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连然
岁末年初,不少人都在盘点国内智能行业的投融资情况。不过,这并不能完全概括国内科技巨头们在智能领域布下的庞大棋局——实际上,一些来自海外的科技初创已经在过去的两年中被纳入到了BAT们的口袋里。
今日,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便来盘点一下其中的代表标的,来看看这些国内大佬们究竟盯上了海外哪些领域的创业者。而从中以管窥豹,我们或许也能看出一些新的投资动向,和2016年乃至2017年技术的趋势和资本的风向。
腾讯
1. Scaled Interface
Scaled Interface由两个谷歌前员工成立,致力于为app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腾讯在首轮投资了500万美元。2014年11月,Khosla Ventures投资了800万美元。
2. AltspaceVR
用户可以在这家美国的虚拟人生网站上的虚拟空间分享任何内容。腾讯与Google Ventures等一起在首轮投资了520万美元。
3. Scanadu
Scanadu是美国加州的初创公司,致力于制作一种小型诊断仪器,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其目标是提供多种检测功能,不过目前仅专注于尿液分析。在美国,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次B轮融资3500万美元,复星领投,其他投资方有宽带资本、通环创业投资等。
阿里巴巴
1. Peel
Peel是一家电视遥控器应用开发商,其主要应用产品的Android版本被预装在三星和HTC的多款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通过红外技术支持多款电视机、有线电视机顶盒和多媒体机顶盒。Peel未来将会开发通用的遥控器应用,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空调和灯具等家用电器的遥控。阿里巴巴在2013年向美国电视智能遥控器公司Peel投资500万美元后,又在2014年10月追加了5000万美元投资。
2. ThetaRay
ThetaRay是一家提供监测组织机构异常数据软件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主要负责保护企业重要基础架构和金融机构数据,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
ThetaRay主攻监测和防范高级持续威胁,能在几分钟内防范“零日漏洞攻击(zero-day attacks)”——一种利用服务商未知安全漏洞进行的网络攻击。其产品可以监测到一些其他防御产品无法监测到的问题,达到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并实现不到1%的单位数假阳性率。
12月初,ThetaRay宣布最新一笔2000万美元投资已经到位,领投方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PwC和其他一些风投公司也参与了投资。
3. Visualead
Visualead的目标是通过移动创新,实现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更好交互。通过Visualead开发的二维码专利技术(目前正在专利申请阶段)和移动市场营销O2O平台,可以帮助实现商户在线上和线下与更多消费者的接触,并同时为他们提供有趣、高效的移动体验。其总部位于以色列。
2015年5月,Visualead获得了阿里巴巴投资,据悉投资金额大约在500-1000万美元之间。
4. Pepper
2015年7月5日,日本软银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及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宣布达成协议,阿里与富士康将分别向软银旗下的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简称“SBRH”)注资145亿日元(约合1.18亿美元)。完成注资后,阿里及富士康将分别持有SBRH20%的股份,软银持有60%的股份。SBRH主营为机器人业务,由软银间接控股。
百度
1. IndoorAtlas
2014年9月,百度对室内导航创业公司IndoorAtlas投资1000万美元,以拓展购物中心和建筑物内的地图服务。IndoorAtlas来自芬兰,核心技术为“室内GPS”,可帮助购物者使用手机在室内进行导航以找到心仪产品。
2. Pixellot
Pixellot是以色列的视频技术捕捉公司,其开发了一种无人摄像机系统,能够覆盖进行体育比赛的整个运动场馆,并为专业广播公司和业余爱好者自动制作视频。2014年12月,百度对Pixellot投资300万美元。
3. CloudFlare
2015年9月中旬,百度与CloudFlare达成合作,国外网站可以通过百度使用CloudFlare的服务,以提升中国用户的访问速度。
通过这一合作,CloudFlare的节点数量将从45个增加至62个,增加的17个新节点是位于中国国内、由百度运营的数据中心。
其他国内互联网公司
1. 京东、小米:Misfit
2014年12月,京东、小米投资了美国可穿戴设备公司Misfit。Misfit以其行动追踪设备Shine而闻名。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
2. 奇虎360:EyeVerify
EyeVerify 是美国的一家利用专利生物技术,帮助移动设备减少或避免使用密码进行安全验证的科技公司。2014年7月,奇虎360投资EyeVerify。
3. 乐视: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来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司,宣称其正在研发的电动车将于两年后下线,产品对标特斯拉。2015年11月5日,法拉第未来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建厂,其背后的投资人后被证实为乐视CEO贾跃亭。2016年1月5日,二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推出了首款超级概念车FF ZERO1。
4. 小米:纳恩博(Ninebot)
纳恩博(Ninebot)在2013年通过众筹的方式成立,现在其产品销往全球50个国家,拥有200家体验店。公司网站显示,其产品有来自全球的研发、销售以及服务支持。纳恩博已经相继推出WindRunner(风行者)系列、Ninebot九号系列、Ninebot One系列产品。Segway是美国个人电动交通设备提供商。它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自动平衡的交通工具。
2015年4月15日,纳恩博正式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自平衡车开创者Segway(赛格威)的全资收购。另外,小米当天下午举行发布会,公开宣布小米联合顺为、红杉、华山向纳恩博投资8000万美金。
投资人怎么看?
