前保有11000台植保无人机,大疆MG系列占有7500台,占比70%,前面提到的2017全国采用无人机植保的5000万亩次工作量中,大疆执行了3000万亩次以上,占60%,极飞则累积服务1600万亩次,其中2017年实现1200万亩次。

回归与人开始成为大疆现阶段发展农用无人机的核心策略,据最新数据,大疆已经服务了10000多名植保飞手,调研数据显示其中20%的人可以在农忙季节达到一万元以上的月收入,投入一年可回本。

 四、总结:无人机农用市场 进入商业模式突围关键期

对过去两年刚刚投入到无人机植保的飞手和植保队群体来说,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从2016年开始干,抛去之前的各项投入,今年将是非常关键的平衡点。在这个关键节点,让飞手和植保队有良好的商业模式支撑,能赚到钱成为产业玩家角逐的关键。

大疆农业最近这次农用无人机系列产品的组合亮相,应该说不仅仅是给行业带来了一波技术上突破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组合打造了一个高效率的农用植保无人机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真正做到回归到人,探寻出一个有利于农用植保应用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大疆在背后的付出既有短时不求回报的投入加码,也有真正让这个产业做起来的决心。
植保无人机总量天花板将至 新模式催生飞手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