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寓扬
3月初,上海滩,在智东西主办的GTIC 2018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上,32位大咖齐聚,围绕AI芯片、技术、应用“华山论剑”。大会吸引了来自产业各界超一万名观众报名参与,9日当天早上7点就有观众排起了长队,参会人数比预计翻了3倍,现场火爆不已。
其中,AI芯片应用的一个核心场景就是智能家居、消费电子领域,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标准组副组长施羽暇的主持下,启英泰伦董事长何云鹏、中科创达CTO邹鹏程、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COO 杨懿、灵隆科技CEO魏强、速感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张一茗围绕“AI芯片驱动家庭交互革命”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几位大佬思想碰撞下,为我们从产品、技术、芯片等维度呈现了他们眼中的家庭交互革命,以及AI芯片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加速。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标准组副组长施羽暇、启英泰伦董事长何云鹏、中科创达CTO邹鹏程、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COO 杨懿、灵隆科技CEO魏强、速感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张一茗)
一、AI引领家庭交互革命
人工智能在历史上经历了三起三落,而当下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兴起得益于算法、数据、算力这三驾马车的共同推动。相比互联网这种融合性的技术,AI更加是一种渗透性的技术,会以AI+行业的形式跟交通、家居、制造、医疗、金融等各个领域相结合。其中家庭就是AI落地的一个重要场景,近两年智能家居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如何看待当下这一波AI浪潮下的家庭交互革命成为首先被讨论的问题。
启英泰伦董事长何云鹏围绕这一波AI浪潮和前面的差异展开论述,他称前面的几波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主要讲的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解决的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就好比高速公路提供的基础条件。而现在的这一波人工智能则是直接赋能设备,直接拉近了与用户的关系,比如智能语音能够直接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以及为社会赋能。
AI的浪潮给中科创达CTO邹鹏程的感觉和10年前围绕移动操作系统创业时的感觉极像,凭借智能手机的热潮,中科创达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今天3000多人的规模。现在他认为AI是手机之后的第二股“风”,但比前者更加强壮。
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COO杨懿从家庭场景的维度谈到,AI使家庭场景真正开始串联起来,这是家庭从去年到今年最大的趋势。具体而言,以前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是连接、低功耗、成本等问题,而最近这几年真正在提场景的概念,即通过家庭场景、家电设备之间的联动,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优质的家居体验。比如将AI技术添加到你家的摄像头中,它就可以识别出你家里是谁回来了,家里人的喜好是什么,你需不需要听音乐,如果不是你家里人在尝试开锁是不是要告诉物业,这些都需要AI技术的应用、云端的连接、设备的互联。
灵隆科技CEO魏强肯定这一波AI浪潮对智能家居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当下智能家居的兴起有三个关键因素:首先在硬件方面,包括AI芯片、物联网芯片、AI模组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为普通产品应用提供了性能与价格上的优势;其次,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语音和图像技术的成熟,为家电设备提供了很好技术支撑;第三,在上一次浪潮讨论更多的是智能家居的标准,但这次浪潮中无论是像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海尔、美的等传统的家电公司都更加关注实现信息化,把很多标准问题先放到一边,先把各种各样的平台搭起来,同时保证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样就可以做到各个设备之间很好的互动,并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此外,AI的到来,语音、视觉技术不断走进设备,丰富了人机交互的维度。速感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张一茗从这一维度谈到,现在我们通常会把语音和图像的能力引入智能设备中,很多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兴起也让交互变得更加多元。在智能设备上加一个摄像头,还可以从之前的被动接受指令,到现在逐渐主动观察世界获取世界中的信息,增强人机之间的交互体验。
二、把摩尔定律带入智能家居行业
随着语音交互进一步落地,以及智能音箱等的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家庭对于终端侧AI的需求也呈现出来,那么AI芯片在智能家居行业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让我们听听这几位大咖怎么说。
“芯片公司一旦加入到某个产业,就会把摩尔定律带入这个产业,加速产业的发展”,启英泰伦何云鹏谈到了芯片行业每18个月计算性能就会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成本也会降低一倍,他称这意味着随着AI芯片的不断迭代,家电行业也会快速发展,老百姓可以更低成本的使用AI的功能。
