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硬创者探讨2016年VR/AR生存新模式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四月

虚实无界,创新无限。

4月16日,由智能行业第一媒体智东西及全球酷玩试用导购平台极果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北京)VR/AR产业峰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揭开大幕。在这场千人行业盛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和产业链各方超过40余位大佬登台演讲交锋,直击VR/AR产业痛点,分享了最前沿的实践、思考和判断。

在下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ARM生态圈总监李陈鲁、蚁视CEO覃政、亮风台CEO廖春元、奥图酷镜CEO叶晨光、3Glasses CEO王洁、Alfareal CEO刘俊峰与ACT创始人龙兵华就“技术驱动下的新硬件革命”的主题展开了对话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要点精摘:

1.ARM生态圈总监李陈鲁——上游企业如何推动硬件

ARM作为上游的企业,更注重高端芯片在VR/AR市场的发展。在过去一两年中,芯片商业应用倚仗英特尔和NVIDA的努力。ARM正在突破提供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定位,希望能拓展对开发者支持的形式,如提供软件层面的优化建议、SDK工具,同时也会和其它行业公司合作推动。另外,在VR/AR产业的创业过程中,虽然产品在底层技术方面基本一致,但通过思路扩宽,尝试更多的细分领域,仍存在很多机会。

2.蚁视CEO覃政——坚持弯道超车

前段时间在GDC大会的展示过程,由于展台顶棚的大灯照射影响到现场很多使用采用HTC位置追踪方案的厂商。HTC位置追踪方案虽然在可控条件下十分精准,但存在弊端,如追踪范围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蚁视通过另外解决方案提供适合大面积的位置追踪方案,可做到3千平米甚至更大的面积的应用,而成本几乎没有明显的上升。我们认为努力做出差异化的方案,不仅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能得到业界应有的尊重。相反,如果采用雷同的方案,同行看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蚁视坚持“弯道超车”,在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此外,我们认为今年VR/AR硬件市场的新进入者将面临很大压力,唯有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价值最大化。

3.亮风台CEO廖春元——AR使人工智能存在落地的可能

AR技术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分支,具有垂直化、碎片化的明显特点,但人工智能整体仍属处在探索研发阶段 ,现阶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点非常明显的。AR产业是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应用的优化,存在落地产品化的可能。也正是因为AR产业的这个特点,带给很多创业者一机会。

此外,数据是推动人工智能的巨大动力,当掌握足够多的数据信息后才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达到很好的效果。

4.Alfareal CEO刘俊峰——VR/AR需要提供更多本土服务

VR/AR厂商如果想获得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需要跟中国本土服务相整合。国外硬件到了中国缺少本土服务,仅是硬件产品的优化意义不大,比如谷歌眼镜在中国很难推广。另一方面,与本土服务与需求的融合正是中国厂商的优势所在,相比中国厂商以往的技术发展,AR/VR目前和国际接轨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这个领域的未来存在 很大的空间。此外,AR/VR产品的落地与本土化需要聚焦,并且场景聚焦服务一定要到位。

5.3Glasses CEO王洁——中国不一定是落后者

我不认为中国厂商在VR领域一定是落后者,仅停留在向国外学习的角色。纵观全球市场,中国VR无论是从产业热度还是资本热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后进者,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方面都正在迎头赶上,

从3Glasses自己来说,2014年第一代的开发机作为全球第二款量产的虚拟现实设备,2014年10月份一直到2014年6月份,市场上能掏钱买到的虚拟现实设备只有3Glasses跟Oculus。Oculus是行业标的,但Oculus建立在巨大的资源跟资本量级条件下,他们有Facebook20亿美金的支撑和强大的资源,有卡马克神一样的人物在前面摇旗呐喊。

在国内,一批新秀或者新生力量正在死磕技术底层,并且在此之前中国资本仍认为这样的技术太新太遥远。海外的资本热度和国内努力推动,在资本和产业层面,大家都拿出了足够的热情。这个行业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2到16小时之间,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我们以3倍的努力和时间去赶上之前我们的落差。现在随着资本跟资源汇聚,我相信在这个产业里,中国企业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6.奥图酷镜CEO叶晨光:AR背后有大数据交互

