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晓寒

在当今的各类科技展会与活动上,VR头显有着很高的曝光率。相比之下,而其孪生兄弟AR的出镜率则要低的多,除了微软Hololens之外,国内从事AR眼镜研发的科技公司并不算多,经常露面的无外乎就是亮风台、影创科技等公司。

在今年四月份由智东西主办的VR产业峰会上,我们留意到了一家名为悉见科技的公司,当时其还没有推出任何产品,网络上关于他们的资料也非常之少,只知道其方向是从事AR眼镜研发。然后就在前几天,悉见科技的CEO刘洋与我们取得了联系,表示其产品即将于今年12月进行量产,其研发速度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随后,智东西与刘洋及其创始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悉见科技的发展历程、刘洋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其首款AR眼镜的商业化尝试进行了探讨。

刘洋:从北大学霸到技术强将

见刘洋的第一面是在他们公司的大办公室里面,他端着一个MacBook Pro跟两位同事在讨论方案。刘洋很瘦,站在他那两个同事旁边的时候腰挺得很直,再加上裹在裤子里的白衬衫与一本正经甚至是有些严肃的表情,那一刻我觉得这是一个严肃、“冰冷”甚至是有些“严厉”的军队领导类的人物。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您好,欢迎来到悉见科技…”,然而当刘洋对我说出第一句话之后,我对他的上述印象就全部被逆转了。刘洋讲话的语速不快,并且声音很柔。他讲每一句的时候都会盯着你的眼睛看,并且面带微笑——这是一个外表冷酷而实际却非常和蔼的人。

刘洋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数学老师。我上学时候碰到的数学老师们有一些共性,就是比较严厉、冰冷且不喜欢多说话,而刘洋也说他是在父母的巴掌下长大的。当然,数学老师们会有些严厉,但是刘洋小时候吃的这些巴掌让刘洋的数学成绩一直非常突出,并最终成就了刘洋今后的人生道路。

高三那年,刘洋就由于数学成绩突出,甚至偶尔会给班上的数学老师讲一些难题的做法,因此被称为班里的数学权威。剩下的故事不用多说,高考之后刘洋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并且还是他们县城里当年唯一一个考上北大本部的人。

进入北大之后,刘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计算机系。当时的选择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机未来的预期,而是因为对电脑游戏的好奇,随后又因为成绩优异,刘洋直接被保送为研究生。同样也是因为对电子游戏的好奇,刘洋选择了在北大ICST CG LAB实习,并在读研期间主导了实验室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数字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普通相机拍摄的照片来为建筑物进行实时3D建模与渲染。

“他非常聪明,在研究生时就在Siggraph Asia上发过文章。”在问及对刘洋的看法之时,悉见科技的的联合创始人王义这样对智东西说道。据其介绍,在上述数字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中,刘洋结合了C++/CG/CUDA编程搭建了CPU+GPU并行流水线,实现了实时双目立体渲染,渲染速度到了的大幅提升,并因此在Siggraph Asia上面发表了文章。

研究生毕业后刘洋先去了网易有道的mobile team,做了网易八方,网易饭饭等产品。据刘洋介绍,在网易八方的一个版本讨论上面,刘洋提出了“滤镜”的设计,那个时候各类照片美化美拍的软件还并未流行,他在没有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用专业软件模拟处理、吸管辅助画出色值变化曲线、写数学公式模拟曲线、编写代码实现公式,在一周内实现了几十种的滤镜效果。

刘洋一直都觉得任何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想要上量,都绕不开高并发的问题,所以在网易有道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刘洋又来到了小米。他与另外一位同事从零起步做了小米推送,并且做到了数千万的同时在线。之后他又自行开发了名为MAMPA(xiaoMi Asynchronous Message Processing Architecture)的高并发架构,应用在了米推、米云等小米的信息系统上面。

