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勤发布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第二十期,报告针对2021年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它们可能会对全球企业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报告还悉数了由于疫情大背景下社会经济产生变化而引发的若干行业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了它们在视频、虚拟技术、云技术以及体育传媒等领域带来的加速增长。
本期内参来源:德勤
原标题:
《 2021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
作者: 未注明
一、走向智能边缘
智能边缘由数十年的仪表化 、自动化和连接技术发展而来, 正日渐成熟并演进为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能力,并推动全球一些最大的科技和通信企业转型发展。 对此市场预期迥异, 德勤预测到2021年, 智能边缘的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20亿美元, 且保持35%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 电信企业为5G网络部署智能边缘、 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优化其基础设施和服务产品, 都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些高度资本化的企业将率先创建用例和最佳实践, 为各行各业的企业迈向智能边缘奠定基础。 到2023年, 预计将有70%的企业将采用边缘计算执行数据处理。 正如一家领先的GPU制造商所言:“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创建一个规模比目前大数千倍的互联网。”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阻力, 我们仍然相信智能边缘将改变计算领域的格局, 并推动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实现新一代的连接技术和运营效率。 通过让强大的计算能力贴近数据产生和消耗的位置, 智能边缘可激发更大潜力, 在自动驾驶汽车、 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各个领域实现速度更快、 成本更低、 更安全可靠的运行, 加速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
1、 什么是智能边缘?
智能边缘由先进的无线连接、 紧凑的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共同组成, 并部署在使用和生成数据的设备附近。 智能边缘代表着在云计算、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 工业监控、 自动化生产、 效用管理以及电信领域的发展演变与趋势融合。 通过将云计算、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部署在需要快速分析并处理数据的设备附近, 实现对数据的直接处理,或过滤之后仅将最重要的数据传输至核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智能边缘可将云技术引入远程操作,极大地提升操作性能。
人工智能的崛起离不开计算技术的发展, 而这两者正是推动半导体行业发生结构性转变的关键动力。 图形处理单元(GPU) 已经在向数据中心迁移,而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延伸至边缘(涵盖设备),以即时处理输入的数据。通过先进的连接技术——5G和Wi-Fi 6, 往往是两者并用——将上述各项关联 起来, 再借助虚拟化技术在一个由多种动态组件构成的网络上实现服务从云端到边缘的无缝运行。 由此可见, 智能边缘战略的有效规划和实施需要多个生态系统提供者的合作与协调。
智能边缘的兴起可能将推动服务架构的演变, 促使其更注重地点、 去中心化并更加分散。 智能边缘并不会取代云端或数据中心, 而是成为“云端到边缘”整体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一项服务而言, 部分组件将在集中化云端运行, 其他的在数据中心运行,更多的则是在传感器阵列、 自动驾驶汽车甚至数十亿机器端点的边缘运行。 数据操作过程中不同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式、 操作地点, 以及相关操作对连接技术和速度的不同要求, 都有可能改变服务架构,以根据需求来分布组件。
然而, 还有诸多挑战有待克服。 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尚未形成, 互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 目前的智能边缘结合了电信企业、 超大规模业者和技术提供商的解决方案, 需要跨多个领域进行协调与整合才能有效实施。 如何分工? 如何让各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谁来为市场其他各方提供最佳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影响未来数年的格局。
2、 智能边缘的重要性
对于需要数据驱动用例的企业, 智能边缘可提供下列关键能力:
提高带宽的使用效率和网络可见性, 从而降低成本 ;