我们选择AR产业与团队核心的力量和创始背景有关。我们看重AR产业的大数据交互特点,它有大数据在后面支持,具备实时联网的功能。相比VR相对室内场景的使用局限,目前在娱乐、直播泛娱乐状态,我个人更喜欢AR的实用功能。

给用户带来大数据服务,以及便携式的佩戴方式,更多的第三方应用都将为AR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可能。VR产业与AR产业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是存在先后顺序。

以下为“技术驱动下的新硬件革命”主题论坛的演讲全文: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下一轮的圆桌论坛,这一板块论坛叫做技术驱动下的新硬件革命,首先特别邀请一下论坛主持人,新锐科技媒体ACT创始人龙兵华有请。

龙兵华:我们第一个环节应该是所有嘉宾自我介绍,根据上一个惯例是90秒,我们把这个环节压一下,大家自我介绍越精炼越好。

李陈鲁:ARM来自英国剑桥从事芯片研发的公司,把研发好的芯片授权给我们能够制造的合作伙伴,用这样的方式盈利,去年一年,基于ARM架构各种类型的芯片全球总的出货量超过150亿,在250年整个生涯当中累计在整个地球上面750亿颗各种采用ARM架构的芯片问世。大家会问,ARM怎么样取得这样的成功?我们能够设计更快更省电的CPU和GPU吗?对,但是不完全。其实我们真正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独特商业模式。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围绕ARM的技术建设一个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强大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它来和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通过它把我们的产品更好推向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对于生态圈来说,VR/AR是最大的热点,所以ARM在这个领域寄予非常强的期望,同时我们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并不只针对一两年产业的发展。最后,因为我们独特的生态系统、独特商业模式,我们是一家希望跟大家共同取得成功的公司,不管你是不是AMR直接的客户或者说合作伙伴,即使你是做游戏、做内容开发、VR电影制作,同样有很多的机会在未来与ARM以及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从而帮助VR/AR产业获得成功,谢谢!

王洁:我是深圳市虚拟现实3Glasses的王洁,很高兴有这样机会跟大家交流。3Glasses是深圳市虚拟现实,前身是深圳经纬度科技,我在05年成立的,我在02年切入这行,我跟我们团队也算是国内最早尝试把虚拟现实商用化的团队,那个时候算是入错行,但是因为太喜欢坚持到现在。我们从2012年立项3Glasses知道我们,我们立项的时候国内第一批把虚拟现实民用化的团队,3Glasses从2012年到现在整整将近四年时间过去了,分别每一年迭代了硬件产品,分别是3Glasses第一代跟第二代开发机包括上个月刚刚发布的第一代消费者版本,3Glasses蓝破系列。3Glasses做的事情以我们的硬件以我们这么多年对虚拟现实及行业的理解串联开发者、用户甚至我们这些大的平台方,以我们的技术跟我们的硬件去串联,为大家提供服务,服务的板块会3Glasses现在独立的部门来承担,3Glasses的VR秀的部门。VR秀希望把开发者跟我们的平台方通过3Glasses已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串联,把内容给到更多的用户去分享,这是目前3Glasses在做的事情,硬件技术服务还有SDK,谢谢。

叶晨光:我是2010年奥图酷镜,我们取这个名字斯坦福小镇的名字,我们 总部在北京、美国、深圳有两个分公司,现在在融资阶段在B轮,有兴趣可以聊一下。我们不是最早做AR,在中国大陆把AR产品真实落地并且售卖第一款增强现实体验酷镜,是目前仅次于谷歌眼镜全球最轻的智能眼镜,偏泛运动状态,打电话、拍照、直播、导航等等,马上SDK开发出来,用户基于SDK作为第三方的应用。我们今年的7月份也会发布一款VR的产品,跟暴风也不太一样,我们是打虚拟互动的方式,我们会有两款相对于VR/AR的硬件落地,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廖春元:我是亮风台的廖春元,我们公司创立两年,我们就想做虚拟现实,现在还处于枯木的状态,非常高兴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同仁坐在这里,并不是火了,我们才做,而是在座在做,所以火了。我们专注在增强现实,我们团队重技术,技术驱动型的产品,回国以后在国内推出软硬件增强现实的平台,今天这个展示有一个模型在那里,我们今年会有新的亮相版出来,在这里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联系,我们极缺人才。

