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中国“专精特新”看北京,北京“专精特新”看“小巨人”。
智东西3月4日报道,本周,北京经信局公布了第二批2021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结合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名单,我们发现在1036家上榜企业中,有大约130家企业分布在智能产业。这些智能产业“小巨头”,代表了当下中国部分最前沿的智能“硬科技”实力。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越来越成为产业和资本圈辨别好项目的直接参照。
根据政策指示,“小巨人”就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企业。
经我们梳理发现,在130家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既有像格灵深瞳、墨奇科技、瑞莱智慧、灵动科技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又有千方科技、泰瑞数创、云粒智慧这样的智慧城市玩家。同时,在当下热门的智能驾驶细分领域,驭势科技、新石器智慧、踏歌智行等玩家都崭露头角,此外,还有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机器人、物联网等领域的众多“硬核”企业也登上榜单。
▲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智能产业玩家(排名不分先后)
随着北交所开市,这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有望成抢先试水北交所的“潜力股”。那么这些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化企业分布有什么特征?又代表什么样的智能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整理并对一些典型代表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企业扎堆,中关村承包一半
通过对这两批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的只能产业玩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半导体五大领域分布公司对多,分别为27个、24个、23个、13个、12个,占比达21%、18%、18%、10%、9%。其中,智能驾驶企业算在人工智能范畴下。
从创立时间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数成立于2014~2016年,依次为15家、16家、20家。总的来看,2010年及以后创立的企业达96家,占比达74%。但没有2019年~2021年创立的智能产业公司入选。
从区域分布来看,海淀区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汇聚了65家入选企业,占比超一半。除了海淀,朝阳区和位于亦庄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另外两大聚集地,分别汇聚了20家、16家入选企业。
二、人工智能企业占2成,高校资源是后盾
北京不愧是我国“人工智能第一城”。在上榜北京2021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智能产业玩家中,有27个可以比较明显地被划归人工智能企业,占比约21%。它们所聚焦的技术和业务,覆盖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智能驾驶、AI医疗、AI安全等多个领域。
计算机视觉领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企业们布局的重点。
创立于2013年的格灵深瞳就是一家计算机视觉玩家,目前已将AI技术已在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和商业零售三大领域实现成熟落地,2020年营收达2.4亿元人民币。创始人赵勇博士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目前已经带领格灵深瞳冲刺科创板完成注册,有望成为科创板AI软件第一股。此外,澎思科技等也是类似玩家。
而创立于2016年墨奇科技将视觉识别的对象从人脸、人体转向了掌纹,主要产品有非接触指纹采集仪、指掌纹AI识别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平台等。据官方报道,墨奇已构建了超40亿级的指纹平台,累计处理了上百亿的指掌纹数据,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份。
同样冲刺科创板的还有凌云光公司,这家公司有更强的光电硬件基因,其IPO即将上会审核。成立于2002年的凌云光公司是一家较成熟的光技术企业,围绕机器视觉与光纤光学开展业务。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4.39亿元。
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切入,视觉AI玩家们在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阵营中存在感十足。不过,这批视觉AI玩家目前都面临在安防、金融、智能手机都场景以外寻求新发展空间的挑战。
智能驾驶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扎堆领域,且覆盖各个细分领域。比如,驭势科技是一家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算法和系统研发的创企;新石器智慧是一家集无人车的研发、制造及服务于一体的智能驾驶企业;踏歌智行是一家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灵动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物流方向的自主机器人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家企业都成立于AI创业高峰期——2016年。
再看看AI医疗,推想医疗、安德医智公司、医准智能等公司都登上了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其中,AI医学影像解析是多家公司关注的领域,这些玩家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后得出模型自动挖掘医学图像中的规律,辅助医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布局其他细分AI方向。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北京深演智能公司专注于AI营销,创立于2016年的北京金睛云华公司专注于AI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雄厚高校资源,是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得天独厚的条件。
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瑞莱智慧,作为国内首家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商,就是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军共同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成立于2016年的银河水滴公司,也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谭铁牛院士和黄永祯博士等联合创办。
AI语音玩家云知声是AI语音算法+芯片双赛道中的头一批“吃螃蟹者”,云知声董事长兼CTO梁家恩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CEO黄伟与副总裁、芯片研发负责人李霄寒同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可以说更是阵容豪华。
三、24个智慧城市玩家,覆盖数字孪生、“碳中和”等领域