降低对广域网(WAN) 的依赖将导致连接不良、不可靠甚至丢失, 智能边缘可应对此类情况 ;
通过将更多数据保留在本地, 而无需通过网络将其传输至核心, 加强对数据分类、 标准化、 驻留和隐私的管控 ;
支持低延迟用例和快速响应时间 ;
提高自动化和数据自治水平 ;
有了上述能力, 智能边缘就可以提高各项操作的可见性, 支持更快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响应, 提升自动化水平并构建更动态的系统。 某些微服务需要很低的延迟和高安全性, 例如用于设备访问的面部识别, 则可以在边缘执行, 而无需去云端。 这有助于实现更紧密的决策环, 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和安全风险: 边缘可以向核心发送最重要的数据, 核心则可以管控边缘。
智能边缘可以支持大规模的转型解决方案, 以此推动制造业、 物流业、 机器人技术、 移动出行和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实现重大发展。 以供应链为例,智能边缘可以让其从相对脆弱的线性系统转化为可编程、 快速响应和自适应的数字网络, 通过自我重塑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连接中断。 另一方面, 公共事业和其他同类机构也可以利用智能边缘来连接人工智能无人机, 更快速地识别并解决由基础设施老化导致的风险加剧。 挪威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已经部署了一种远程自动化机械狗, 可以在钻井平台上巡逻, 并目测检查是否有气体泄漏等问题。这些设备可以全天候部署, 以核对和监控资产、 标记问题, 并提醒钻井平台的网络和船员注意潜在风险。
智能边缘在此类操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其中一个例子是用自动化无人机来检查管道缺陷。 借助云端,无人机可以将管道检查的视频存储在本地, 然后返回基站, 并将视频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 通过网络发送的信息可能多达数千兆字节, 需要较长时间。云端将通过机器学习(ML) 来评估数据以查找缺陷,并在发现缺陷后将相关信息发回对应的管道站点以触发响应: 处理缺陷并可能修改管道流向。
有了边缘智能, 云端评估视频所采用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理算法就可以在无人机上直接运行。 无人机不需要扫描并分析整个视频, 而是在视频中一个接近实时的小型缓冲区上操作, 以此识别缺陷。发现缺陷后, 无人机可以立即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处理问题。 只有识别出缺陷的视频帧才会保存在云端, 并置入模型和训练集, 进而更新现场工作的其他无人机, 以更好地识别缺陷。 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分析和传输的负荷, 大大缩短检查与处理的间隔时间, 并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的使用价值——只处理可添加至工具链并提供深入见解和经验的关键信息。
3、 智能边缘的适用对象
智能边缘适用于任何管理基础设施、 网络、 云端、数据中心和互联端点(如传感器、 执行器和设备)的企业。 智能边缘可以支持对延迟要求非常低的消费者用例, 如云端游戏和增强虚拟现实; 支持需要在多个运营和客户领域对大量数据进行整合、 保护及分析的企业应用; 还可以改进用于管控质量、 物料及能源使用的工业流程, 如监控工厂车间、 装配线和物流。
然而,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立即在大范围实施智能边缘解决方案。 对很多企业而言, 需要先投资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随后才能从为数不多的用例中实现投资回报。 但基础一旦奠定,企业就能在未来获得更多机遇。
4、 智能边缘的驱动因素
智能边缘在未来一年将实现初步增长,主要驱动力量包括大型电信企业, 以及超大规模服务提供商、 内容交付网络(CDN) 提供商和科技公司。 这些机构同时使用并销售智能边缘解决方案。科技公司会向早期使用者推广智能边缘组件、 设备和软件层, 同时也借助智能边缘能力来加强自己的制造链和供应链。 无独有偶, 电信企业、 超大规模业者和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不仅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功能, 同时也在扩展自己的智能边缘基础设施, 以推进实施战略计划。 从中期来看, 智能边缘将从早期使用者延伸到制造业、 物流业和供应链领域。
目前, 对边缘计算和智能化投入资金的主要是美国的电信和通信服务提供商。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在线上和线下移动, 以及更加多元的带宽需求涌现,这些网络提供商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管理挑战。 他们正利用智能边缘技术来改造和加强自己的基础设施, 例如将交换中心扩展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和边缘枢纽, 实现5G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EC) 所需的高密度及动态连接, 使用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等解决方案构建更多虚拟化网络。 这些都能为他们的核心业务提供支持, 从而向订阅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向企业客户销售网络。
