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东西(公众号:aichip001)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5月10日报道,今日,浙江晶圆代工企业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芯集成”)成功登陆科创板。
中芯集成发行价为5.69元/股,今日开盘股价上涨10.72%至6.30元/股。截至10点00分,其股价最高涨至6.96元/股,涨幅达22.32%,市值逾428亿元。
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3月,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代工制造方案。2021年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排行榜中,中芯集成的营收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国大陆第五。中芯集成的综合能力在2020年中国大陆MEMS代工厂中排名第一。
该公司的工艺平台涵盖超高压、车载、先进工业控制和消费类功率器件及模组,以及车载、工业、消费类传感器,应用领域覆盖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储能、消费电子、5G 通信、物联网、家用电器等行业。
它是目前国内少数提供车规级芯片的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建立了从研发到大规模量产的全流程车规级质量管理体系,已与多家行业内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2年第四季度,其晶圆代工业务中来自于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已接近40%。
中芯集成法定代表人是赵奇,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越城基金是绍兴市政府为支持当地集成电路产业成立的持股平台。
成立五年便成功上市,离不开其与国内最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的密切关联。中芯集成的第二大股东中芯控股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芯集成的大部分高管均来自中芯国际,同时中芯集成向多家中芯国际子公司采购原材料及服务。
尽管中芯集成过去几年营收快速增长,2022年营收已超过46亿元,但每年亏损超10亿元,据其预测,在不进行其他资本性投入增加生产线的前提下,中芯集成预计2026年可实现盈利。
本次IPO,中芯集成拟募资125亿元,投入MEMS 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二期晶圆制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芯集成拟募集资金用途(单位:亿元)
一、去年营收46亿元,三年累亏近44亿元
2018年3月,中芯有限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盛洋电器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8.8亿元。2021年,中芯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芯集成的资产总额分别为84.06亿元、125.73亿元、258.60亿元;营收分别为7.39亿元、20.24亿元、46.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9.64%;净利润分别为-13.66亿元、-14.07亿元、-15.95亿元,三年累亏43.68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2020年~2022年中芯集成营收、净利润、研发费用变化(芯东西制表)
根据初步测算,中芯集成预计其一期晶圆制造项目(含封装测试产线)整体在2023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二期晶圆制造项目于2025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
在MEMS及功率器件领域,国外同行业企业主要包括英飞凌、安森美、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及安世半导体;国内同行业企业主要包括华虹半导体、华润微、士兰微、华微电子及先进半导体。
根据Chip Insights《2021年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排行榜》,华虹集团(含华虹半导体和上海华力)排名全球第五、中国大陆第二,中芯集成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国大陆第五。华润微、士兰微、华微电子为IDM企业,因此未纳入该排行榜。
根据赛迪顾问《2020年中国MEMS制造白皮书》,中芯集成在营收能力、品牌知名度、制造能力、产品能力四个维度的综合能力在中国大陆MEMS代工厂中排名第一。
▲中芯集成综合毛利率与可比上市公司的对比情况
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芯集成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4.02%、-16.40%、-0.23%,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其自有生产线建成时间较短,报告期内产能处于爬坡阶段,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业务单位成本较高所致。
随着产销规模迅速增长,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中芯集成的毛利率水平呈现快速改善趋势,2022年度其综合毛利率已经接近转正。
二、年产能139万片,汽车晶圆代工收入占比飙至40%
报告期内,中芯集成持续进行产能扩充,各期产能分别为39.29万片、89.80万片、139.00万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26亿元、20.04亿元、39.58亿元,呈快速增长趋势。
晶圆代工是中芯集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07%、92.09%、89.86%。其他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封装测试和研发服务。
晶圆代工方面,中芯集成拥有一座8英寸晶圆代工厂,可提供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车规级晶圆代工服务;封装测试方面,其封装测试产线按照车规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搭建,可向下兼容工业级及消费级产品,已与多个国际主流客户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研发服务方面,中芯集成在量产前向客户提供新合作的产品、工艺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服务。
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芯集成晶圆代工业务中来自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分别为5.59亿元、13.24亿元、16.59亿元,占晶圆代工收入比例分别为89.45%、71.75%、46.64%。
▲2020年~2022年中芯集成晶圆代工收入按应用领域分类的分布变化(芯东西制表)
目前中芯集成对汽车和工业应用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并加大应用推广,在汽车、工业应用领域的收入金额及占比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明显优化。2022年第四季度,中芯集成晶圆代工业务中来自于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已接近40%。
从销售区域来看,中芯国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内销,报告期内各期占比分别为82.14%、93.70%、90.0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EMS和功率器件消费国家,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三、两年盖楼卖房收入逾12亿元
需注意的是,其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较高。
中芯集成2022年度房地产销售收入为5.8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2.61%,预计2023~2024年房地产销售收入将分别为6.5亿元及1.3亿元,占营收比例将分别为8~9%及1~2%。
绍兴市政府于2019年、2021年向中芯集成的控股子公司中芯置业、中芯置业二期出让2块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人才配套用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建设员工配套用房。
根据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招拍挂文件的建设要求:其一期配套用房含住宅(仅向员工销售)、1栋整体产权住宅(仅向员工租赁)、商业建筑(公司自持),二期配套用房含住宅(仅向员工销售)、商业建筑(公司自持)。
其一期配套用房的一阶段住宅已建设完成,二阶段住宅尚在建设中并预计将于今年建设完成和销售完毕;二期配套用房的住宅尚在建设中并预计将于今年建设完成、到明年全部销售完毕。
