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熊大宝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4月15日报道,今日上午,IPF2021浪潮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在苏州举行。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等业界专家及学者共同探讨了数字经济大潮下发展格局和产业变革。
王恩东院士说,当前计算产业面临多元化、巨量化、生态化三大挑战,浪潮将从创新体系架构、构建产品体系、推动落地和建设生态四大能力,来解决这些挑战,加速智算发展。
除了王恩东院士外,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杨学山认为,以系统观念看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武连峰谈及4大宏观背景下的3大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向;单志广则对如何建设好智算中心给出3个方面的建议。
一、产业新格局:构建智算结构、产品体系,加速智算产业链落地
面对智算需求的重大机遇,技术、产品、产业在多元化、巨量化、生态化三个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在十四五规划中“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词的引领下,计算技术和产业需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计算场景的复杂计算架构带来多元化挑战,多元芯片规模化的应用面临着多重困难,如开发者学习成本高、供应商推广成本高、使用者迁移难度大等。同时,巨量模型、数据、算力、应用挑战现有计算机体系结构,为智算中心的应用支撑能力带来极大挑战。在生态化挑战方面,计算产业体系生态离散,AI应用技术侧与落地侧供需无法有效结合,产业链上下游脱节。
王恩东院士从四方面给出智算发展策略:
1、创新智算体系结构,实现算力高效聚合和按需定义。
以浪潮为例,浪潮从硬件构建、软件定义两个方面引领计算技术体系创新,支持AI应用,构建融合架构3.0。
硬件上,构建存算一体化的高带宽内存,实现计算控制相分离、计算数据相结合。通过高速互联交换网络,支持更广泛的多元异构计算,降低功耗,实现大规模资源可扩展、可重构。
软件上,在可重构的硬件资源基础之上,通过软件定义实现控制层和基础设施的分离统一,形成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储存软件定义网络,并通过微服务化实现集中管理平台的高度可用和可扩展。在与ARA技术的进一步结合上,可以从语音识别、视频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AI应用场景实现特征感知的自适应应用编排和弹性资源调度。
智算创新体系架构,可以实现智算中心的弹性高扩展。
2、构建智算产品体系,加速巨型模型高性能计算
在融合架构3.0技术路线的指引下,浪潮巩固算力系统、云数据、软件平台方面的优势,提供软件定义的系统软件,硬件重构的整机系统,芯片、加速器等计算存储和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构建智算产品体系。
当智算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智算中心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基建之一。
3、推动资产中心落地,智算中心加速产业智能构建
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的指引下,智算中心有了参考架构。
智算中心在基础服务、数据服务、算力服务、算法服务等方面推动AI产业化、产业AI化、政府治理智能化,为区域的公共算力服务创新、应用孵化、产业聚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和支撑。
4、建设元脑生态,加速智算产业链的行业落地
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企业需在技术、产品、方案方面持续创新,推动计算新格局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元脑生态和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在百年变局中开新局,构建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
二、创新发展趋势:双载体、双循环结合,推进产业战略生态链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以系统观念看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中制造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中,杨学山从4个方面为信息技术产业找到方向:
1、从系统观念看技术产品和产业应用
信息技术和产业占数字产业化95%的比重,信息技术产业与应用占数字经济约98%的比重,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心就是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因此,从系统角度找到方向、规律至关重要。
2、信息技术产业最基础供应链是其本身
信息技术产业有两个供应链,一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中的IT,二是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如服务器。智算中心要形成必须要保证信息技术和产品两个供应链的安全性。
3、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需要双载体
供应链安全是供应链结构性变革到供应链双循环发展的关键,但当前供应链存在一定短板,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解决这一短板,需要IT企业和非IT企业的共同努力,即构建供应链双载体。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要和实体经济双向融合所契合。
具体方式上,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提升自身供应链安全,同时非信息产业要提高医疗、教育等传统工业领域在IT场景下的应用,将其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之中,促进其提补短板。
4、双循环、双载体要形成战略联合体
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的的主体是大企业,其中浪潮、华为等信息技术产业大企业和国电、宝武等相应产业的大企业构成信息技术产业的双供应链,是信息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双载体。
在密切联系下,双循环、双载体要形成战略联合体,以现实价值和问题的解决达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构建有序、可推进的战略生态链。