超大规模云和服务提供商也在迅速行动, 将智能边缘能力引入其由数据驱动的各项业务, 包括用例驱动型解决方案, 例如需要低延迟、 高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汽车和移动机器人; 以及在后疫情时代亟需提升透明度和韧性的制造供应链。 随着针对数据主权与合规性的监管制度开始出现, 智能边缘应对此类要求的能力将被更多机构看重。 有了智能边缘,就可以将数据安全保存在本地, 留在收集数据的区域之内, 而无需发送到国外云平台。 17这将吸引更多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投资, 以借助智能边缘能力, 帮助平台遵守GDPR等监管制度的要求, 包括在本地匿名处理个人信息。
最后, 制造业和移动出行行业(如汽车制造商和代驾服务) 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促进打包式方案和托管服务的开发。 这将使更多企业更容易获取智能边缘能力。 新冠危机的出现加快了向云端迁移的步伐,正在开展第一阶段云转型的企业可以设计出最能满足其用例需求的“云端到边缘” 解决方案。
5、 智能边缘生态系统的参与者
任何一家服务提供商都无法独自创建一个有效的智能边缘解决方案。 电信企业、 超大规模业者、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和科技公司各自提供了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对实施智能边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对这些不同的部分进行协调并非易事: 每家机构都力图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 合作往往伴随着竞争。 因此, 了解这些参与者各自发挥的作用、 提供的产品及其如何应对竞争格局,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智能边缘能力。
电信企业: 助推互联网扩张 。 电信企业在许多智能边缘部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越来越多的大型电信企业开始销售自己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以及企业内部私有网络。 作为边缘生态系统内的服务提供商, 电信企业可以为其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端到端连接, 涵盖光纤、 电缆、 4G/LTE和Wi-Fi, 以及针对5G和Wi-Fi 6的高级解决方案。 电信企业还出租一些能直接接入回程的网络, 并提供场地将边缘设备和数据中心放置在交换中心。蜂窝基站也可以出租基站场地用于放置边缘设备,基站通常直接连接光纤。
电信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 尽管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提高网络的现代化水平, 却仍难以保持在网络连接和通信领域近乎垄断的地位。 许多通信服务提供商通过IP网络提供服务, 但越来越多的超大规模业者和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正在搭建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 虽然如此, 但电信企业能将回程、 5G、 Wi-Fi 6和智能边缘结合起来, 增强托管连接服务能力, 从而在提供服务质量更高的下一代网络方面占据竞争优势。
超大规模业者: 实现全球连接 。 一些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又称“超大规模业者”——提供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 涵盖云服务、企业产能及消费者生活体验等方方面面。 这些企业高度数据驱动, 一方面以此优化并扩展内部运营, 另一方面则通过了解客户和用户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促成持续互动。 超大规模业者通过实施智能边缘, 将其超大规模能力部署到更靠近观察对象和服务企业的位置, 从而达成上述两个目标。
超大规模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 如何与连接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并维持自己对数据的管控。 超大规模网络可能间接地侵蚀通信服务提供商, 尤其考虑到他们将通过自身平台提供连接服务。 然而,构建高质量网络难度巨大、 成本高昂, 大规模网络则更甚, 因此与连接服务提供商合作可行度更高。
随着超大规模业者推进智能边缘部署, 他们将创建新的概念验证和用例, 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市场采用智能边缘。 例如, 一些超大规模业者将语音人工智能作为所有消费者服务的关键界面情景。 这样就能在设备(智能手机、 智能扬声器或汽车)上运行自然语言处理, 而无需返回云端, 可以减少延迟、 防范连接故障和安全漏洞, 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将数据留存在监管辖区内。
