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夏舍予
编辑 | 心缘

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会最近在深圳市南山区圆满落幕。在这场座无虚席、全网直播人数累计高达220万+人次的高规格AI芯片产业峰会上,32位产学界重磅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中国AI芯片发展的观点。

在大会的唯一的开放环节——巅峰对话中,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和利资本董事总经理肖鹏,天数智芯CTO吕坚平围绕AI芯片的趋势变化,进行了一场以“创新与生存,AI芯片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巅峰对话。

对话AI芯片顶级投资人:警惕AI芯片过热风险,企业要想清楚钱从哪来 | GTIC 2022▲巅峰对话环节

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曾参投过许多半导体项目,但对AI芯片项目一向谨慎,直到发现AI芯片出现了创新发展“S曲线”的第二波小高峰,他才开始加码AI芯片,陆续投资了黑芝麻智能、昆仑芯科技等知名AI芯片独角兽企业。

和利资本同样长期重视半导体投资,这一期基金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投了30多个半导体项目,主要布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汽车、5G、物联网等领域。

天数智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GPGPU高端芯片及超级算力系统提供商,已经研发出两款7nm云端芯片。

这场对话干货满满,在他们看来,目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芯片行业整体处于低潮,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产AI芯片加速崛起。

如今不仅是一线城市,国产AI芯片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在发展热潮下,我们要警惕行业过热的风险。目前国产AI芯片行业高端人才紧缺,仍然面对着“卡脖子”的技术难题。除此之外,他们也聊到了芯片项目投资、自动驾驶芯片、大算力模型等关键话题。

以下为AI芯片投资高峰对话圆桌论坛《创新与生存,AI芯片的现在和未来》实录整理:

一、 芯片行业遍地开花,存在过热忧患?做好实事才是关键!

作为大会的主办方,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说,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会在深圳举办,是因为深圳具有支持科技创新的产业环境。

不同地区的产业环境会给产业带来不同的影响,芯片行业也是如此。于是,张国仁向在场的嘉宾抛出问题:“在国内的不同地区,芯片制造的发展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话AI芯片顶级投资人:警惕AI芯片过热风险,企业要想清楚钱从哪来 | GTIC 2022▲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左一),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左二)

谈及目前芯片行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李亚军说,以前上海以中芯国际为代表,是芯片行业的高地,其次是以封测技术领先全国的江苏无锡,再次是北京亦庄。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芯片行业不仅只局限在这几个地区。除了合肥、武汉、南京等,现在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正在加入芯片行业,全国的芯片行业目前呈现一片星火燎原之势。

吕坚平认为,芯片行业在全国各地区遍地开花,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芯片人才具有碎片化的趋势。天数智芯在南京、上海、北京、西安都有团队,项目会跟着人才走。

张国仁进一步追问道:“芯片行业热度这么高,会不会存在行业过热的忧患呢?”

在肖鹏看来,芯片行业欣欣向荣,存在一定的过热忧患。不过目前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里,没有中国大陆的公司。芯片行业声势高涨,有一些“虚火”,但大家还没有把事情做到实处。

他希望,在资本介入的情况下,经过5-10年,中国大陆能有三五家公司进入全球前十,或者芯片企业的利润水平能接近台积电的30%。芯片从业者、投资界、产业界、地方政府都应该冷静思考一下,大家到底有没有把事情做扎实。

二、火焰与海水共存,高端芯片人才紧缺

芯片产业欣欣向荣,企业在激流勇进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盲目扩张。对于芯片企业而言,有两个核心的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创新技术,另一个是需要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这就回到了圆桌论坛的核心议题“创新与生存”

对此,吕坚平分享说,天数智芯已经走过了寻找客户的阶段,并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寻求创新与发展。在合作项目中,客户会对软硬件产品有不同的反馈,他们会根据反馈和客户需求进行迭代,持续改进。

肖鹏认为,现在AI芯片已经到了从技术向产业化转型的阶段了。而芯片企业想要赚到钱,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当芯片在场景落地时,企业要想清楚到底是“万物+AI”还是“AI+万物”,两者以谁为中心?AI芯片的附加值到底占80%还是20%?

芯片企业想要真正存活,创造能打通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芯片企业的钱应该来自于客户,而不是投资人。”肖鹏说。

对话AI芯片顶级投资人:警惕AI芯片过热风险,企业要想清楚钱从哪来 | GTIC 2022▲和利资本董事总经理肖鹏正在分享观点(图中)

李亚军将芯片行业形容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政府大力斥资支持芯片行业,另一方面,大众和媒体一片看衰,这是一种矛盾共存的景象。

据他观察,在目前的芯片行业,过剩和稀缺同时存在。一些中低端的芯片技术公司已经过剩,但芯片领域的高端人才仍然紧缺。在芯片高端领域,仍然会被“卡脖子”。

如何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肖鹏与我们分享了三点思路。

第一点是提高晶体管的密度,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代封装到2.5D封装,晶体管的密度提升了,相应的算力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点是材料的进步,材料升级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个是研发散热能力更强的封装材料,另一个则是找到比硅的散热性能更好的基材。

第三点是异质集成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芯片可能会从纯电的方式转向光电混合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单位面积的计算能力。

三、当下投资AI芯片企业,到底最看中什么?

张国仁将话题引至芯片投资方面,向在场的嘉宾问道:“在投资芯片公司的时候,投资人都会着重考量哪些维度?”

