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苹果公司躺吃Lighting接口红利十年后,突然一个“Deadline”砸到了自己头上。

年前,欧盟已经正式通过新规,以后手机想在欧盟范围内卖,就必须要用Type-C充电接口,这项规定的执行时间是2024年12月28日。

新规通过后,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格Greg Joswiak也在一次活动中确认,苹果将遵守欧盟的规定。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但这里要明确一点,统一充电接口,并不等于统一充电协议。

现在安卓手机基本都在用Type-C口充电,但充电速度却是千差万别,充电功率从几十瓦到两百多瓦不等。这背后,就是快充协议的混乱、不统一。

可以说,欧盟统一充电接口,只是迈出了统一整个手机快充生态的重要一步,但并非解决了根上的问题。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统一快充协议的需求,显然要来的更加迫切。毕竟手握支持“快充”的手机,却因为用了协议不同的充电器只能享受“慢充”,这种糟糕的体验,想必不少人都有深刻体会。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因此,给快充协议建立统一标准这件事,就显得愈发迫切。

从高通2013年带出手机快充标准至今,过去了将近十年,曾经国际USB IF协会尝试用PD标准下的PPS协议来统一移动设备充电,却因没有得到厂商们的积极响应而最终收效甚微。

2022年9月,国内的首个融合快充协议标准UFCS(Universal Fast Charging Specification)终于正式落地,几大相关协会联合发布了首批11张快充认证证书,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巨头均是主要发起和参与者。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也就是说,充斥着国内安卓手机厂商们各种私有协议的快充生态,终于迎来了协议标准统一的新契机。

这是否会是国内手机快充走向大一统的重要转折点,快充协议的统一到底会给国内手机用户带来哪些好处?十年手机快充协议难统一的症结又在哪里?通过与多位业内人士深入交流,我们尝试找到答案。

一、技术规范落地,国内快充统一来到新节点

从苹果开启“智能手机”时代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耗电也越来越快,在电池容量无法显著增加的前提下,厂商们都将目光投向了充电速度的提升,手机“快充”的概念也开始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但近几年来,手机快充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拉升了手机充电功率的上限,手机充电安全问题变得愈发凸显,而各类私有协议也不断迭代,不同品牌之间的壁垒不降反增,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大打折扣。

其实早在2021年5月,国内的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就发布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这项技术规范就是为了让各家的私有协议能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必在为充电插头互不兼容而苦恼。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UFCS协议标准的推出,让我们感受到国内快充技术的统一终于开始有了眉目,走出了关键性一步。

2022年7月,标准文件已经出台,同年9月首批快充认证证书的颁发,以及4款终端、5款适配器、2款芯片的适配,都成为这一标准正式执行落地的关键节点。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在当时的发布会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国内四大手机巨头华米OV,据了解,他们都是这项标准的主要牵头制定者,而参与的供应链企业也有矽力杰、瑞芯微等国内相关芯片玩家。

根据官方信息,下一步,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这三大协会将开始合作推进这项融合快充标准的落地。

其中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翻看其组织架构,不难发现其阵容组合还是颇为“豪华”的。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的理事会包括中国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以及昂宝电子、瑞芯微、立辉科技、矽力杰。而协会的技术委员会也包含了OPPO、vivo、小米等公司快充技术的科学家和相关负责人。技术研究组也包含了多为产业专家、工程师和研发经理。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可以说,协会技术相关成员不少都是一线做快充技术出身,对于技术的难点,行业痛点的把握会更加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认证方面,这次的融合快充标准会使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作为测试单位。

可以说,从行业各方的参与,到标准的执行落地,我们都看到了国内快充标准统一,正在迈向一个新的节点。

在官方新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大协会联手指定这一标准的用意,核心就是要统一当下混乱的快充生态,真正给消费者们带来好的充电体验,同时保证安全性,进而促进整个移动充电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看这项标准,如果简单理解,与此前的PD 3.0协议类似,UFCS协议会通过多个档位的电压调节来实现不同的输出功率,协议最高支持的输出功率将达到200W以上,目前手机Type-C接口支持的最高充电功率为240W,应该说留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UFCS协议对设备输出功率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首发了200W快充的iQOO 10 Pro机型已经通过OTA固件更新,支持到UFCS协议了。

