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周炎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6月1日消息,近日,OPPO Reno10系列已经正式发布。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曾在发布会上称,目前全球8000万用户选择Reno系列,Reno十代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用户每天最常用的体验上,从人像的基础画质,到轻薄的手感,从寿命更长的快充到久用流畅的体验,都认真打磨。

智东西目前也提前拿到了OPPO Reno10 Pro+,在几天的深度体验后,可以说,Reno10系列延续了Reno系列的“初心”,在打造“真实清晰”的影像上又前进了一步。此外,OPPO Reno10 Pro+在手感、快充、流畅体验上,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全系标配长焦镜头,拍好身边的人更加重要

OPPO Reno9 Pro+使用了16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这次OPPO Reno10全系标配长焦镜头,标准版就使用了32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OPPO Reno10 Pro+更是使用了64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

OPPO Reno10系列在外形设计方面采用居中挖孔显示屏+大药丸形状的三摄相机模组,最下面使用了潜望长焦镜头,这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2019年以来,各路手机厂商开始在“长焦镜头”的赛道“卷”,但在参数之外,长焦镜头到底可以给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怎样的提升,这一点用户还是比较模糊的。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称,Reno10系列延续了Find X6系列的理念,让长焦回归人像。

上周末,我和家人、朋友一起体验了OPPO Reno10 Pro+的拍照能力。平时,工作在外地,离我最近的就是我小姨。见面的时候,我们会拍一些照片发在家人群里面,但是我俩都不是对拍照有耐心的人,所以十分需要一款可以给我们带来“构图自由”且“拍照好看”的手机,

在拍照的过程中,我发现,OPPO Reno10 Pro+的长焦镜头带来的不仅仅是主摄的裁切放大,还有更浅的景深,和更明显的空间压缩感。

这是在中国农业大学花卉实验基地拍摄的我小姨的照片,可以看到,在使用OPPO Reno10 Pro+进行人像摄影时,一方面,长焦镜头避免了环境的干扰,这也就使得人物主体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更浅的景深,也带来了更加柔和的虚化效果。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像拍照模式下,OPPO Reno10 Pro+还设置了3X-6X的焦段。众所周知,3X-6X是常见的“黄金人像”焦段,这样的透视关系更接近人眼的自然感受,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人脸的立体感,并且可以更加真实地捕捉人物细节和情感表达,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用户拍摄人像时的难度。

从下面这幅图来看,OPPO Reno10 Pro+拍摄出来的人像,面部轮廓线条更加清晰、立体,而非扁平,此外,还清晰地呈现了人物的神态和表情,传达内心的真实情绪,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在看到拍摄完的图片后,小姨感概,15年前,她博士毕业曾与丈夫和女儿穿着博士服在农大留影。时光匆匆,15年后已经成为老师的她,长焦镜头将她的自信、从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看来,记录重要的人以及和他们度过的重要时刻,是我们普通人使用手机摄影的最大意义。上周末,我还与不经常见面的朋友见面了,最后离别的时候,我抓拍到她们在落日下状态,可以看到,照片中的人景亮度符合逻辑,人脸和背景之间也过渡自然,观感很真实。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这也是一幅在落日下的照片,可以看到人物的表情十分生动,环境和人脸的色彩被正确还原。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除了拍照,当下,大家越来越依靠手机来拍摄视频。在我看来,一款既能防抖,又能在夜景视频的手机非常重要。

新品发布会上,OPPO曾介绍Reno10 Pro+使用了悬浮棱镜防抖技术。当时,我就比较好奇,这款技术到底有多防抖?在刚拿到手机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用它和我之前使用的手机拍了两段视频。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清晰度对比,上面是使用其他机型拍摄的画面截图,下面是使用OPPO Reno10 Pro+拍摄的画面截图

从OPPO Reno10 Pro+拍摄的视频来看,画面更加清晰,就连街道对面的指示牌上的字都清晰可见,而反观用我之前使用的手机,拍摄出来的视频不仅画面不清晰,而且抖动得非常厉害。

使用其他机型拍摄的画面

简单来说,悬浮棱镜防抖技术可以看做是OIS光学防抖技术的强化版,它结合了光学防抖和特征辅助对齐算法,可以实现目前业界最大的42%的防抖范围。

使用OPPO Reno10 Pro+拍摄的画面

在夜间拍摄视频的时候,OPPO Reno10 Pro+的悬浮棱镜防抖配合潜望式长焦镜头和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芯片,凭借着马里亚纳18TOPs算力、以及20bit Ultra HDR能力,同时利用AI技术解决了算力不足导致的夜景长期以来画质不佳的难题,以及传统影像链路中的信息损耗问题。

