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前瞻(公众号:robot_pro)
作者 | 许丽思
编辑 | 漠影
机器人前瞻5月28日报道,今天,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仙工智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第8家以18C赴港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
仙工智能成立于2020年,至今已完成四轮累计约2.8亿元人民币融资,股东包括普洛斯、华创资本、科沃斯、IDG、赛富资本、浩澜资本、远桥资产、洪泰基金等多家知名产业和财务投资人。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仙工智能在2023-2024连续两年的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球首家规模化的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其中,仙工智能2024年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的市占率为23.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仙工智能的控制器适配超过300种零部件,并支持超过1500家集成商与终端客户。
截至目前,仙工智能已有超过1000个机器人款型通过其平台部署,覆盖3C、汽车、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半导体、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超过20个细分行业。
仙工智能创始团队均来自浙江大学,其中,创始人兼CEO 赵越曾放弃医学专业转攻智能控制,两次率队斩获 RoboCup 世界冠军;联合创始人王群、叶杨笙均来自浙大,分别在硬件架构与软件系统领域拥有十年积累。
一、三年营收近8亿元,年增长超35%
2022年至2024年,仙工智能的营收分别为1.84亿元、2.49亿元和3.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7%。
▲仙工智能营收、净利润变化(机器人前瞻制图)
同期,仙工智能的毛利分别为8628.9万元、1.22亿元、1.5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6.8%、49.2%和45.9%。
在亏损方面,仙工智能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3226万元、4770万元、4231万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075万元、2091万元、1063万元。
仙工智能的研发支出分别为3931万元、6374万元、7131万元,占同年收入的212.3%、25.6%、21%。
截至目前,仙工智能在国内拥有174项注册专利,在其他国家拥有4项注册专利,其中53项为发明专利。
▲仙工智能研发投入变化(机器人前瞻制图)
二、六成收入来自机器人,提供超千款机器人产品
仙工智能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三大部分:机器人控制器、软件、机器人。
1、SRC控制器
SRC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集成了感知定位、智能决策和运动控制模块,具备SLAM、自然环境导航、环境感知及避障,视觉语义识别及操作、机器人及模型参数配置等功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控制器适配超过300种零部件,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自己的机器人,无需关注机器人的复杂原理和零部件适配,显著提升开发效率。
2、软件
M4智能调度及智能管理系统集成先进智能调度、运筹优化算法及低代码引擎,可以高效指挥大规模机器人队伍完成任务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
Meta-World可视化软件,通过3D渲染和可视化技术,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孪生体验,提升监控与控制效率。
此外,为加速智能感知、决策及控制领域的机器人AI模型的训练和测试,该公司还基于世界模型构建了仿真平台,并可为智能机器人操作构建虚拟环境,支持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数据的生产。
3、机器人
该公司的星云(Nebula)系统提供精选超过1000款搭载SRC系列控制器的机器人,涵盖轮式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狗、顶升机器人、搬运智能叉车、堆高智能叉车、平衡重智能叉车、料箱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全地形机器人等多种类型。
通过星云系统,客户可以像选配汽车一样直观、便捷地配置满足其功能、零部件、外观等需求。
2022年至2024年,仙工智能来自搭载了SRC系列控制器的机器人的收入占据了年营收的绝大部分,分别为1.02亿元、1.49亿元、2.3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5.6%、59.8%、69.5%。
同期,来自机器人控制器的收入分别为4692万元、6606万元、574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5.5%、26.5%、16.9%。
另外,仙工智能少量收入来自软件及配件的销售。
三、内地市场占据超八成营收,客户集中度较低
2022年至2024年,仙工智能来自内地的收入分别为1.68亿元、2.01亿元、2.9亿元,占比分别为91.1%、80.9%、85.5%,占据营收的绝大部分。
2022年到2024年,仙工智能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940万元、人民币5170万元及人民币6330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1.4%、20.8% 及18.6%。
同期,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90万元、人民币1820万元及人民币3550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5%、7.3% 及10.4%。
仙工智能的主要供应商为制造服务及零部件供应商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其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为人民币5450万元、人民币5070万元及人民币7100万元,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55.6%、40.1%及38.7%。
同期,仙工智能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人民币1600万元、人民币1840万元及人民币2900万元,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的16.3%、14.5%及15.8%。
四、创始人弃医转攻智能控制,核心团队均来自浙大
仙工智能创始人兼CEO赵越,在机器人系统架构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拥有十余年经验。赵越最开始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八年制医学班的成员,同时攻读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课程。后来,赵越在第五年退学,重新考入浙江大学智能控制研究所,攻读智能控制领域硕士研究生。
赵越曾两次作为队长带领浙江大学团队获得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世界冠军,他主导研发了SRC系列控制器,持有36项发明专利。
▲仙工智能创始人兼CEO赵越
联合创始人王群,在机器人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及系统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拥有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士学位及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王群曾带领团队推出了智能叉车解决方案、基于机器视觉的仓储管理和星云系统。
联合创始人叶杨笙,在机器人系统架构、机器学习和软件工程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其拥有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学士学位及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作为核心研发领导人,其领导了仙工智能关键软件,包括Robokit运作系统、Roboshop、RDS、M4智能调度及管理系统、Meta系列可视化软件和星云系统等的开发。
以下为招股书所显示的董事会成员:
结语:降低机器人行业门槛,挖掘万亿市场新机遇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发展强劲,但是工业智能机器人行业中依旧存在机器人开发门槛高、获得门槛高、使用门槛高的痛点。另外,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庞大且资源分散,下游集成商数量超万家,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机器人难以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