刘洋对自己在小米的经历还是很满意的,据称在小米推送同时有上千万在线用户的时候,他们这个项目还受到了雷军的重视,而刘洋自己也经历了从团队中唯一一个工号数百开外的新人到除Leader外最资深元老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预计自己以后的工作将会变成:维护、修补、升级的模式,而当初加入小米的原因就是为了“加强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技术能力”,刘洋觉得是时候去学以致用了,随即离开了小米。

创业历程:从CTO转型到CEO

悉见科技成立于2015年12月,加上刘洋共有五位联合创始人,另外四位创始人的构成很整齐,有两个是刘洋的大学同学,另外两个则是刘洋在小米的同事。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刘洋说自己选择AR领域进行创业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本科学的计算机,之后在实验室研究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图像,随后又主导了一个3D建模的数字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网易又研究过照片滤镜,再加上VR/AR的概念在2015年左右又成了资本与媒体热炒的一个风口,刘洋觉得时间到了,但是离开小米后的他并没有直接创业,而是以联合创始人兼CTO的身份加入了校园生活服务与交易平台——送姜。

在送姜时,刘洋一方面负责产品的架构与开发,另一方面也帮助CEO整理商业计划书推进融资。刘洋说送姜项目是他的创业启蒙时期,他在这里完成了工程师思维向着产品思维与创业思维的转变,所以在送姜团队获得了数千万Pre-A轮融资并逐步走上正轨之后,一直对AR饶有兴趣的他选择了离去,创立了悉见科技。

“他的转型还是挺成功的,他知道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且能够带领大家迅速推进。”悉见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刘洋在小米的同事邵华强这样对智东西说道。邵华强之前也曾创过业,用他的话说叫做趟过里面的坑,“所以我知道一个CEO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在邵华强看来,刘洋就是属于那种非常适合做CEO的人,聪明、善于学习、节奏感强,知道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且能够用梦想的力量去凝聚和激励团队。

悉见科技成立后,刘洋身边还需要一位懂硬件生产与供应链的合伙人,而在中国移动工作多年且是刘洋大学同学的王义是一个最佳人选。但是由于王义在中国移动的工作相当不错且十分稳定,他的家人并不是太赞成他去创业公司,引入硬件合伙人一事陷入到了一种纠结的状态。

最后,刘洋又见了王义一面。“他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回忆起自己最终走出纠结并以联合创始人兼硬件研发VP身份加入悉见的关键原因,王义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就这样,刘洋用梦想和AR的美好前景迅速招来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在2016年3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之后,悉见团队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首款AR眼镜X1工程机的研发项目,并于2016年8月完成了该工程机第一版的研发工作。据刘洋介绍,悉见团队目前已完成X1DVT(设计验证机)的研发工作,并在文化部每年一届的文化旅游国际展——2016年这届是圆明园主题——上参展。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此外,刘洋还表示他们的首款产品在下月就会进行小批量的试制,并将在12月进行量产。从4月份启动工程机的研发,到12月份量产,悉见团队的产品推进速度还是很快的。那么为什么能够快速推进?悉见团队的几位创始人给出了如下几个原因。

刘洋认为悉见团队能够做到快速推进主要还是因为团队的技术储备足够丰厚。刘洋自谷歌眼镜于2012年诞生以来就盯上了这个方向,他一直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在业余时间进行了很多预研的工作。此外,悉见将近20多人的团队中,除了运营和商务合伙人,其余都是技术人员。

“产品的推进都得靠人,而人足够优秀的时候速度自然就快了嘛。”刘洋说道。

“频率,我们都在一个频率上面。”邵华强则提到了团队沟通问题。据他介绍,悉见团队在找招募新员工的时候对技术的要求极其严苛,一般都是面了很多人才能招来一个人。例如当时在招聘设计师的时候,刘洋甚至面了将近一百个人。正是这种对于个人能力的高要求,才使得“大家都能听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降低了沟通成本。”

