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寓扬
一位电视圈打拼十多年的沙场“老炮”,历经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浪潮,站在AI时代的高点,向我们讲述着电视行业这些年的“打怪升级”之路:
第一条路是电视外观的演变,尺寸越来越大,从32吋到40吋、49吋、55吋、65吋,再到70吋以上;另外一端是机身越来越薄,超薄、无边框之类的概念在越来越多的电视上涌现,尽管电视越来越像艺术品,但这条路也似乎已到尽头,再走下去就是大量成本的增加。
第二条路是显示技术的升级,电视的分辨率从标清到720P、1080P、2K、4K不断提升,再走下去行业也是困难重重。
第三条路是芯片上演的“摩尔定律”,电视机芯片也在从单核、双核、四核不断迭代,但越来越多的算力除了不断上涨的成本,似乎找不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电视发展到这一步似乎已像步入年迈的老人,加上全球电视市场趋于饱和并已经呈现颓势的背景下,电视圈这波人坐不住了,活在寻找新的差异化和卖点的焦虑之中。
这时人工智能来了,成为众电视厂家追逐的第四条路。电视厂商极力拥抱AI,尤其是语音交互,甚至有的厂商为了蹭语音热点,重走用手机APP语音遥控电视的老路。
电视这四条路演变到今天,就变成了为大家所熟知的大尺寸、超高清和人工智能。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AI救不了电视!尽管当下支持语音控制的电视已占到出货量近半,但依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一、AI——电视厂商的“曙光女神”
从2014年开始,全球电视出货量已基本保持稳定,市场趋于饱和。从增长曲线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电视行业的颓势。数据显示,2017年更是近年来全球电视出货量的低谷,为2.2亿台,同比增长-3.3%。
(数据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全球电视颓势的大背景下,国内也不例外。据奥维云网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彩电零售销量为4752万台,同比下降6.6%,创近14年来最大降幅。
今年国内市场依旧低迷,上半年彩电市场零售量约2260万台,同比增长3.6%,零售额725亿元,同比下降2%。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的迅猛发展,更是分流了原本属于电视的家庭娱乐功能,这让本就趋于饱和的电视行业进一步呈现颓势。加之电视行业的价格战,这让刚刚经历互联网电视大战的电视厂商,又面临新的焦虑。
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曾告诉智东西,今天硬件已经走到了瓶颈期,现在CPU很强大,内存也很强大,屏幕也走到了技术的瓶颈期,真正的差异来自于互联网服务、来自于AI。电视已经从硬件之争,发展到软件之争、AI之争。
这正暗合前文所述,电视的前三波红利已快消耗殆尽,而当下电视新的红利来自智能化。智能化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化,全盛时期涌现出数十家互联网电视品牌,而今天大多已经离开战场,剩下少数几个玩家与传统电视厂商继续战斗。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已经超过80%。
第二个阶段就是当下的AI与电视的结合。极米CEO钟波曾介绍道,极米无屏电视2017年就内置百度DuerOS语音助手,今年还与百度合作成立AI实验室,探索AI在无屏电视场景的应用。一位方案商也谈到,在电视行业整个颓势的大背景下,电视厂商最大的焦虑,就是寻找新的卖点,实现新的突围。而AI似乎成了那根最容易抓住的稻草,于是行业都大打AI牌。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入口又给了电视厂商更大的想象空间。本就已经占领家庭客厅的电视如果能够跻身家庭的控制入口,不但能实现电视的突围,甚至还能引爆未来家庭。
二、从近场语音到远场语音
国内电视行业拥抱AI这件事,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探索。而去年智能音箱的水涨船高,也将语音交互推向高点。2017年也成为了电视厂商集体AI化的一年。
智能音箱主打用语音代替遥控器以及家庭入口的概念让焦虑中的电视厂商更加恐慌。正在努力寻找新卖点的他们也纷纷跟进,将AI和语音交互当做电视新的突破口,推动电视行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AI进入电视行业, 电视的产业链也随之发生变化。思必驰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柳如峰是一位扎根电视行业多年的“老兵”,他告诉智东西,产业链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长了。比如AI技术与方案公司涌入,由于传统电视厂商在AI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积淀,需要他们将语音技术或视觉技术落地到产品中。科大讯飞、百度、思必驰、声智科技、蓦然认知等AI公司都都是涌入这一领域的代表玩家。
另一方面,整个产业链也开始围绕AI做更多的研发储备。电视的品牌厂商(整机厂)也相继增加了AI部门,探索语音技术的产品形态、软件架构,以及与智能家居的结合等。再比如芯片厂商也会面向AI推出计算力更强的芯片,并针对语音或视觉进行优化。
而在AI应用方面,电视厂商的核心在于语音交互,在AI技术公司以及方案公司的帮助下,企图用语音交互来改变电视行业一直以来的按键交互。AI电视并在近两年呈现了由近场语音到远场语音控制,由电视与控制模块分体化到一体化的趋势。
最初电视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海量的内容资源,使用物理按键的遥控器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随着AI技术尤其是语音识别技术的相对成熟,业界便开始尝试将语音识别引入电视。又由于声学技术不太成熟,远场语音交互的体验一开始并不好,这时语音遥控器便成为了一种选择。
比如小米在2017年3月底推出的小米电视4S仍然采用遥控器这种近场语音交互的方式。相比而言暴风TV则是远场语音电视的早期探索者,2017年5月其便推出远场语音电视,摆脱对遥控器的依赖。
到了2018年,远场语音电视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今年3月份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五代电视也推出了远场语音功能,而其技术方案来自阿里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
