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最近,小米12S全球首发了高通最新的旗舰手机SoC骁龙8+,在去年被摩托罗拉“截胡”骁龙8首发后,再一次将高通旗舰芯片首发拿了回来。
不要小看“首发”二字,为了拿到每代新旗舰芯片的首发,手机厂商们可是争得好不热闹,甚至不惜冒着“翻车”的风险。
在上代高通骁龙8发布后,马上就有9家国内手机厂商贴出了宣传海报,纷纷表示自己将首批发布骁龙8芯片,哪怕争不到“首发”,也要赶个“首批”。
这一次,就在小米12S发布一天后,华硕ROG也发布了搭载骁龙8+的游戏手机新品。首批发布厂商之间的时间差,已经缩短到了一天。
根据已曝光信息来看,在7月接下来的短短不到20天里,还将有大约10款左右的骁龙8+新机发布,涉及realme、红魔、摩托罗拉、iQOO、一加、努比亚等众多品牌。
实际上,回顾智能手机发展近十年,高通的手机SoC杀入高端市场,不过八年多,而一开始拿到首发的厂商也并非手机市场的核心玩家。
去年的骁龙8更是因为“功耗高”引来消费者不少吐槽,也让抢首发的厂商们闷声吃了亏。
那么在今天,一个芯片首发,为何还能让手机厂商们争得如此激烈?首发能带来什么,如何才能拿到首发?未来抢首发是否会成为历史?通过与手机芯片厂商、手机厂商深入对话,我们发现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一、抢首发是一把“双刃剑”
要分析手机厂商们抢首发这件事,我们第一个要弄清的问题,就是抢首发到底能给厂商们带来怎样的好处?以至于大家要如此奋不顾身地专注于此。
首发摆在明面上的一大优势,自然就是能够很好地证明自身的实力。
想要先发布手机,首先要率先拿到芯片,而这就是供应链实力以及厂商关系的体现。其次在拿到芯片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芯片调试到“可用”的状态并在手机新品中应用,也是自身研发实力的一种体现。
同时,首发也可以作为厂商的重要宣传点之一,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热度,为新品发布引来更多流量和更高关注度。
当然,首发也可以让厂商可以优先设置一个产品价格,从而给友商制造难题。对于近年来热衷于抢首发的线上手机品牌来说,性价比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比如小米、realme、摩托罗拉。
首发由于具有较高的市场热度,销量相较于平时的日销也会呈现一个“高峰期”,有出货规模的保障,平均到单个手机上的成本就会更低,因此厂商在定价方面往往可以做的更加激进。
一旦首发厂商确定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那么后来者都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自己卖的更贵,可能会被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如果自己卖的更便宜,在成本上可能会面临很大压力。
虽然首发能给厂商们带来诸多好处,但首发的风险也不容小觑。这些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就会使首发厂商陷入被动局面。
比如首发虽然让手机与消费者见面的时间更早了,但同样也让厂商们进行技术研发、调教适配的时间更短了。
系统层面的优化调教,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来做的,而这种优化调教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减少“BUG(程序错误、故障)”的出现。
如果首发产品存在不少BUG,还需要后期通过系统升级来慢慢修复,用户体验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与之相对应的,晚一些发布的厂商们,就会有更多时间来进行调教优化,产品打磨得也会更加成熟。
最后,每年新一代旗舰芯片本身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固有问题”,比如功耗较高、某些特性仍不成熟。而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手机厂商的产品用户体验带来很大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去年骁龙8由于自身的发热较高,被消费者普遍戏称为“火龙”,而首批搭载骁龙8的机型,基本上都在手机发热上“栽了跟头”。
简单来说就是,新的芯片,可能会有“坑”,厂商在跳之前,最好先想好自己到底能不能“爬出来”。
总体来看,芯片首发能带给手机厂商们的并不全是好处,可以说是利弊并存,需要仔细权衡。但在如今内卷激烈、新机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智能手机市场,或许很多时候厂商们也是“身不由己”地就被卷入了抢首发的大潮之中。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抢首发也可能是各方利益诉求集中体现的“一场戏”,芯片厂商和抢首发的手机厂商们都是“戏中人”,他们都知道首发中存在的利益和风险,而真正为这场戏“买单”的,则是消费者。
不管骁龙8如何“翻车”,利润是实打实地落在了高通和小米OV的口袋里。
二、到底如何拿到首发?归根结底这是个“生意问题”
既然不少手机厂商都选择了“抢首发”这条路,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拿到芯片厂商最新旗舰芯片的首发权呢?