对于部署智能边缘能力的企业, 超大规模业者可提供公共云、 在公共云上运行的IT服务和管理解决方案, 以及人工智能。 一些超大规模业者甚至管控着自己的内容交付网络。 他们开发并销售这些智能边缘解决方案, 从而支持自己在云服务、 支付、 医疗保健、 交通、 媒体和娱乐等领域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力争成为超大规模业者。 内容交付网络的开发宗旨就是将内容转移到更靠近消费者的位置, 以加速早期网络的发展。 从这一点看,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一些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正积极寻求并推广智能边缘解决方案, 为此既要与电信企业和超大规模业者合作, 又将与之竞争。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与许多企业关系密切, 并拥有业界最高的质量、 冗余、 安全性和交付能力。 当更多企业需要强大的交付服务能力时, 智能边缘有助于加强交付网络并提高服务质量。 但一些超大规模业者和电信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内容交付网络,目前推动智能边缘发展的领域可能并不需要外部的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 此外, 内容交付网络公司与下一批可能采用智能边缘的行业(如制造业和汽车业) 并没有密切的关系。
技术提供商: 提供硬件及托管服务 。 “云端到边缘” 价值链需要难以计数的硬件组件和软件层为其提供支持。 因此, 技术提供商有巨大的增长机遇, 可将其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数据中心、 网络、内部设施, 以及工厂车间、 智能建筑、 计算机和汽车等端点。
其中, 对数据中心设备和无线网络连接的需求可能特别高。 一项预测表明, 到2025年, 边缘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60亿美元。 26技术提供商可以帮助电信企业将交换中心改造为现代化数据中心,帮助制造企业增强内部设备能力, 并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边缘设备和微型数据中心。 技术提供商还能提供中间件和治理层, 将混合云嵌入无缝结构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边缘也可以部署混合云。
此外, 并非所有智能边缘解决方案都需要5G, 更多的可能是针对用例开发包含Wi-Fi、 LTE和5G在内的混合网络。 这意味着, 一些科技公司可以获得更多无线网络方面的服务机遇。 最新一代的无线网络Wi-Fi 6可提供带宽切片、 更好的电源管理, 并能支持更多设备, 从而实现更加稳健和动态的本地网络。 本地私有网络则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减少对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企业的依赖。
尽管如此, 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边缘市场的地位仍会受到挑战, 例如一些大型客户(包括超大规模业者和电信企业) 在不断构建自己的组件, 以及通过去物质化将硬件变为软件的行业趋势。 但随着市场不断成熟, 技术提供商也可以着眼于第二批使用者——他们没有能力创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一转变可能是迈向工业4.0的又一个里程碑, 而工业4.0时代的新一代“云端到边缘” 架构也将更加标准化和商品化。
半导体企业: 势头仍在 。 在轻量级边缘设备上运行人工智能需要专用的计算解决方案, 如定制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和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 以及提升设备、 边缘设施和微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速度的GPU。 对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需求已显著增长, 并且在未来几年还可能大幅提升。 为满足这一需求, 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正在加快生产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其中一些正在寻求重大的并购交易机会, 以巩固自己在下一波机器智能和计算发展浪潮中的地位。 超大规模业者也在设计自己的专用芯片, 支持其实现最大规模的运营。 芯片制造厂和芯片设计公司也积极应对, 以满足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和持续进行的工业系统数字化带来的需求。
6、存在的潜在阻力
随着智能边缘市场日渐成熟, 挑战也随之而来。 新冠危机就是其中之一: 需求被扰乱、 供应链受阻、盈利下滑、 企业成本上升、 市场前景不明。 此外, 持续的贸易战也导致供应的不确定性上升, 增加了打通供应商网络的复杂性、 成本和时间。 在这种环境下, 需求难以挖掘, 供应变得不可靠。 这些情况将导致对新兴技术的资本支出更为保守。 因为企业可能认为, 与实施智能边缘相比, 增强现有的云能力风险更小, 尤其在需要更多远程和连接服务的危机时期。 在短期内, 构建云迁移的基础架构会是许多企业的目标, 而边缘开发则主要由大型服务提供商进行。
此外, 虽然智能边缘的发展机遇日益明显, 但许多企业可能仍将其视为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投资, 而非推动当前业务发展的具体途径。 实施智能边缘颇具挑战且成本高昂, 通常需要在多个提供商之间进行协调。 与此同时, 标准尚在制定之中, 最佳实践尚不明确, 众多边缘端点的安全性也无法保障。 在经济发展严重受限的时候, 只有规模最大、 最持久的企业可能对未来进行投资, 而即便是这些企业也需要在各个服务提供商之间周旋。