不过王义给出的原因则更有乐趣,他说悉见的快也源于刘洋的一个爱倒数的“臭毛病”。据他介绍,刘洋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会给每个人的工作设置一个dead line,并且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在公司的微信群里发一下今天的日期。“他什么也不说,就是发一个日期,或者是发一个还有三天,还有两天的消息。”王义说道,“虽然啥也不说,但是每天的倒数确实也让我们觉得挺紧张的。”

商业模式:在废墟上重现的圆明园

智东西去悉见办公室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他们即将量产的AR眼镜,刘洋称其DVT(设计验证机)还在深圳,需要在即将展开的圆明园数字展上才能体验。

但是我也体验到了一款很早期的工程机,能够在眼镜上显示电话通知、导航等信息并拥有人脸识别功能。但是由于是早期产品,所以其显示的功能和界面更多的都是demo级别的水平,但智东西也发现其产品的清晰度相当不错,FOV视场角也比较大。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据刘洋介绍,其即将量产的正式产品会采用AR一体机的设计,搭载了一个2.0Ghz的处理器,拥有大约40度的FOV视场角,支持双目立体画面,分辨率为720P。

据刘洋介绍,其即将量产的正式产品也会采用AR一体机的设计,搭载了一个82.0Ghz且支持GPU的处理器,升级了光学系统,拥有大约40度的FOV视场角,支持双目立体画面,分辨率为720P。此外,悉见团队也为其配套开发了一个基于安卓的XIUI系统,在整个技术栈上做了重新的定义和优化。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虽然刘洋称这款产品在参数和体验上比其他竞品更具优势,但是他们并不准备马上将其卖给消费者,而是走了一条B2B2C的路子。

刘洋认为,不管是VR还是AR,其在消费者市场的知名度与接受度并没有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推出面向消费者市场的产品并不能保证公司拥有一个正向的现金流。正是基于此,他们将目光转向了B端。虽然B端包括很多企业以及行业用户,但是刘洋认为给企业或是行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肯定会是一对一定制,而一对一定制模式的缺陷在于没法快速复制,在未来不具有爆发性。

在这样一种面临C端用户不达时机,企业和行业用户未来乏力的情况下,刘洋他们想到了景区。“在过去,景区都需要人来当导游,而导游的做法其实就是指认景点以及进行语言介绍。”在刘洋看来,AR眼镜能够做的更多,在指认景点,播放语音之外,还能够播放介绍视频并且展示虚拟的3D内容,例如在悉见给圆明园数字展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当用户带上眼镜看着遗址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在此基础之上生成之前建筑的虚拟模型。

悉见拿下的第一个订单来自于道教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齐云山景区。具体的做法是悉见为齐云山提供一定数量AR眼镜,并未其开发配套的软件内容与管理系统。当游客带上AR眼镜看着景区中的景点时,眼镜中会播放语音、视频等介绍内容。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景点,悉见团队还会为其制作虚拟场景进行展示。此外,刘洋称悉见团队为景区提供的管理系统也非常便于景区管理方使用,他们可以自行在后台为景点更新语音、视频与图片内容。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

在营收方面,除了为景区提供的全套解决方案的费用之外,悉见方面与景区还会在AR眼镜的租赁收入上进行分成。刘洋称如果全国的数千个高星景区中有1%采用悉见的方案,那其一年就会有数亿元的收入。

结语:相信AR前景

其实在今年夏天,智东西就与刘洋取得过联系希望对悉见进行采访,但是被刘洋婉拒了。他当时说悉见是一家比较低调的团队,在产品还没有出来之前并不想向外界发声。而刘洋也告诉智东西说悉见团队的成员经常7天 X 12小时的工作,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刘洋将他们“赶出”办公室才能下班,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了悉见团队勤奋务实的作风。

通过与刘洋及其创始团队的沟通,也让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低调务实团队背后的创业故事与商业化尝试,在临走之时,我问刘洋怎么看待AR市场的发展前景,他笑着说,“高盛那篇VR/AR报告里的数字,我是相信的。”


硬创先锋

挖掘全球最具潜力的硬件创业项目

项目投递:微信添加hawkren001

从小米离职创业 8个月量产AR眼镜 他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