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云计算!商汤打造AI原生一朵云,直击AI落地三大痛点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9月2日报道,今日,商汤科技宣布推出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打响国内AI算法起家的企业布局云计算的第一枪。

这是一套开箱即用的工业级AI工具链, 覆盖AI原生基础设施层(AI IaaS)、深度学习平台层(AI PaaS)和算法模型层,可在1~10000张GPU卡之间无缝扩展,为开发者、企业客户提供一个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的AI开发环境。

商汤科技CEO徐立说:“无标准,不行业,标准化将带来AI产业化的大规模爆发。”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是其将标准化AI能力赋能给产业的主要抓手。

根据知名调查机构IDC的最新报告,全球人工智能收入预计到2023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AI规模化落地,算力需求随之井喷,但AI垂直领域的云服务市场供给还存在很大的空缺。作为国内AI龙头企业,商汤科技率先发力AI云原生市场。

向下支持一云多芯,与自主创新AI芯片企业展开合作;向上支持自动驾驶、科学研究、元宇宙等各个行业的AI需求,商汤AI云正将其AI大装置、亚洲最大智算中心之一的核心能力开放出来,打造人工智能生产新范式。

近年来,国内通用云计算市场已有“内卷”趋势,AI云服务则刚刚起步,吸引了各路玩家纷纷涌入。作为AI领域的先锋企业,商汤如何定义自身的AI云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化大潮来临,行业又需要什么样的AI云服务?

通过对话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商汤大装置事业群副总裁陈宇恒,我们对这些话题的背后逻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军云计算!商汤打造AI原生一朵云,直击AI落地三大痛点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商汤大装置事业群副总裁陈宇恒

一、AI产业化面临三大痛点,AI云应运而生

走过60多年起承转合,AI正在现实世界进入一个大规模的落地阶段。

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手机、元宇宙、工业视觉、生命科学……生活和生产都在被AI渗透,从而获得百倍效率提升或体验升级。

在产业界,工业化的AI流水线越来越普及,比如工业视觉的缺陷检测、零售品目识别、金融风控等高门槛的专业都在引入AI。随着1700亿参数的GPT-3大模型诞生,AI正以通用的多模态检索、推荐、自动驾驶、智能化对话、内容生成等能力,进入各行各业。在科学界,大模型也正助流体力学、生物医药、材料化学、数学等领域克服学术难题。

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各行业的AI/ML(机器学习)渗透率将会达到70%以上;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选择AI的占比达到53%,远超过全球其他国家。

但与此同时,工业级AI生产面临的痛点也更加显性化。

在近日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陈宇恒告诉智东西,从整个产业来看,目前AI的应用成本还相对较高。高质量的工业级AI模型设计成本高昂,依赖深厚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同时,更大规模的预训练模型需要大算力支持,而由于摩尔定律失灵和算力瓶颈,AI开发不能不计成本地堆算力。

其次是效率问题。从研发成果到产品化,AI模型开发流程分散且欠缺标准化,提高开发效率成为满足指数级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关键。

从外部应用场景来看,碎片化问题老生常谈。众多长尾问题由于出现频率较低,缺少足够的数据进行高性能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也是工业级AI生产面临的一大痛点。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问题,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应运而生。

陈宇恒说,这套云服务首先是“普惠”的,要让每个人都可以用上AI技术。然后是“弹性”的,任务从1卡到万卡弹性扩展,按用量计费。最后是“开放”的,它与AI芯片、AI PaaS、SaaS软件ISV等企业展开全面的合作,聚拢行业力量,共建AI生态。

陈宇恒告诉智东西,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在战略层面被定位到了商汤产品矩阵的核心地位。

进军云计算!商汤打造AI原生一朵云,直击AI落地三大痛点

二、打响AI企业云计算第一枪,商汤布局IaaS、PaaS、SaaS

当下,国外已出现了Run.ai、Hugging Face、Scale AI、Iterative.ai等面向AI开发者的AI云服务,但这些产品较为分散且与国内场景有疏离感,难以为国内AI开发者所用。

看到国内AI开发者对一套完整易用的AI工具链的迫切需求,商汤推出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这是一个支持AI推训一体闭环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系列。

陈宇恒告诉智东西,展现形式类似于传统云计算,正式发布AI云计算的官网为www.sensecore.cn;未来,它会更像一个SaaS化的AI平台工具。“用户可以申请账号,去订阅使用这样的产品。在未来,个人开发者可以通过免费试用或直接充值的方式,使用上面的一些AI相关工具链产品。”

从具体功能层级来说,商汤AI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深度学习平台层、算法模型层。

进军云计算!商汤打造AI原生一朵云,直击AI落地三大痛点
▲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的基本架构

1、SenseCore AI原生基础设施层:布局AIaaS,助力AI系统搭建

从基础设施服务层面来说,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提供敏捷、弹性、易扩展、安全可靠的产品,具备弹性、算力池化、一云多芯、分级AI存储和软件定义AI网络等特性。

按照官方说法,基于AI原生云分布式存储系统、任务调度系统,可以实现AI研发效率成倍提高、AI基础设施成本减半。比如,商汤以通过分布式存储系统助力城市交通,能实现1秒钟读取完成某城市657万辆的所有机动车辆。

2、SenseCore 深度学习平台:开箱即用,1天内完成模型生产

在平台层面,基于SenseCore AI原生云基础设施,SenseCore AI平台服务可提供全栈式的深度学习平台,具备覆盖全流程、多场景、全设备、可扩展的特点。据称,1分钟即可开启AI云开发环境,代码量减少90%,1天内就可以完成模型生产,让AI生产研发更简单。