三、经济新风向:分水岭已到、计算力成关键、数字化需更深度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经济增长下行牵动全球局势紧张,十四五规划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进一步加速,宏观环境下的这4大热点值得产业持续关注。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从4大宏观背景,洞察3大经济发展新方向:
1、2021年是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分水岭
分水岭意味着,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决定其生存状况。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包括资金、客户、人才、运营、供应链、数据6大永久性变化。面对巨大变革,企业应对策略应当是充分重视变化,利用数字技术主动适应。
2、计算力是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石
随着国家发展规划的推进,整个ICT数字技术的关键词也在发生变化。从十一五规划期间的信息化、局域网,到十二五规划期间的移动互联网、电商、云计算,到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再到如今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基建、工业互联网,这些底层基础建设的关键都是计算力。
计算力支撑产业智慧应用落地,是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石。十四五规划的新科技、新产业、新格局、新经济、新区域、新环境6大关键词下,都透露出一个信息:数字技术支持的重要性。
在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数字化发展机遇。
3、打造深度数字化商业模式是组织最佳应对策略
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企业需要打造深度数字化商业模式,从合作伙伴、关键资源、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营销渠道、客户关系等方面打造“变现立方体”,探索新的变现方式、变现渠道、变现资产。
在数字经济新风向下,企业需要洞悉行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短期与长期需求变化,设立新的目标,与生态伙伴一起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
四、创新优势:智算中心是关键,要加速其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指出,智能计算中心不是传统计算到超算的简单概念迁移,而是一个技术、产业的新起点,也是未来应用包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起点。
“智能计算中心”是“新基建”中的一个新概念,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新基建”的范围界定中,提出“智能计算中心”是算力基础设施的代表。这一新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其定义内涵?单志广给出了答案。
单志广阐述了智算中心的概念定义:智算中心是基于最新的人工智能理论,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要的算力服务,是一种以算力为主导的生产力工具。
智算中心的建设能够让生产算力、聚合算力、调度算力、释放算力提供公共服务,加速产业AI化、产品AI化、服务AI化,带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扩展。
智算中心是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当发挥出算力聚合、融通后的最优效应。那么,如何规划适合于智慧时代的智能计算中心?
单志广从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要点、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如何规划智慧时代的智能计算中心进行剖析。
智算中心建设要点即以全面提升AI计算力为核心,以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为基础,以培育区域智能生态圈为根本,以着力推动AI产业创新为聚焦点。
经济效益分析上,智算中心是智慧时代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须的关键公共算力新兴基础设施,是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必要支撑。
在实施路径上,智算中心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建设方式改建并行,提升服务能力,统一建设标准,加强项目管理,丰富场景打造产业生态。
单志广表示,智慧计算中心的出现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正在以蓬勃的算力驱动智慧未来。政府、企业要向数据要增长,向数据要治理,加强智算中心的顶层设计与区域规划,共同探索智算中心在中国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来自腾讯、平安银行、自动驾驶领域嘉宾也将分别从算力加速互联网应用进化、践行新金融驱动业态智慧变革、AI驱动自动驾驶实践与产业落地等视角带来最新产业实践分享。
结语:智算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机遇
计算技术产业新格局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新风向指引、智算中心建设思路,政府、企业、学者无一不给出一个信号:我们正在从计算时代到智算时代迈进。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23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的收益将占全球GDP的14%,其中最大的收益将来自中国与北美,高达10.7万亿美元,展全球经济影响近70%,这也使得人工智能成为变化快速的经济体中巨大的商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数字经济大潮下,智算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必定广受关注,这也将是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各行各界需合力探索,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协同的智算生态,让智算向新、向荣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