仅次于人工智能,在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分布最多的是智慧城市企业,达到24个,占18%。
这些公司,关注的领域横向覆盖城市治理、交通、水务、电力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纵向则涉及终端、网络、操作系统、云服务等各个层面。
有多家企业凭借物联网硬件能力,在交通、安防等领域吃下行业红利。比如北京千方科技公司,其年一半营收来自于智慧交通板块,2020年超45亿,新业务覆盖云控平台、视频上云、AI稽查、路网监测评价等多个方面;公司另一半营收则来自于子公司安防龙头玩家宇视科技,其智能监控设备、边缘盒子等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同样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板块。此外,北京多维视通、中交兴路等公司都有类似特征。
智慧城市软件商也同样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的代表。以泰瑞数创为例,这家以软件代理起家的企业成立于2004年,如今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孪生城市技术服务商,并将解决方案扩展到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三个方向。
还有一些玩家深耕水务、电力等垂直领域。比如成立于2010年中电科安,是数字配电产品和低碳节能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清环智慧水务科技公司,专注于排水管网在线监测及智慧排水技术的研发……这些企业能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大多因为他们在垂直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多家智慧城市玩家中,科技大公司都是其背后的后盾。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云粒智慧,主要做智慧政务大脑,正是由两大智慧城市龙头企业中国联通和阿里云联合出资成立;成立于2013年的联想新视界主攻数字孪生,背后是联想公司主控股。
四、多家大数据领域开创者,大厂背景是亮点
大数据和云计算也是2021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主要霸榜者,分别包含了23个和13个。
首先来看看大数据企业,这些企业关注的方向覆盖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这些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大数据企业,不乏一些是大数据领域的开创者。
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海致星图,其核心团队在百度参与研发了全球第一个中文通用知识图谱平台之后,开始针对垂直行业进行深度研发,成为企业知识图谱的开创者;成立于2018年的华控清交在国内率先推出让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技术,2021年10月获得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估值超40亿元。
同时,在这批大数据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凭借大厂背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大数据应用的公司。
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智慧足迹数据公司,就是中国联通控股,京东科技参股的专业大数据及智能科技公司,通过采集手机原始信令数据和手机网络基础数据,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信息的洞察及大数据相关业务。
与数据息息相关的是计算,在2021年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云计算领域的企业达到13个。
这些云计算企业的创立时间跨度较大。比如做企业云服务起家的青牛公司成立于2004年,作为国内企业云服务模式的先行者,这家积淀深厚公司正积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一站式视频技术服务商百家云公司则成立于2017年,主要向汽车、金融、医疗、泛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视频SaaS/PaaS服务、视频云产品和软件等服务。
虽是“小巨头”,但我们从名单中的“长城”、“神州”、“国信”等字眼中就能看出“大巨头”的影迹。比如神州数码融信云公司就是由京东数字科技与神州数码信息公司共同投资,是国内领先、专业、合规的金融云服务商。
五、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工业玩家众多
北京不是国内半导体发展最壮大的地区,但在北京2021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中仍有12个半导体领域公司。也就是说每十家智能产业企业中,就有一家是做半导体的。
这些公司中有多家IC(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商。
比如成立于2002年的中电华大电子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首家供应商,如今已经进军智能安防等多个物联网领域;成立于2016年的思凌科是一家物联网通信芯片设计商,其自研窄带电力线载波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领域。
再来看看机器人领域,一共有8家企业登上2021年度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入选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机器人公司,则在当下机器人领域打出差异化,比如2015年成立的博雅工道,主要专注于乐高式水下机器人,通过“水下无人机”实现水下摄影、辅助潜水、辅助游泳等一系列功能;成立于2014年的石头世纪是一家登上科创板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它在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8.84%达58亿元,让很多其他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智能工业领域,这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强调的领域,在2021年度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也分布了7家。
在这些智能工业玩家中,有企业已经在这个难度较大的领域落地了比较有影响力的AI工业方案。比如,创立于2017年的北京阿丘机器人是一家清华系AI工业创企,目前工厂自动化转型需求,公司研发的AI深度学习视觉检测平台软件AIDI已在多家行业头部客户上线使用。
结语:智能产业玩家成专精特新“小巨人”生力军
通过梳理分析,我们发现在2021年度北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涌现出了多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智能工业等领域的智能产业玩家。
这些企业大多创立于2014~2016年,且有一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将时空折叠,我们不禁回忆起在那个中关村充满创业阳光的下午,赞叹这些当年的创企已经成长为中国“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
产业不仅需要阿里、华为这样的巨头玩家来带领生态,也需要专精特新“小巨人”这样的玩家在特定领域做出卓越成绩,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平衡而有生机智能商业世界,这才能促进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步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