李亚军说,他会更青睐算法和芯片软硬结合的企业,并且算法和芯片还要与相应的应用场景结合。此外,李亚军提到了一个“朋友圈”的概念。在投资时,他会把上下游的伙伴都拉到一块,打造一个朋友圈,让客户和供应商都齐心协力干同一件事。

投资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其实是团队,而团队中的创始人是最核心的部分。投资就是投人,投资时先看创始人,再看团队。和利资本董事总经理肖鹏也重视对创始团队的考察,对于大算力芯片企业,他看重创始人的同类就业经验、团队的完整性以及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

而对于小算力芯片企业,肖鹏更看重其核心技术和短板。因为小算力芯片相对简单,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替代,所以小算力芯片要有核心技术优势才能有竞争力,例如是否有优于竞争对手10倍的指标。

肖鹏看重短板,则是因为他想判断芯片企业与投资方之间是否能够互补。通过资本介入,他希望能为芯片企业把短板补足,把一个80分的团队提升到100分。

那么,投资方具体如何为芯片企业补上短板呢?

肖鹏说,这可以分为人才、供应链、资源渠道三个方面。

刚开始,初创团队人员不够充足,可能会缺行政人员、财务人员等,投资方可以根据资深行业经验为企业提供建议。在供应链方面,他们也可以根据经验帮助企业预判产能。此外,他们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资源。

​应对复杂多变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也向AI芯片企业家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应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行业还是像前几年那么火热,公司CTO、合伙人还会不会继续跟着你干?

2、在行业有一点冷、大家没那么浮躁的时候,正是企业家把团队做好、把产品做好、把客户服务好的时候,不要天天想着竞争对手,那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3、做好现金流的管理问题,练好内功,等到行业起来的时候,就是你一飞冲天的机会。

总结起来,当下看芯片企业,投资人最关注的几个关键词是:软硬结合能力+同类经验+核心技术+短板

四、AI芯片如何撑起大模型?抓住关键三板斧

近年来,随着更大规模的AI模型走向产业落地,大算力AI芯片进入角逐赛。为了匹配下游AI芯片模型的发展速度,大算力芯片从技术到产业落地的转化中,会面临更多挑战。

吕坚平说,根据天数智芯的经验,要想为大模型做好AI芯片,要注意三点:通用性+多维度评估+集群管理,具体来看:

第一,下端的技术要通用。建立大算力中心是为了能够匹配现在已有的算法和未来的新算法,不是只为了计算单一的性能指标,所以通用性非常重要。大算力计算中心要更注重通用性,而不是只强调高算力。

第二,芯片要有多维度的评估标准,例如稳定度、功耗等。并且要通过大量模型实现对芯片的评估和验证。

第三,要做好集群管理。芯片测试中难免会出现问题,集群管理能够及时检测到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

对话AI芯片顶级投资人:警惕AI芯片过热风险,企业要想清楚钱从哪来 | GTIC 2022▲天数智芯CTO吕坚平

五、赢家通吃,自动驾驶芯片或有最大潜力

和利资本和临芯资本都共同投资了自动驾驶芯片公司一芯智能。

肖鹏认为,自动驾驶芯片或许是未来最有想象空间的赛道之一。自动驾驶汽车搭载大算力芯片后,可能会变成移动的服务器。

“当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卖出了100万台汽车,它就有100万台服务器。”他谈道,自动驾驶芯片不一定是最快跑出来的芯片,但它或许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李亚军说,汽车电子是他们最看重的投资领域,他们正在往这方面倾斜很多资源。但是汽车电子的发展会比消费电子慢,这是因为体量和成本间存在差异。

手机销量可以有千万台,但汽车销量有十万台已经可以算大体量了。芯片的研发成本很高,动辄几千万美金,花费两三年时间,才能研发成功一颗芯片。现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出来了,但汽车的销量或许是个问题。

在他看来,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自动驾驶芯片赛道上竞争,但是到最后,这个领域不会跑出来两三家,只会跑出来一家,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六、未来做大做强,融资并购可“出圈”

融资并购是芯片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内有很多芯片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扩大体量。那么国内的AI芯片企业有多大几率,通过融资并购、协调整合研发技术和人才,诞生出更大的AI芯片公司?

对此,李亚军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先有一个技术,才能诞生产品。产品成功后,企业才会继续拓展多种技术。在扩展技术的过程中,人员也多起来了,这时将会产生管理的问题。

再往后拓展,就会超出企业的界限圈。而并购是出圈的方法之一,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其实并购的重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财务、人力、资源、战略等谋划。

并购虽然是企业之间的交易,说到底还是与创始人息息相关。到底是并购别人还是被别人并购,这与创始人的性格有关。

李亚军说,有些人比较保守,觉得赚了钱自得其乐,很满意当下的生活,没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有些人比较激进,以扩张为乐,企业做得越大越兴奋。

如果想要并购别人,创始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他必须要有进取心、有闯劲、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远大的战略眼光。所以李亚军团队每天都在寻找,谁具备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的气质,将来会成长为跟它们一样的企业?

他相信,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伟大企业,这一点毋庸置疑。

结语:芯片行业周期性遇冷,终将走出低谷

在巅峰对话环节的最后,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抛出了一个产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现在地缘纷争不断、缺芯、供应链动荡、经济衰退,这些因素对AI芯片领域的影响会持续多久?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对话AI芯片顶级投资人:警惕AI芯片过热风险,企业要想清楚钱从哪来 | GTIC 2022▲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张国仁

在李亚军看来,芯片行业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有规律可循。在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芯片行业的周期被拉长了。但既然是周期,低谷期总会回归到正常期。我们要对芯片行业的长期发展有信心,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肖鹏和吕坚平都认同,现在正是芯片企业可以踏实做事、“修炼内功”的好时机。

目前中国的芯片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积累,在部分简单和中低端的芯片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下一步,芯片行业要向着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目标前进,继续研发高端的芯片技术。虽然目前芯片行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