因此, 2021年进军智能边缘领域的将主要是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科技行业和领先电信企业, 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在即将来临的变革浪潮中的竞争优势。 这些早期使用者在未来一年的努力将有助于证明智能边缘的价值。 而未来两年内, 市场即可能筛选出最佳实践, 建立标准和互操作性, 并有可能产生早期企业领导者, 使小型企业更容易采用智能边缘能力。
智能边缘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方——电信企业、 超大规模业者、 内容交付网络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都与智能边缘及下一代“云端到边缘” 架构和服务的成功息息相关。 这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领域, 却已在数十年间仪表化、 监控及自动化的计算和网络发展中积蓄了蓬勃的动力。 随着数字化、 连接技术和数据分析的迅速成熟, 智能边缘已经开始改变一些全球最大的物理系统。
正如之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升级中看到的, 随着智能边缘应用的扩大, 可能会出现无数意想不到的创新。 企业高管应积极参与制定“试水计划”, 实现明确的业绩和战略价值; 同时应越过智能边缘的表面含义, 着重关注用例、 标准和结果; 最重要的在于,“边缘” 和“智能” 只是全面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 方案将有助于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 更大的数据自主权和透明度, 建成灵活性更高、 适应性更强的企业。
二、 云迁移预测
过去十年,云计算的增长已成大势所趋。 2015 , 云计算市场实现了三位数的年增长。 尽管到 2019年底, 大型超大规模公共云提供商的年增长率已下降至“仅” 31%,且随着行业走向成熟, 预计2020至2021年这一增长率将继续(缓慢) 下降, 但云计算市场的增长仍然领跑许多其他行业。
2020年, 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影响, 多个领域已削减开支, 云支出下降本在情理之中。 然而,云市场仍然呈现出强大的韧性。 从某些指标上看, 2020年云市场增速基本与去年持平; 按其他增长衡量指标, 即便面对现代史上最严峻的经济收缩, 2020年云市场增速仍然较2019年更快。 原因或许在于: 受新冠疫情、 封锁措施和随时随地办公模式驱动, 云需求出现增长。 我们预测, 为了节省资金、 增强灵活性以及推动创新, 企业将纷纷上云, 因而2021年至2025年, 云收入增长将与2019年持平或更高(即大于30%)。
1、 云增长概览
当然, 云并非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整个公司层面来看, 几乎没有任何系统仅仅依赖本地部署、 公共云或私有云中的一种。 大多数系统部署都融合了公共云和私有云, 它们彼此不同, 却又相互关联, 这种方法被称为混合云。 混合云有多种形式, 如私有云与公共云相结合, 或公共云与本地资源相结合。 通过采用多重部署模式, 混合云可为用户带来诸多益处。
显而易见的是, 混合云已然成为新常态。 根据2020年3月的一份报告, 2022年全球逾90%的企业将依赖混合云。 同月的另一项调查发现, 97%的信息技术经理计划在两个或多个云上分配工作量, 以最大程度提升弹复性, 满足监管合规要求, 并获取来自不同提供商的领先服务。
然而, 即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云提供商的未来依然可期。 虽然许多企业仍会保有一些本地资源, 但已纷纷加速向云端迁移。 种种有形和可衡量的指标也表明云迁移正加速推进, 包括工作量、 公共云提供商收入、 半导体公司收入(生产用于云平台的芯片) 以及全球电信网络云流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云预测如同黑匣子, 均基于无法复制的专有信息。 然而, 诸如超大规模云收入、 数据中心芯片收入和云流量等指标都是公开信息, 任何人都可以复盘我们的工作并从中发现相同的趋势。
本地部署VS. 云(工作量对比) : 2020年4月, 一项针对50位首席信息官的调查发现,受访者预计本地部署的工作量占比将从2019年的59%下降至2021年的35%, 减少了41%。 此外, 受访者预计在同一时间段内, 公共云的工作量占比将从23%增加至38%, 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工作量占比分别为20%和7%。 68%的首席信息官将“迁移至公共云和/或扩展私有云” 列为2020年主要信息技术支出, 较六个月前一项类似调查上升了20个百分点。
超大规模云收入概览 : 对于已披露细分收入的五大超大规模公共云提供商, 2019年综合收入增长了31%, 达到940亿美元。尽管2020年第一季度的技术支出普遍疲软, 但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31%。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第三季度增长率小幅上升至27%, 促使今年前九个月的增长率达到28%。 2020年收入有望达到近1,250亿美元, 到2021年将增至1,600亿美元以上。 尽管与2019年全年相比, 2020年前9个月的增长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 以绝对美元计算, 2020年整个超大规模云市场(不仅仅是五大市场) 的增长率超过了2019年。 2019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约400亿美元, 而2020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约500亿美元。