摩尔声学是暴风TV远场语音技术方案的提供者,其CEO吕延海告诉智东西,目前电视的远场语音方案已经成熟,尽管相比语音遥控器会略微有一些性能差异,但是并不影响用户的体验,并能够带来成本上的优势。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谈到,尽管语音遥控器的效果更好一点,还有小米这样的厂商坚持做语音遥控器,但是传统厂家则认为语音遥控器没有新意,“行业的认知是,远场语音才是AI”。此外,据智东西了解到,小米下一代智能电视也将支持远场语音功能。
另外一个趋势是语音控制模块与电视的一体化。最初由于技术原因、厂商因素等,远场语音电视会采用分体化的设计,由一个类似机顶盒的模块专门集成语音交互的功能。随着整个产业链进一步打磨,声学技术的提升,一体化正在成为更多厂商的选择。
最初行业多选择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电视的语音控制,但是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一些电视厂商也开始通过百度、思必驰、云知声等公司的技术进行一些差异化的探索。
据思必驰柳如峰透露,今年远场语音交互的电视预计能达到四五百万出货量。如果按国内大体5000万的电视销量来算,远场语音电视大概占据今年电视份额的10%。
如果加上近场语音交互,柳如峰认为今年接近一半的电视都会支持语音交互功能。可见语音交互已经深入电视行业,开始成为智能电视的标配。
三、语音交互仍是遥控器的附属品
尽管语音交互在快速渗透电视市场,并占据了近半数的市场规模,但就电视而言,AI的价值并不大,还停留在实用性的初级阶段。AI也并不能使用户真正脱离遥控器,相比实用性,当下的AI电视的卖点与噱头成分更大。
通过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发现即使是应用程度最高的语音交互功能,不要说取代遥控器,充其量只是遥控器的助手。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语音技术本身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场景没有打通。
核心原因还在于语音识别本身,不论近场还是远场交互,典型的问题就是口音与方言。语音交互的第一步在于语音识别,而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方言众多的土地上,口音与方言成为第一个拦路虎。以在方言语音识别投入最多的科大讯飞为例,其官方号称识别的方言也只有20余种,而中国方言则上千种。
再比如家庭场景中老人和儿童是观看电视的两个重要人群,针对他们的声音能否做到有效识别,也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技术问题外,现实应用场景也存在问题。摩尔声学CEO吕延海表示,除了方言口音问题目前解决不了外,用户真正的使用也脱离不开遥控器。尽管语音控制可以获取互联网上的内容,但是很多电视节目还要通过机顶盒来看(广电内容),并且目前语音控制也不支持第三方机顶盒的内容。
因此,纯语音交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个家庭中,语音交互面临老人、小孩、方言、口音等种种障碍,这就注定了目前语音交互不能为大多数人使用,其角色仍是遥控器的附属品。
四、其他AI功能还在概念阶段
除了语音交互外,AI电视还打出了智能推荐、AI游戏、内容AI化、智能家居等概念,但这些功能在当下仍然是噱头大于实用。
AI、大数据、智能推荐······这套话语是不是很耳熟?但实际来说,目前的电视没什么智能推荐,尽管有一些推荐也并不智能。核心原因在于目前AI电视使用的仍是一个单用户账号,如何基于一个账号体系为全家人提供智能推荐?
想要进行智能推荐,首先AI要能够识别出家庭不同的成员,然后才能算得上推荐。想要实现智能推荐的一条路径就是通过摄像头来实现,通过对不同家庭成员进行人脸识别,然后做一些相关的推荐。
智东西了解到,从去年到今年各家AI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语音与视觉相结合的电视解决方案,但这条路才刚刚起步。另外,在电视中安装摄像头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就是隐私。请问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有一颗摄像头不是不在的“看”着他,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此外有如何保证摄像头的安全问题,一旦被不法组织入侵了又该如何?
思必驰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柳如峰还谈及了通过声纹识别的方式进行智能推荐,他称思必驰的声纹识别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可以通过声纹识别向不同成员推荐内容,预计搭载声纹识别的电视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
AI电视会经常展示影视内容的AI化,来呈现AI带来的用户体验,比如当你看到影视中的某个画面,就可以唤醒语音助手问它,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他还有哪些作品,画面中的那个包包是什么品牌。但现实是影视内容的AI化发展十分缓慢。
一位业内人士称,这可以称为内容Skill的缺乏。其实这项技术并不难,基本上所有的人脸识别公司都可以做,大致技术路径就是,当你问这个人物是谁的时候,后台直接做一个截屏并上传到云端进行比对。
但是核心问题在于做内容AI化没有人来买单,服务产生不了价值,商业就没法落地。因此这一功能就变成了一种Demo展示。
至于智能家居,我们不妨参考智能音箱。一方面是各种标准协议林立,短期内很难打通;另一方面国内的智能家居发展仍相对缓慢,整个市场难以形成较大的需求,电视成为智能家居的窗口短期内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外,关于家庭到底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讨论似乎一直都没停过,想扮演家庭入口的电视,至少还面临智能音箱等其他设备的竞争。
结语:AI救不了电视
可以说,在全球电视行业已经饱和并呈现颓势的当下,AI成为了电视厂商不可多得的救命稻草。但就目前而言,其噱头与卖点的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AI救不了电视行业的颓势。
想要电视行业再度焕发生机,还需要整个AI技术的进步,并与用户体验相结合,真正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体验。而这一步至少还需要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