可以看到,这次标准对于此前已发布机型的兼容适配也做了比较好的优化,甚至只需要软件升级即可实现支持。

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这次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的落地,会是国内快充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节点,各方都表现出比较高的积极性。

小米方面人士也透露,信通院、泰尔以及各大主流手机厂商都在积极推动标准的落地,现在实现的兼容功率在30W阶段,但相较于此前的10W或18W,充电体验已经提升了很多,而后续更大功率的快充兼容也在一步步推进中。

二、十年漫漫难统一,厂商们究竟在犹豫什么?

这次国内UFCS协议标准落地,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相关参与方、产业链、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快充标准统一这件事,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

不过即使如此,协议落地或许还将面临不少挑战。此前产业链十多年都没有搞定的事,必然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症结。

2013年前后,高通第一次在手机充电中引入了QC 1.0标准,将手机充电的电流提升到了2A,充电功率也来到了10W(5V/2A)。从2013年到2017年,高通陆续迭代了QC 2.0、QC 3.0、QC 4.0等标准。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在此期间,手机厂商们除了跟随高通的脚步,也开始探索各自的快充技术路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OPPO通过定制7针Micro USB充电线,将充电功率提升至25W(5V/5A),当年“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也传遍了大街小巷。

随后,大电压、大电流等不同充电方案你方唱罢我登场,充电元器件、线缆也随之开始升级。

2017年,终于有人站出来要统一手机快充。

定义了Mini USB,Micro USB,Type C等接口的USB IF协会,通过PD 3.0协议中的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技术规范兼容了高通、联发科、华为、OPPO的快充协议。

PD 3.0的推出是手机快充发展中的关键节点,所有主流安卓手机厂商,甚至是苹果都兼容了PD协议,而PD协议也不仅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以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几乎都处于PD协议的管控范围。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兼容并不等于统一。

简单理解,各家手机快充的速度,终于有了一个“公约数”,不论如何,只要兼容PPS技术规范,不同品牌的手机都能至少享受到“最低标准”的统一充电速度。

2019年,身为移动软件生态巨头的谷歌也站了出来,宣布所有Type-C接口手机必须支持PD协议。

看上去,快充标准有了,行业巨头也开始强制执行,但实际上,虽然有了规范,但由于规范的操作空间很大,甚至每个国家的用电情况都有所不同、市场情况、品牌策略也大相径庭,因此厂商们采纳这一标准的积极性并不高。

最常见的情形就是,手机厂商们的充电器都支持PD协议,但在PD协议下的充电功率普遍只有最低的10W左右。

所以为什么统一快充这么难,企业们到底在犹豫什么?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既然探讨为什么厂商不愿意推进公有协议兼容,我们可以从公有协议的弊端和私有协议的好处两方面来看。

首先是安全。有小米相关充电技术专家告诉智东西,在考虑协议兼容时,安全是一个重要考量,对于充电安全,如何重视都不为过。现在各家手机厂商的私有协议都有加密鉴权,因此相对公有协议会更安全。

从技术层面来看,PD协议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其发热和充电效率都存在一些问题,厂商选择自有技术路线,一定程度上可以采用更高端的器件、材料、线缆以及更有针对性的充电算法,从而实现更高的充电效率。

在手机快充功率动辄突破百瓦的今天,实现最高充电速度,需要手机内部芯片、充电器、线缆、接口、算法等各方面条件的密切配合。这也给高功率充电的统一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当然,除了安全和技术,厂商的切身利益肯定是关键因素。

有OPPO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其实手机快充统一之所以推进的比较慢,主要是因为厂商们“不太愿意”。

充电协议的兼容,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适配,同时要针对市面上已上市的机型做验证测试,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兼顾,实行起来其实有不小的难度。