而AI芯片在涂鸦智能杨懿严重则意味着创业公司的机会。他表示,放眼十年前看半导体行业,没有人会认为这个行业还会有创业公司的机会,因为从科学预算来讲无论是计算规模、资金规模、通用化都走到了极致。但因为AI的出现让很多场景碎片化了,例如公寓里的算法跟别墅里的算法可能就很不一样,这就意味着碎片化的场景带来碎片化的芯片需求,很多创业公司的机会就来了。
灵隆科技魏强则从产业链演进的维度探讨了AI芯片对智慧家庭的推进。他以叮咚音箱为例讲到,最初在做叮咚音箱的时候,当时所有的芯片、CPU、音频处理模块等都是从别的产品“借”来的,从平板、电话会议系统、普通音响那里组合起来的。但是经过快三年的发展,他很欣喜的看到市面上很多专门针对智能音箱的芯片出现,能够感觉到近两三年AI芯片的发展为智能音箱、自动驾驶、摄像头等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技术保障。
速感科技张一茗更多的是站在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维度谈到,AI芯片对家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很多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放在本地进行处理,而不至于传到云端出现事故,尽管出现事故的概率也非常微小。因此他认为AI芯片的兴起决定着智能家居是不是真的能够被大众接受,真正做的更好。
此外,中科创达邹鹏程则从操作系统厂商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出发道出了最真实的感受,对AI芯片的需求是应用驱动的,由于场景的碎片化,不管是实时性还是功效性能,很难有一款芯片能够适应所有的场景,这也是需要行业去携手解决的问题。
三、围绕AI“百家争鸣”
由于几位大佬来自产业链不同领域,涉及AI芯片、操作系统、计算机视觉、硬件产品等各个维度,他们结合自身以及AI目前的发展、应用,开启新一轮的“漫谈”。
其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现在一些人认为AI还存在大量泡沫,今年有可能会是去泡沫的一年(倒闭),涂鸦智能杨懿就此抛出观点:有没有泡沫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现在的真正产品来看,无论成败,早期的探索者都是AI发展进步历程上重要的构成力量。
关于AI的泡沫问题杨懿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他抛出两个看问题的维度,一个是植入进产品中的算法、功能有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另一个是设备对芯片、计算能力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只有当你的能力触达消费者的甜点的时候,所有人才会为人工智能买单。其言外之意今天的AI产品并没有到达引爆点,无论是消费者的体验还是消费者预期都有待改变。
但他话锋一转,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的参与,没有那么多人在细分领域的探索,究竟哪一个智能化的功能或者场景能够打动消费者呢?这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一定要有很多人去试错,我们才能够知道哪些产品能够打动消费者。正如如果不是亚马逊引爆了美国的智能音箱市场,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做NLP(自然语言处理)一样,只有行业更多资源的注入,最终才能够打开消费者那一扇窗户。
灵隆科技魏强则从产品维度分享了AI这是智能音箱的一部分,打造智能音箱需要产业链思维的观点。他谈到,从语音识别技术来讲,大家都能够做到95%以上,微小的差距在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也并不是特别强。除了AI技术外,无论从前端的交互逻辑、用户体验,还是后台的内容服务、产品外观设计等都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他举例到,当你对智能音箱点一首歌而点不出时?真的是语音没有识别吗?很有可能是后台的内容没有跟上,所以做AI产品不仅要把一个点上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把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此外当前的AI技术也无法做到电影中人与机器之间无所不能的对话,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先在几个场景进行深耕,把用户体验做好。
中科创达邹鹏程也带来在AI操作系统方面的预测。他讲到,一般每隔十年左右都会有新的OS出来,1996年是Linux,2008年左右是iOS和安卓,再推10年就是2018年了。但实际上现在出现了一堆AI操作系统,并且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模块化,因为计算力的提升对模块化架构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他预测到,2020年应该会有所谓的IoT OS出来,并且跟大家对操作系统的认知会很不一样。
结语:AI战胜人类?NO!
在最后以AI会对人类的影响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结尾时,启英泰伦何云鹏和涂鸦智能杨懿带来相似的观点,认为科技革命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把社会顶层人士才有的生活品质下方的平民,让人们更低廉的享受AI的赋能。
而其他人对AI的发展也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灵隆科技魏强认为AI将会取代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拼”的将会是创造力。中科创达邹鹏程则把AI形象的比作原始人拿的骨头,把它当做一种工具来看待,尽管当下面临很多技术、安全、性能等的挑战,但最终会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创造更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