基于深度学习平台搭载的SenseCore AI数据平台,商汤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安全、一站式的数据服务,在AI数据标注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产品方面,均具备业界领先水平。

3、SenseCore 算法模型层:开放超2300个算法模型

目前,基于商汤长期的开源生态积累,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的算法模型层,提供OpenMMLab、OpenGVLab、OpenDILab三套开箱即用的开源算法体系。

人工智能算法开源体系OpenMMLab:涵盖300多个最先进的视觉算法以及2300多个预训练模型,截至目前在GitHub上已获得超6万个星标,是深度学习时代极受欢迎的计算机视觉开源算法平台之一。

“书生”大模型OpenGVLab:全面覆盖了分类、检测、分割、深度估计四大识别核心任务,赋能ImageNet等 26个最具代表性的下游场景里面,显著提升中长尾小样本的视觉模型训练性能,以更少的数据支撑更大、更好的泛化性。OpenGVLab拥有超过30亿个参数,覆盖10万多种视觉标签。

开源决策智能平台OpenDILab:是国际上首个覆盖最全学术界算法和工业级规模的决策AI 平台,提供6个工业级应用,赋能40多个决策智能场景赋能,覆盖60多个通用决策智能算法系列。

可以看到,进军AI云计算,商汤科技已经在IaaS、PaaS、SaaS领域进行全面布局。

陈宇恒说,商汤正将过去很多内部算法进行外化,过去一年不断的给一些标杆客户做内测,将其业务跑在AI云上。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将重点赋能自动驾驶、智慧城市、AI for Science及元宇宙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政企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要达到60%。IDC预测,2020-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将超过6.8万亿美元。

智能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对于需要转型的企业来说,数字化长期依赖软件平台,云计算为其开辟了新道路。作为AI先锋企业,商汤科技率先成为AI圈“吃螃蟹”者,通过云服务模式将其多年积累的AI基础设施能力赋能给传统行业。

三、智算需求增长近百倍,商汤打造AI原生云“护城河”

当下,传统云计算领域已有“内卷”趋势,智能算力细分赛道则需求增速加快。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1)》显示,我国智能算力占比由2016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41%。十三五期间,我国通用算力增长了3倍,智能算力增长近百倍。

面对这种趋势,各路玩家都纷纷涌入智能算力产业。

一方面,通用云计算大厂涉足专用AI云细分赛道;另一方面,以商汤科技为代表的AI企业,从纵向布局云计算,展现出“横纵交错”的格局。实际上,这种“横纵交错”云计算格局在国外云计算产业已经明显,比如亚马逊云科技做的是通用云,甲骨文是一个典型的垂直领域云玩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陈宇恒看来,商汤科技的一大特色是“AI原生云”。

所谓AI原生云,顾名思义就是AI算法起家的企业亲自做云计算,云服务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及组件是在其长期AI研发和落地的过程中逐步诞生的。

专攻AI的企业会从深度学习方法出发,众多跨赛道厂商主要是从决策树、特征工程等传统机器视觉技术出发,决定了其在AI云的底层架构、任务调度及应用流程都会有区别。陈宇恒认为,AI企业有更高效的方法论积累,熟悉训推一体的业务闭环,因此能更加适应和满足AI开发者的习惯和需要,带来效率提升。

2021年7月,商汤推出其人工智能(AI)的集大成——AI大装置SenseCore,成为AI从定制化开发转向规模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

超大规模算力、丰富算法模型、全链路AI开发工具被整合进AI大装置中,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产业重要的基础设施。2022年1月,商汤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正式投用,使其总算力将超过每秒4.91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现在,商汤进一步推出SenseCore 商汤大装置AI云,则意味着其AI基础设施正进入全面产业化落地的新阶段。

陈宇恒说,商汤的AI大装置SenseCore为加快研究成果产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现在,这些资源也将开放给更多B端客户:

1、上半年集团累计已商用模型数量达到49146个,较去年底的34,843个增长41%。商汤是率先促进AI生产标准化的企业,“无标准,不行业”,标准化带来AI产业化的大规模爆发。

2、上海临港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于2022年1月24日正式启用,上半年持续上架服务器,迄今累计算力4910 petaFLOPS

3、上半年年化人均生产模型数量由2021年的5.94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84,内部研发效率进一步提升。

4、超大规模基模型在规模、精度、速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超大模型的自动化标注系统可将数据自动标注速度提升600倍,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500,超小模型自动化生产周期减少1/3

“商汤的研发效率如果比业界高一个数量级,也就意味着在一个成熟市场竞争里面,商汤的成本就比业界低一个数量级。”陈宇恒说。

自2014年创立,商汤科技就主攻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研发于产业化,在多位AI顶尖人才汤晓鸥、徐立、徐冰等人的带领下,组建了亚洲最大、最高水平的研究团体之一。

40位教授、250多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3593位技术研发人员、8000多项专利申请、49000多个商用AI模型、超2400家客户……八年来的技术和方法论积累,正由商汤用云服务的方式赋能给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结语:AI落地深水区,智算一体加速产业发展

当下,AI落地进入深水区,面临成本、效率、场景碎片化等众多挑战。AI云服务是算法、算力和数据要素的整合,智算一体有望加速产业发展。这是一片新蓝海,引来了云计算大厂、AI龙头企业、ICT厂家纷纷加码。

作为AI龙头,商汤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一直保持投入,2021年推出的AI大装置,是其视觉及深度学习技术研发集大成,也是其赋能百业、推动AI普惠的基础。

当下,AI大装置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基于商汤AI大装置的SenseCore AI云计算产品与服务,有望进一步增强规模化效应及技术壁垒,提供普惠及AI云基础设施的新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