覃政:大家好,我是蚁视的覃政,我们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公司,从2013年底开始,我们最核心是光学技术的部分,所以我们一直是在探索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包括虚拟现实的光学成像的技术方面我们提出来全球第一款无机面的虚拟现实光学方案,在这套架构里面。之后提出了全球第三个独立架构的位置追踪系统,光学的位置追踪系统,区别于Oculus系统。我们这套系统没有限制,同时追踪你的手部运动,我们做的一些我们认为比较新的有突破性的方向,我觉得在现在VR行业内部,一方面做产品,另一方面探索新的技术方向,做技术者人不可辩驳的责任。

刘俊峰:大家好,我叫刘俊峰是AlfaReal的CEO,我们是清华校友创立的公司,主要致力于VR/AR两个方面产品研发。我们在几天以前推出了我们首款AR运动智能眼镜,这也是国内首款的主打于户外运动的AR智能眼镜。大家可以关注AlfaReal世界微信公众号,大家注意到里面会有一些链接,今天晚上在鸟巢会有女神高原原夜跑,我们做的现场直播,用AR运动智能眼镜做的直播,大家可以关注。

我们公司中文叫众景世界,英文是AlfaReal,这是我们推出产品的品牌。我们产品不仅涉及到AR而且在公司成立伊始就已经开始了VR方面的研究,我们在去年的6、7月份其实就已经做出了VR一体机,率先达到了用一体机的形式实现了20毫秒以内显示延时非常不错的效果。作为我们来讲也是和各位兄弟单位,我们目标是大家一起做,这个市场才能越做越大。

龙兵华:谢谢各位介绍,我们做了这个事情行业才爆发,王总做了14年,你这么多过来,到目前为止,现在这个行业生态是什么样的,一路发展走来什么是最艰难的?

王洁:其实从02年开始接触虚拟现实,我觉得之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在2014年以前,对于我以前最难是解释什么是虚拟现实,我每天在不停跟所有人解释什么叫虚拟现实,包括我父母在内,包括我先生在内,说实话他们在我的头盔出来之前他都不是那么明白到底什么叫虚拟现实。大家都会觉得那像三维动画或者是游戏,干脆跟我妈说,我是做游戏。过去10年、12年的时间每天都在解释什么是虚拟现实,我们在座也是虚拟现实行业解决方案,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房地产、智慧城市,我们还做过很奇葩的项目,像碎钞模拟,今天看来很热门的一些词汇,但在那个时候其实是没有人知道虚拟现实可以跟这些产业怎么结合?所以我们是在一遍遍试错尝试,最终找到愿意尝鲜并愿为此买单客户,虽然难,但是碰到希望用新技术来解决传统的社会问题或者行业问题,这是之前最难的。到现在,大家说王洁算熬出来了,从媳妇熬成了婆,熬到现在的虚拟现实到风口上,变成风口上的猪了,让我受宠若惊了,我们以前是蚂蚁,在觅食,搭建小小的蚁穴,现在让我最欣喜每天斗志昂扬,在座这么多人关注虚拟现实,不需要解释什么叫虚拟现实,第二,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大环境,不仅是普通用户说我想用虚拟现实来玩东西,而是更多的产业链的上下游所有的,从GPU到屏幕厂商到歌尔制作工厂到内容引擎方都在迎接这次颠覆和整个行业的革命,这两年以来最大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变化让我们这样第一批的从业者更有信息走到最后。