这件事情,可能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回顾过去五年,小米手机多次拿到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而高通也曾在发布会上明确提到,小米是高通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不仅令人想问,拿到芯片首发,是不是凭借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的关系呢?换句话说,能不能拿到芯片首发,是不是芯片厂商说了算?
事实上,在与头部手机芯片厂商内部人士交流后我得知,从芯片厂商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客户都是“平等的”。从商业角度来说,他们肯定是“一视同仁”,不会有明显“偏袒”某一方的情况。
因为对于高通、联发科这些头部芯片厂商来说,他们与国内每一家主流手机厂商之间的生意规模都不容小觑。小米、荣耀、OPPO、vivo……每一家的产品线都非常丰富,从百元机、千元机到五六千元的高端旗舰机几乎均有覆盖。
所以不论是高通侧重的高端手机芯片市场,还是联发科主导的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这些手机厂商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每一家的芯片需求量都非常可观。
对于芯片厂商来说,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绝不可能为了一家而放弃另一家。
知情人士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每次有新产品信息需要同步给手机厂商时,他们都会尽可能保证时间上的一致,甚至如果有“名单”需要排序,他们都会严格按照拼音字母来排序,力求做到“公平”。
有时候不止一家厂商想抢首发,而且谁也没法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抢在另一家前面发布,此时芯片厂商会准备好多份授权,但先不会给到手机厂商,直到最终手机厂商开完发布会,确定首发后,才会将授权文件给到,避免“扯皮”。
关于具体谁家会首发,这个还要看各家厂商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并非芯片厂商一个人能决定的事,事实上,芯片厂商有时候也会非常“纠结”。
要知道,首发这件事,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一旦厂商在发布会上说自己是“全球首发”,就需要芯片厂商的授权文件,而这种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也就是说,如果芯片厂商给手机厂商开具了授权文件,但最终该手机厂商没能完成首发,或是被其他厂商首发,局面就会十分“尴尬”。
因此芯片厂商需要确定手机厂商是否有能力保证顺利完成首发,但想要确定这件事,谈何容易?
首先,手机厂商一旦确定自己要抢首发,就必须将资源集中到这一项目上来,进行集中攻关,抓紧时间进行芯片和产品的调教适配,“时间”会成为厂商们最主要的拦路虎。
此外,供应链的配合也十分关键,做手机,需要的不仅是一颗芯片,而是成百上千种零部件的高效组合,所有零部件都需要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到位。
但不论是手机厂商们的研发适配能力,还是供应链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到最后确认发布会召开的那一天,谁也无法保证,某家厂商一定可以顺利完成首发。
除此之外,要拿首发的手机厂商,还需要与芯片厂商一起进行联合宣传,进行品牌的打造,以实现更好的市场预热效果、达成更高的首发销量目标。
实际上,对于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双方来说,首发这件事,是个“生意问题”,而只要是生意问题,就会涉及到商业上的谈判、博弈,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前文提到的这些影响因素之外,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多少、芯片厂商的芯片方案能否满足某些特性或进行定制,甚至是整个市场大环境的优劣,都会成为谈判桌上的砝码。
三 、争了十年,高端芯“稀缺性”依旧
从前文的深入分析中我们能看到,抢首发是个利弊并存的事,而厂商们也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和前期准备,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源,还要承担芯片可能意外“翻车”的风险。
即便如此,手机厂商们还是乐此不疲。实际上,这样的行业“常态”,是智能手机及手机芯片发展十余年间,厂商们已经养成的习惯。
以高通骁龙旗舰芯片和小米数字系列旗舰手机为脉络,来回顾过去十年间手机芯片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013-2022年历代高通骁龙旗舰芯片首发机型盘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最早高通骁龙芯片的命名并不像今天这样简单,十几年前,高通旗舰芯片的名字是这样的:骁龙MSM8260、骁龙APQ8064……为了便于消费者记住,更好地拓展高端市场,高通正式更改了芯片的命名方式。