实际上,上述罗列的也许只是国内科技巨头在智能领域海外投资的冰山一角,但在这之中我们已能看出一些现象。
为此,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也问及了部分专注于智能行业的投资人,来看下他们的看法:
曾经的智能行业创业者、现为投资人的张海春认为,之所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倾向于投资海外的智能行业初创公司,是因为从技术和价格来看,海外的智能行业初创公司更有优势:一方面,海外初创公司的技术普遍优于国内;另一方面,他们对投资人给出的价格也比较合理,比国内性价比要高。
而在洪泰基金投资经理王聪佶看来,海外是智能行业相关技术的发源地,是获得国内互联网大佬青睐的原因之一。另外,相比较国内普通量级的公司,国内互联网大佬有着将海外智能行业初创公司对接国内市场的渠道,在同等的条件下, 投资海外的智能行业初创公司,他们可以拥有对用户和渠道的双重控制,获利会相对更高。
在上文提到的众多投资中,张海春和王聪佶都认为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投资有的并非与本身业务有着强关联,而是为了顺势而为,而这也得到了投资界的一些正面反馈——京东投资部的一位资深人士则认为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投资大多同时考虑了战略协同和业务相关的因素,这两者相互关联,并不好单分来说。
而对于国内互联网巨头今年向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向,王聪佶认为应该是在VR、AR和基于搜集人体信息的外延设备等方向,因为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对人体信息的搜集还是比较有限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将更加的完全,也将对互联网大佬意味着更大的价值。
张海春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2016年VR、AR仍然会是持续火热,但消费者和其背后的市场能否应势爆发还说不准。来自京东投资部的资深人士则认为在VR、AR等领域,虽然已经有了Oculus这样的领先者,但垂直行业如果做一些类似于动作捕捉的支持性技术的话,也仍然拥有发展机会。此外,他还表达了对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物联网的看好。
短期直观地看,国内互联网大佬对海外智能行业初创公司的青睐或许是一件坏事,但王聪佶认为从长期价值来看并不如此。
因为海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确实更高,他们对海外的青睐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的流通,进而提高国内智能行业初创的整体素质,洗掉一些蜂拥而上混水摸鱼的低端初创公司,改善盲目过热的现状。现在智能行业的某些领域涌入了一些混水摸鱼的公司,长此以往不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将可能造成市场的混乱,而技术的流通将有利于避免此类情形的出现,促进市场的健康运行。
对于相同的问题,张海春表示国内智能行业现在的发展环境比较浮躁,虽然也有勤恳做事的创业者,但大多数还是被浮躁的环境所带动,并且技术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中国人喜欢扎堆,比较急功近利,技术在中国的土壤上并不能很好地生存,而且他对国内鼓励创新的政策也并不赞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在庞大的创业人群中,成功的只是少数,大多都沦为了炮灰。
结语
从实际的投资目录和部分投资者的观点来看,技术似乎是造成资本外投的主要原因,而以BAT为代表的国内科技大佬手中握有的庞大对接资源也是促使他们选择投资海外的重要动力。
但毫无疑问的是,对国内初创企业的投资在数量上仍然占据着国内智能行业投资的主导地位,海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补充而存在的。但是,这些海外优秀资源的引入对于行业的“良性洗牌”仍然算是一个好事情——将资本留给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在做技术的人,对于这个行业是正向的。
而在智能的大旗下,随着国内科技巨头们2014年、2015年在资本、技术布局上的基本成形,新的一轮竞争已悄然展开。很难说,这不会改变当前看似“坚固”的互联网格局。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zhi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