龙兵华:我想问ARM的李总,我们看VR无论头盔未来一体机或者和PC结合Oculus,ARM在这个里面做了什么事情,硬件各个环节,无论镜片、陀螺仪等等这些东西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李陈鲁:ARM是非常上游的企业,镜片或者陀螺仪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可能由我们合作伙伴回答这个问题更加合适。我们做了什么呢?很惭愧说一下,我们卖了更多的特别是高端的一些芯片,所以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欢迎这个产业继续发展。特别是在过去一两年中,我们看到在移动VR设备上面,BC这边仰仗英特尔和NVIDA的努力,移动这边通过Oculus、三星、移动半导体紧密合作,我们诞生一款Gear。作为上游企业,虽然不是做某一块芯片或者做硬件,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产业发展做出很大的推动,这个推动由ARM或者其它,严格意义上在VR扎根的人真正完成。在中国土地上有非常多非常棒的创业者正在不断努力,我经常会有国外同事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这边VR这么火,他们看到很多的新闻,他们后边会更加惊讶,未来几个月的中间会有很多新产品的问世和发布,同时资本市场也非常火热。ARM正在做的是还有一点,我们希望拓展对开发者支持的形式。不仅仅把我们想象成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软件层面很多优化建议,SDK工具,同时会和其它从业公司合作做这些事。另外我们也很关心,从更长远来看希望产业获得成功,大家都有钱赚形成良性循环,对于ARM每一款产品生存周期都很长的时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另外我个人感觉除了ARM行业给我反馈的信息,最深刻的印象王总讲过,过去十几年变化都很慢,但最近几年变化非常快,这样的变化未来会走向什么样的方向,事在人为,除了产业本身客观因素之外,在座的各位以及ARM本身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有紧密的联系。

龙兵华:我其实今天上午就来了,从上午听各位嘉宾演讲,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技术这个事跟我们中国人好像没什么太大关系,跟海外四大巨头差得很远。大家摇头,王总已经开始摇头,我不懂得技术,所以我搞不清楚 这个论调是不是对的?如果不对,你们都是搞技术的,能不能给大家讲讲,到底我们在这块发展到什么程度。王总你摇头,你先讲两句。

王洁:首先我不觉得在这个产业里一定像原来的我们说早期在手机在电脑的这个行业,中国一定是后者,一定是那个只会学习的那样一个产业。从今时今日来看,首先在全球来看,VR目前在中国应该说不管是从产业热度还是资本热度,至少我觉得之前是落后的,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开始在努力赶上,从3Glasses本身来说,我为什么一直在摇头,从2014年第一代的开发机出来的时候,当时是作为全球第二款量产的虚拟现实设备,2014年10月份一直到2014年6月份,掏钱买到的虚拟现实设备只有我们跟Oculus,Oculus是行业标的了,但是请问Oculus是在怎样的资源跟资本的量级前提条件之下,他们有Facebook在后面20亿美金的支撑,有Facebook强大的资源,有卡马克神一样的人物在前面摇旗呐喊。在国内靠我们一批新秀或者新生力量在自己死磕技术的底层,索性之前在中国资本层面很多层面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因为觉得,太新了,这个神话故事是不是太遥远了,这是不是在做梦。但是海外的热度让大家感受到了,国内努力推动,不管资本层面、产业层面大家拿出足够的热情,这个行业,就拿工作时间,我相信在座所有的VR创业者没有谁,每天没有准时8点钟下班,应该没有,我相信平均工作时间应该在12到16小时之间,这个在场的各位每天的工作小时是12到16小时之间,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我们以3倍的努力,3倍时间去赶上之前我们的落差,现在随着资本跟资源汇聚,我相信在这个产业里,第二跟第一会差很远吗?第三跟第四会差很远吗?而且我们还有更快的速度。

龙兵华:王总相信很快追赶。

王洁:上个月发布的(蓝扩)系列,这个产品我们就可以很骄傲说,在很多地方我们已经超出了海外Oculus甚至是HTC,当然我们还有我们不足的地方这是在不同市场细分领域大家的定位。

龙兵华:我想请覃总,你很早做这个事情,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觉得我们现在在技术层面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覃政:我也是刚从硅谷转一圈,前段时间是GTIC的大会跟很多硅谷创业者聊天,硅谷创业者也是很努力,每周6天,每天工作很长时间,Oculus也是这样。在虚拟现实这个行业群雄逐鹿的时代,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跑,赛道已经固定,大家都是添油加醋往里面加各种燃料,往前跑,拼的是什么?就是你的燃料,你的速度、马力。这个里面有多少钱多少资源有多少人,这方面创业公司真的一点优势都没有,这是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是资源极度集中化的世界,这样的情况下,很自然你会想到需要寻找其它突破口。我们蚁视在2013年底真正投入做产品的阶段,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其实Oculus这一家做出来东西之后,我们认为它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在那个时候,当然它现在在不断改进和迭代,这条路线OK,你在一个方向上做到一个方向,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技术路径是完美的,一定是有些其它路径可以去突破。我一直坚信,在国外其实没有那么多眼镜,就是Oculus一家,为什么HTC能够做第二家?Valve跟Oculus闹掰了然后和HTC合作。国外的厂商发现有一个巨峰横亘在那之后,不是爬过去是绕过去寻找下一个山峰,看到国外周边各种各样的应用,周边技术在做,包括Magic Leap,获得资本上非常大的成功,有很多核心技术。