使用OPPO Reno10 Pro+夜间拍摄北京城市道路的画面

二、打破潜望与轻薄不可兼得难题,双曲面设计带来好手感

我和家人、朋友在使用OPPO Reno10 Pro+时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手机非常轻薄。我之前使用的手机并未有潜望镜头,但是两款手机的薄厚大致相同。另外与朋友们210克的iPhone 14 Plus相比,重量仅有194克的OPPO Reno10 Pro+手感也更加轻便不少。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手机行业此前有一个共识,即“潜望不轻薄,轻薄没潜望”。当下的手机市场上,绝大多数搭载潜望长焦摄像头的手机也都在200g以上。而OPPO Reno10系列则通过模组小型化技术、堆叠效率提升等,最终使旗舰级大底长焦摄像的Reno10 Pro+,厚度仅为8.28mm,重量仅为194克。

具体来看,OPPO Reno10 Pro+在不牺牲光圈大小和镜头光学品质的前提下,对玻璃棱镜、光学镜片、对焦马达进行了精密的特殊定制,将潜望模组厚度整体降低了0.96mm,以此实现光学效果和整机厚度的平衡。

不止是轻薄,OPPO Reno10 Pro+还采用了全系3D双曲面设计,这样可以更加贴合手掌握持形状,增加一体感。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在平时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我非常苦恼的一件事就是手机宽度太大,一不小心就掉到地上,导致手机屏幕破碎。值得一提的是,OPPO Reno10系列的设计团队通过严谨的调研测试,反复验证不同手感模型的握感体验后,最终得出了小于等于74mm的宽度,这就提升了握持的舒适感。

三.后台清理难题不再,轻松告别充电焦虑

作为一个不爱经常清理手机后台的人来说,手机耗电快以及卡顿是常有的事情。在使用OPPO Reno10 Pro+的这几天里面,我经常连续开启30多个应用,在使用了一天之后,晚上10点左右,手机仍能有30%以上的电量,而且重要的是,手机并不卡顿。

这款OPPO Reno10 Pro+采用了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同时,OPPO自主研发的ColorOS超算平台也在此次实现了再进化。通过内存基因重组与焕新储存技术两项核心技术,OPPO Reno10 Pro+的流畅体验进一步提升。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我之前使用的手机一般充满电后4个小时后就会彻底没电,这几天使用OPPO Reno10 Pro+时,我经常感叹“怎么使用到半夜了还有电?”上周末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个测试,在100%的电量下,有间断性地刷5小时短视频,看3小时网络小说,看2小时纪录片,结果会怎样?最后显示,手机不会烫手,仍有20%左右的电量。

OPPO Reno10 Pro+在充电上更是惊人,我特意将手机耗到0电量,看一下多长时间可以充满?结果显示,仅半个小时不到,OPPO Reno10 Pro+即可实现满电。

OPPO Reno10 Pro+深度体验:兼顾潜望长焦与轻薄机身,软硬件体验不留短板

据悉,OPPO Reno10 Pro+使用了OPPO独家自研的首颗SUPERVOOC S电源管理芯片,这枚芯片将“快充MCU芯片”、“双向电荷泵芯片”“升降压芯片”合三为一,并将充电、放电、解码、复位、安全保护、断电等6大功能集成在一起,大大减少了电量损失,并且还大幅提升了电路大可靠性、稳定性,电路干扰性也大幅降低。

结语:不止影像升级,OPPO Reno10系列轻便、流畅再上新台阶

五年间,OPPO Reno系列迎来了它的第十代产品。延续着OPPO在出色人像上的“基因”,OPPO Reno10 Pro+此次不仅在硬件上极为舍得“堆料”,也对软件不断进行着优化,实现了影像能力的大幅提升。

长焦镜头自2019年起开始不断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目前已经有将近5年的时间。最近两年,手机厂商在长焦镜头的配置上有所倒退,一些中端智能手机甚至取消长焦镜头的配置。今年以来,vivo、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推出的配备长焦镜头的手机大多也都是旗舰机型,所以此次OPPO Reno10全系标配长焦镜头足以显示出OPPO对Reno系列第十代产品的重视。

作为一款在用户日常使用体验上不断打磨的手机,OPPO Reno10系列此次不仅在影像方面升级,还在机身设计、流畅度、充电等方面花了“巧思”,这些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