骁龙800就这样诞生了,而它的首发机型,是中兴Grand Memo欧洲版。随后,高通骁龙801、骁龙810接连问世,首发机型花落三星、LG等品牌。骁龙801也第一次让高通800系列芯片的高端定位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实际上,早年间“抢首发”并没有形成风气,首发厂商也并非都是主流玩家。
到了2016年,高通旗舰芯片第一次在国内首发,而乐视Max Pro承担了这一任务,接下了骁龙820的首发,赚足了市场眼球,这一年乐视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乐视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做到了市场份额前十。
与此同时,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国产手机厂商们,发现通过首发骁龙芯片,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市场关注度。同时借助骁龙芯片来做“品牌背书”,他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
此后国内手机品牌开始成为了“抢首发”的主力军,哪怕抢不到“全球首发”,也要挣个“国内首发”,其中小米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小米历代数字系列旗舰机芯片盘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从历代小米数字旗舰机的芯片方案来看,小米可以说是高通骁龙芯片的“忠实拥趸”,几乎代代不落下。小米也在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和今年拿下了多代高通骁龙旗舰芯片的首发。
2016年前后,三星、苹果、华为三巨头皆有自研芯片,小米经历2015年的高速增长拿下全球第四后,2016年陷入增长瓶颈,销量跌出全球前五。首发旗舰芯片,似乎成为了小米手机找回市场热度的方式之一。
通过首发高通芯片,小米也确实尝到了甜头。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性能强劲的芯片,都成为了小米手机的鲜明特点,也成为了小米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些都是小米用户颇为关注的特性。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销量正式站上了全球第二。
不过时至今日,手机芯片性能升级给消费者实际体验带来的改善已经“感知不强”,手机不会因为某一次芯片迭代,就能够完成以前完全处理不了的任务,带来全新的体验。
那么抢首发还会是常态吗,手机厂商们多年以来形成的“肌肉记忆”是否会逐渐淡化?
在与一些业内人士交流时,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抢首发依旧会存在,并且手机芯片的“内卷”现象只会越来越明显。
当下智能手机产业技术创新已经放缓,屏幕、快充、拍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已经很难给用户体验带来非常显著的改善。因此更新、更强的手机芯片,已经是厂商们为数不多的可以找到的“差异化”点了。
并且,高端芯片本身的稀缺性也不容忽视,这也是厂商们抢首发的核心因素之一。发展至今,智能手机对于芯片能效比要求远超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因此高端旗舰芯片往往会采用代工厂最先进的制程工艺,而每年先进工艺的产能是有限的。
事实上,如果高端手机芯片市场有更多种选择,厂商们抢首发的意义就会小很多。这也是近年来联发科在高端市场的崛起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原因——高通在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不再“吃遍天”了。
对于抢首发的现象,业内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智能手机厂商们越来越重视自研技术在产品中的体现,因此三方芯片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渐降低。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核心卖点掌握在别人手里,自然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而对于高通这样的芯片厂商来说,抢首发显然对于自身的品牌建设更有利。
总体来看,不管厂商们抢不抢首发,芯片仍将是智能手机最核心的零部件,甚至没有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抢首发势头在短时间内依旧不会减弱。
结语:芯片抢首发何时能成为过去时?
一颗小小的芯片,成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产业中每一位玩家的神经。“抢首发”既是对厂商技术实力、供应链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复杂的商业博弈,牵涉各方利益的权衡取舍。
当下,手机厂商们不断加码自研技术布局,市场对于厂商品牌以及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视,消费者对于产品本身打磨是否到位也更加关注,未来三方芯片对于手机厂商们的重要性,或进一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