另外,手机厂商从不同的快充技术供应商处获得不同方案以实现兼容,也需要资金的投入,但这种看似“利他”的行为,很难让厂商们产生兴趣。

同时,公有协议大多是由产业链中的芯片厂商或者配件厂商来配合实现,这些参与者没有手机产品和自己的生态圈,对于他们来说,技术开源、使用的人越多,他们获益越大。

相反,私有协议背后的技术提供方是手机厂商,从树立专利技术壁垒的角度来看,厂商们自然希望技术独占。

此外,私有协议能够给手机厂商们带来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展示动辄百瓦的自有快充技术,显然是厂商们“秀肌肉”的好方式,同时给自家产品赋予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从配件销售来说,由于只有自家充电器才能实现最高充电功率,其他品牌手机无法兼容,因此消费者就必须要购买原品牌的配件。

同时,三方厂商如果想要生产支持这一品牌的充电器配件,就需要得到品牌的授权,这笔商业授权费用,也是不小的生意。

就在10月4日,欧洲通过了一项新规,要求2024年起,各类移动电子设备都要用Type-C口充电,包括苹果的iPhone。有分析指出,苹果会因此每年损失数十亿至百亿人民币,足可见充电认证里面的“油水”有多大。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可以看到,统一手机快充,并非表面看上去的大家集体“签字画押”那么简单,背后不仅涉及安全、技术的考量,更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博弈。可以说国内UFCS协议标准开了个好头,但后续广泛普及或许还不会来的那么快。

三、标准统一已成大势,手机快充发展趋于平稳

不论是国内融合快充协议标准UFCS的落地、USB IF协会通过PPS技术规范兼容各家私有充电协议,还是欧盟多年来对于充电接口统一的不懈推动,让电子产品的充电体验变得更好、更流畅,一直是科技产业努力的大方向。

电协议统一会让手机快充生态变得更好,降低玩家参与的门槛,同时让产业链更加完善,也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有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这次国内协会和厂商一起来做这个标准,核心还是希望消费者的充电体验能够真正变好,并且在今天,快充的安全可靠已经被摆在了首要位置,如何兼顾高功率协议互通和安全性,势必需要标准的统一和规范。

就这位知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各大协会和主要参与厂商之间,这次各方的参与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期待后续成果。

正如前文提到的,目前iQOO的最新旗舰智能手机已经支持了UFCS协议,要知道,这可是一部支持200W超高功率快充的手机。我们能够看到,只要厂商愿意,在技术上的难题并不是真正的阻力。

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融合快充标准第一阶段的最高功率是40W,而第二阶段会逐步提高到65W,后续的可用性还会进一步提高。

有知名科技圈从业者认为,“UFCS更像是一个‘快充保底’计划,未来不管是千元价位的入门款,还是万元旗舰,都能获得支持,同时带来安全快速的充电体验……”

目前仅小米、OPPO、vivo三家国内智能手机头部厂商的出货量就已经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UFCS协议标准在国内全面普及,其很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手机快充生态统一的重要变量。

面向未来的手机充电技术发展,目前“百瓦快充”已经能够实现较好的充电体验了,在10分钟以内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对用户体验提升并没有那么大。

后续如何做好整机厚度、续航(电池容量)、充电速度之间的平衡,如何优化手机的功耗策略、实现性能、功耗、发热的平衡,都是对厂商们更加实际的考验。

结语:手机快充“大一统”时代或许已经不远了

回顾快充十年发展,不难看出,如果不能给厂商带来实际的好处,只是从行业角度出发去做软性规范,收效甚微。

早在2009年,欧盟就希望通过非强制性协议统一苹果、华为、三星和诺基亚几家厂商的充电接口,要知道,统一接口并不等于统一充电标准,接口只是第一步,而第一步就迈了十几年,直到今天苹果仍未加入。

此次国内UFCS落地,各家参与积极性很高,快充标准统一再次燃起希望。但标准能否坚持执行,推进落地的情况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

如今手机市场遭遇严冬,与其针锋相对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抱团取暖共同把蛋糕做大,充电标准统一势必会让厂商损失一部分利益,但真正将手机用户体验做好,让行业整体朝着正向积极的一面发展,或许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当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