四、向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中微公司、长电科技等采购原材料及服务
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芯集成研发投入分别为2.62亿元、6.21亿元、8.3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5.46%、30.49%、18.22%。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芯集成员工数为3656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为11.27%,共412人;承担了5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拥有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报告期各期,中芯集成向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77%、46.10%、43.23%,不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该公司当期销售总额50%或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中芯集成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4.00%、25.25%、37.07%,不存在向单个供应商采购比例超过该公司当期采购总额50%或严重依赖少数供应商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除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为中芯集成关联方,中微公司为中芯集成曾经关联方以外,中芯集成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上述供应商中不存在占有权益的情况。
报告期内,中芯集成向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采购半成品晶圆、硅片,以及石英、气体等少量其他原材料;租用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的净化车间进行生产经营,同时向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中芯国际天津采购一系列服务;向中微公司、盛吉盛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相关服务;向长电科技采购封测服务。
五、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芯控股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芯集成有中芯控股和Masterwell两名外资股东,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无参股公司。
中芯集成拥有对中芯越州的控制权,是中芯越州第一大股东,持有中芯越州27.67%的股权,且与其余6名股东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可实际支配中芯越州股东会表决权的51.67%。中芯越州董事会由3名董事组成,由中芯集成提名2名;中芯越州设总经理1名,由中芯集成提名,全面负责中芯集成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
单独持有中芯集成5%以上的股东包括:
第一大股东越城基金持股比例为22.70%,第二大股东中芯控股持股比例为19.57%,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硅芯锐、日芯锐均为中芯集成的员工持股平台,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芯锐上海,是中芯集成员工持股平台的管理机构。硅芯锐、日芯锐分别持4.54%、4.26%,合并计算后持股8.79%。
共青城橙海、共青城秋实和共青城橙芯分别持股3.01%、3.01%、2.48%,合并计算后持股8.51%。青岛聚源芯越二期、青岛聚源银芯和青岛聚源芯越分别持股2.75%、 2.13%、1.69%,合并计算后持股6.57%。
任一股东均无法控制股东大会的决议或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
▲中芯集成本次发行前的前十名股东情况
中芯集成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越城基金提名2名董事(董事汤天申与董事林东华),中芯控股提名2名董事(董事长丁国兴与董事、总经理赵奇),任一股东均无法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因此,中芯集成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直接持有中芯集成5%以上股份的关联法人所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
六、大多数高管来自中芯国际,中芯国际有权终止技术许可
中芯集成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多位曾就职于中芯国际,包括:
董事、总经理赵奇曾任中芯国际企业规划中心资深总监,董事汤天申曾历任中芯国际商务发展副总裁、设计服务资深副总裁、执行副总裁等,董事、执行副总经理刘煊杰曾历任中芯国际存储器、高压器件研发主管以及中芯国际传感器、功率器件及先进封装研发总监,独立董事李序武曾任中芯国际执行副总裁和研发中心负责人,监事会主席王永曾历任中芯国际助理总监、总监、资深总监并且现任中芯国际副总裁。
资深副总经理肖方曾历任中芯国际前段刻蚀设备工程师、湿法设备主管、中段湿法与电镀工艺主管、部门经理,副总经理张霞曾历任中芯国际客户服务主管、 大客户经理、欧亚区高级市场经理等,副总经理严飞曾历任中芯国际测试生产线主管、中段芯片厂及微机电产品部门助理总监、深圳工厂计划和工业工程部门助理总监,执行总监单伟中曾任中芯国际薄膜工艺资深经理、工艺整合资深经理。
需注意的是,中芯国际对中芯集成有单方面终止技术许可的权利。
中芯集成分别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与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北京、中芯国际天津签署了《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之补充协议》,对方授权许可中芯集成使用微机电及功率器件(MEMS & MOSFET & IGBT)相关的573项专利及31项非专利技术从事微机电及功率器件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业务,许可期限长期有效。中芯集成上市完成后,若与中芯国际存在竞争的公司及其他组织成为中芯集成的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中芯国际有权终止主协议。
2022年度,在中芯集成处仅代工中芯国际许可技术相关的第一代产品的客户数量为3家,占中芯集成同期客户总数的3.30%;3家客户对应的收入金额合计为4965.47万元,占中芯集成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25%。假设中芯国际单方面终止许可技术,上述3家客户可能不再与中芯集成进行业务合作。
此外,中芯国际的限制竞争期限2024年到期后将不再续期。
根据《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之补充协议》,自 2021年3月21日起三年内,中芯国际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控股子公司及其他实际控制的子公司不使用该等知识产权开展微机电及功率器件业务。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芯国际未从事与中芯集成同类/相似的业务,与中芯集成不构成竞争关系。2024年3月20日后,中芯国际将不再对限制竞争期限进行续期,届时存在与中芯集成从事同类/相似业务的可能。
假设中芯国际自2024年3月开始MEMS和功率器件业务线的建设,并按照中芯集成自身的业务建设周期计算,则预计中芯国际大约在2026年末左右可以达到5万片/月的规模量产状态。
按照中芯集成相似产品单价测算,预计其在该产能下的月收入约为1.5亿元,对应年收入约为18亿元。相对应地,在不进行其他资本性投入增加生产线的前提下,中芯集成预计自身202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约80~90亿元。
届时,中芯集成与中芯国际在MEMS和功率器件领域存在正当竞争的可能。
结语:国内晶圆厂MEMS产能布局较多,中芯集成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由于目前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在功率器件和MEMS领域产能布局较多,未来可能造成市场产能过剩。中芯集成出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营策略及客户需求考虑,在满足订单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将原用于消费电子的通用设备转用于生产预计毛利率更高、市场前景更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物联网等领域产品。
站在绍兴市政府和中芯国际的肩膀上,中芯集成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MEMS晶圆代工厂、国内第五大晶圆代工厂。而随着其成功上市,前方道路仍有不少挑战,无论是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先进性,还是大规模扩产已维系市场领先性,都使得中芯集成在克服亏损的路上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