但是反过来在中国看到中国人其实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瞄准一个目标去奔,这个事情让你觉得有对标,尤其中国投资企业非常寻找对标,我们一直不把Oculus当作对标,我们希望做一些更多的事情,因此我们一开始定位就是一家可穿戴头戴显示器,我们布局增强现实相关应用,我们专注做不同有差异化的方向,位置追踪以后,你再做出来干吗?我们在GTIC大会,现在有追踪技术就是蚁视其它用的HTC,大会开始顶棚大灯点想,现场的位置追踪都瘫痪了,用HTC支起三米的围栏关在小黑屋里。这套系统不是完美,虽然在可控条件下可以做到完美,但是有弊病。此外追踪范围和各种各样的兼容性有问题,我们有机会通过另外解决方案,我们这个技术方案非常适合大面积的位置追踪,做到3千平米甚至更大的面积,成本几乎没有明显的上升,没有几何级数的上升。我觉得做出差异化的方案,达到好的效果,你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你做跟对方雷同的方案,在老外看来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我们坚持说弯道超车,在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龙兵华:上午优酷的李总测试了所有的硬件,国内全都不行,做内容就盯着四大家就可以了,国内不用看。各位怎么看?

刘俊峰:不能够单独说这一点,你想把一个产品在中国做好,你得跟中国本土服务相对应,你拿国外硬件到了中国没有本土服务,比如像谷歌眼镜很难推广,硬件好是没有意义的。国内硬件做得不错的,国内硬件技术团队尤其是现在的AR、VR也是进展比较快,相比以前一些其他的技术,AR、VR目前和国际接轨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所以说以后在这个领域还没有那么悲观。而且国内找这些落地产品,我们现在首推是AR产品,AR产品,它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一个落地一个聚焦,你没有聚焦就散开了,那可能有问题,场景聚焦服务一定要到位。

龙兵华:我请廖总和叶总发表观点,廖总聚焦AR,你说你们为什么选择,现在不是正火的VR?

廖春元:其实AR这一块,VR很火,但AR这块技术对我个人经历来讲到今年将近20年,这个过程中看的技术,算法、硬件慢慢成熟,从研究所变成原型产品过来,我对AR的一些看法。我挺赞同差异化这个,整体上讲,客观讲,Hololens肯定是AR界的标杆,抛出来说搞定一个超过它,不现实。另外一方面看到AR是人工智能的分支,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垂直化、碎片化,站在这里我敢说,微软的老总在这儿我也敢说,你觉得你人工智能解决问题吗?这点非常明显的。现在对于AR人工智能对垂直领域进行优化,垂直方向上是可以落地可以产品化,这一点AR的特点也是给很多创业者一个机会,阿尔法狗很厉害,你让阿尔法狗辩花它行吗。

第二,作为中国人不要太自卑,我们团队四位合伙人三位在美国待十多年的海归,包括我自己,中国人是聪明的,为什么惧怕。人工智能或者是计算机识别大会上,绝大部分是华人面孔,中国人和犹太人数学都很好,人工智能这一块不怕,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积累。

第三,数据,现在人工智能最后是数据推动,你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在人工智能效果上达到很好。中国人脸简单的识别,不管说从合作方拿数据,还是对方,差异化和地域化有很多的机会。再回到传统市场文化差异,包括有些市场对中国有些敏感,比如军用警用对外国是屏蔽。综上所述,我们市场定位差异化、技术差异化以及你的产品,大家不要惧怕,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机会是很好的。

叶晨光:我先说为什么做AR再做VR。谁都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媒体炒作VR先起来。如果Oculus不是被Facebook买了,是AR火还是VR火?再假设一个问题,谷歌说不是小三毁了我的事,有些事情是实事决定,我们为什么做AR,跟这些没关系。原先创始人的性格团队核心力量还有跟我个人看AR、VR产业点不一样,我看AR点有大数据的交互,有大数据后面的支持,有实时联网的功能,VR相对室内场景的东西,目前在娱乐、直播泛娱乐状态,我个人喜欢能增强我个人功能的东西,比如手机,你可以打电话给你千里之外的母亲,它可以增强你的功能,比如说平衡车可以增强你行走的功能,汽车让你跑起来,孙悟空怎么到火焰山是请土地公公出来,是因为他没有大数据,当时推这个产品的时候,Oculus我也看,也在选择方向,当年(吴友明)说你做VR,我投一百万,但是我说吴妈,AR前景更好一点,因为它跟大数据有交互。还有包括我们团队。为什么?VR这个设备不完全是手机改出来的东西,Oculus像谷歌眼镜这样的产品是安卓phone,今天上午浩基先生说了增强现实,戴着谷歌眼镜是不是替代手机功能,工信部如果没有一个条例说头戴式设备没有多少距离不允许内插SIM卡,我们的眼镜就能插SIM卡了。我相信给用户带来大数据服务,便携式的,第三方应用更多,你拿iphone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增强现实第一代完成这些功能,只要未来我们一起来努力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个产业方向是我们可以把握住的,特别是CPU,制造工艺、外观,我觉得达到最基本,比如普通眼镜造型,包括价格下去大家是愿意买的。这就是当年我为什么先做AR,你为什么还有VR的产品,我们觉得VR是我们公司本身在原来定位谁先走谁后走的问题,今年7月份会发布炫镜,虚拟互动方面。

龙兵华:你理想中AR的产品会是什么样?

叶晨光:目前来讲可以做到或者现在技术刚刚能达到你脸上这副眼镜很普通到看不出来是增强现实眼镜,但是提示很多信息,晨光讲完已经结束这个话题。

龙兵华:刚才说的风口,因为有Oculus出来或者有微软Hololens出来谷歌眼镜出来,这个行业资本涌进来了,人才涌进来了。这一波浪潮什么样的因素决定我们不会飞着飞着掉下去的那只猪,资金团队,那些是最重要的。

刘俊峰:我比较同意叶总的观点,AR和VR都是不错的方向,只不过说最近VR比较火。有一个报告,VR/AR有1500亿全世界的总盘子,20%是VR,80%是AR,AR是很大的未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个人看好这个方向,它是一种人机合一的一种感觉,你以前你用一个手机都是你主动去做各种命令它接受,现在完全不一样。

龙兵华:成功的话,不要飞着飞着掉下来,是技术还是哪个方面。

刘俊峰:所以这一块,也不能完全按照大家都愿意做的方向,也许大家暂时还不是那么热的,其实它反而走起来更稳,比如说你这个产品以及你配套应用,你是有明确的客户,你比如说我们推出的运动,AR运动智能眼镜,针对户外运动,骑行,骑行双手扶把,根据这个推出来相应的语音就能操控,我就能显示我的心跳。

龙兵华:你是方向性差异化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未来是不是能飞得更远。

覃政:头戴屏幕化是未来的趋势,任何致力于把屏幕往人头戴上的技术未来都有发展空间,这个风是不会停。大家在飞的时候别大家作死就行了。

廖春元:刚才这些因素都重要,综合的,任何单一因素摆在那有问题。你做猪的时候,你顺着风飞。这点回答,AR这一块还是有点心得,我本科就是在清华人机交互研究所当时是出于兴趣参加,20年以后天天讲人机交互还是很有趣,20年前没想那么多,但是20年后是发展的一部分。有些因素也是机缘,开一个玩笑,跟美图蔡总聊过,他40岁以前是 比较信人定胜天我想要怎么怎么样,40岁以后他觉得我比较信命,我觉得是一种心态。很多时候顺势而为,刚才看到的因素在教科书上在投资人这儿都能看到很多东西,在努力做就行了,最重要还是心态,现在有这么多资源投进来不要浮躁,是要沉下心来,这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机缘最后落到内心的沉静,做事情就成了。

龙兵华:我相信来的人是创业者,想创业或者想投资想跟这个行业发生关系的人,我想请在座各位大家简短一点给后来创业者大家作为先行者一些建议,你们建议进到VR领域应该做什么。我们从ARM这边开始。

李陈鲁:两句话,第一句话不要怕,刚才谈很多差距的问题,我在这里首先郑重声明,ARM角度提供给中国和世界提供的芯片技术是一样的。第二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打个比方,硬件比较好,软件上面花了很大的优化价值就会低一些,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事情会变,机会一定会有。

另外一点,我比较同意早上的观点,我们还是需要思路拓宽一点百花齐放,不要盯着已经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小小的不起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当中引起很大的变化。

最后一点,从ARM本身,可以看ARM历史,我们的产品不是在所有时期最强,但最后我们成为最成功的公司。再比如苹果,大家做有血有肉的产品,并不是像我们做芯片,最终要放到消费者的手中,优秀产品的设计,AlfaReal很漂亮的眼镜有很大的不同给别人的体验,这是最重要的。

王洁:首先我觉得很清晰明白虚拟现实跟增强现实仅仅是一个技术,这个技术是可以跟很多的行业相关联,我想说当下在整个VR也好或者AR这条创业路上要选择就跟我们买房子一样,有三个关键词,地段地段地段。其实在当下整个VR/AR创业当中依然是三个词,方向方向方向。这个方向是要根据每个人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擅长的地方因地制宜,你到底擅长什么?为什么可以这么来说?每个人擅长领域都不一样,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时候可能硬件很热,因为这个时候内容比较好拿钱所以我选择了内容,所以我选择了硬件。而是应该说,因为我现在对整个VR在房地产行业,对房地产足够熟悉,我觉得VR这项技术可以解决房地产目前在营销设计上的某些痛点,这些痛点是用户真的所需要,这样虚拟现实跟房地产的结合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向,但这个方向是不是适合你?就需要看看你在这个专业或这个领域里你是不是有你独到的地方,我觉得方向是现在所有从业者,方向是你的心里,而不是市场这边,整个大方向是没错的。

叶晨光:基本上同意王洁说的,你擅长什么再做什么,基本创业方向大不了硬件软件还有内容平台,如果你是背景是做手机出来做硬件出来可以考虑做下一代的智能穿戴设备,做硬件,硬件特别多,如果你天使轮没有一两千万就不要烧它,软件像Oculus都可以去用。内容平台,兰亭数字也是创业公司,他们一直从航拍开始,他们很擅长360拍摄内容,所以现在进入影视进入现场直播包括直播技术,我觉得这是可以去的,还是看你感兴趣什么,这个方向没有数一数二大产业出来,融资把这个做大就有机会。

廖春元:细节市场看自己擅长的东西,还有一点,其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有点误导,现在很多小朋友,本科没毕业创业,我觉得是有些危险,很多时候创业是综合的,你技术的壁垒、市场壁垒包括你个人的为人处事积累是需要时间。我觉得年轻朋友们在学校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东西,工作的时候根据爱好兴趣选择到大公司或者我们创业公司锻炼,有积累之后再做你们自己的事情我觉得靠谱一点。

覃政:我特别同意廖总说的,硬件浪潮已经起来已经过去了,你现在再做硬件很危险了,那现在这个阶段是不是适合做内容,其实也不是,你真正拿虚拟现实做出来真正比较好用而且普世性的应有没有出来,你在移动互联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备,你在微信上面做公众号你都能挣很多钱,基础设施完备情况下才会有百花齐放,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还在迭代情况下,除非你有很好资源不然很难做好,现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创业公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国人特别喜欢自己立一个山头拉虎皮创业,而不是一帮人凑起来做伟大的事情,国外有很多牛人喜欢凑起来做一件事情,使自己价值最大化。

刘俊峰:首先你要喜欢热爱这件事。第二,你要坚持,其实就像我们AlfaReal运动智能眼镜,我们有一个口号激励自己也跟大家分享这个观点,为热爱和创造而设计。

龙兵华:时间关系我也不总结了谢谢各位到场的嘉宾,也谢谢各位的耐心。

圆桌论坛:硬创者探讨2016年VR/AR生存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