▲云收入增长高于整体信息技术收入增长
数据中心半导体收入概览 : 截至2020年中, 全球共有541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20年上半年新增26个), 未来几年计划新增176个。 这些数据中心都需要芯片。 虽然芯片支出和云收入并不完全关联, 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彼此依存, 芯片收入增长往往是一个先行指标: 在实现云收入之前, 需率先购买芯片并安装于数据中心。
对于已披露数据中心细分销售情况的三大半导体公司, 2019年总收入仅增长3%, 略低于300亿美元。在2020年第一季度, 其收入较去年大幅增长42%。在第二季度, 其收入同比增长51%。 尽管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下降至15%, 但2020年前9个月增长率仍达到36%。 2020年总收入有望超过350亿美元, 到2021年或将突破400亿美元。
全球云流量 : 根据一份针对2020年2月1日至4月19日网络流量的深度检测报告, 全球云流量在互联网总流量的占比从1.26%上升至1.83%, 增长了45%。 同一时期, 互联网总流量增长了38%, 这意味着云流量(以每日绝对比特数量计) 几乎增长了100%。
多维视角下的云增长 : 仅有约10家大型超大规模公共云提供商和芯片公司公布了详细的季度云收入。 另有许多其他公司负责销售芯片、 存储和互联解决方案, 用于拓展云服务。 尽管这些公司未提供详细的季度数据, 它们对云市场的看法与已发布确切数据的公司相契合。 例如, 服务多个市场的存储供应商Micron在2020年第二季度表示,“由于居家办公、 在线学习以及全球电子商务活动显著增加, 大大刺激了云需求, 我们的云DRAM销量季度环比大幅增长。”
投资者致力于加大云领域资金投入。 截至2020年8月中旬, 三大云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总资产达到60亿美元, 较年初增加了20多亿美元。 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 业绩也得到了提升, 三大云交易所交易基金截至10月30日的年均收益率为47%, 而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则分别为22%和1%。
受新冠疫情影响, 云需求扩大, 从而推动了并购活动的增加。 仅在2020年前4个月, 已完成28宗数据中心收购交易, 交易规模达75亿美元, 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交易价值。
2、 未来前景展望
尽管2020年前9个月云市场增势强劲, 但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然而, 在两项因素的驱动下, 云增长的放缓速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首先, 尽管不大可能出现2020年初的大规模封锁,但局部疫情的突然爆发以及更加本地化的封锁措施, 仍将推动随时随地办公模式和云增长。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 许多员工和雇主认为疫情下被迫采取的随时随地办公模式行之有效。 15例如, 西门子允许员工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 每周两到三天采用随时随地办公模式; 这项政策适用于43个国家及地区125个办事处的逾14万名员工。 随着企业进一步采用此类随时随地办公模式, 对云服务的需求或将持续加大。
就行业格局而言, 许多技术领域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一两家大公司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市场份额, 云市场也不例外。 2019年, 前五大超大规模云提供商中,最大的两家占据了总收入的78%; 同年, 最大的芯片公司占据了数据中心半导体总收入的82%。 至少到目前为止, 市场集中度并未因新冠疫情而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 虽然新冠疫情下云市场增速迅猛,但领先超大规模云提供商的市场份额却略有下降(下降了一至三个百分点)。 基于过往的技术发展历程, 从长期来看, 随着经济增长恢复常态, 市场集中度似乎有可能再次提高。 在规模经济效益下, 虽然未必出现“赢家通吃” 的局面, 但或许会迎来“赢家多吃” 的市场。
全球超大规模云服务市场可能与中国走向“脱钩”,中国云提供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 而世界其他地区则主要由美国超大规模公司提供服务。 根据有限的数据, 截至2020年9月, 中国超大规模云市场的增速似乎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 我们预计即便脱钩不会加剧, 也将进一步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受疫情影响之外, 云迁移的需求由来已久。 灵活消费模式, 也被称为“一切(或万事) 皆服务”, 已然成为各行业企业日益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 虽然这一市场并不单单依赖于云, 但云是一项重要驱动因素。 截至2018年,“一切皆服务” 的市场规模接近940亿美元, 根据疫情前的一项预测, 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400亿美元,五年内复合年增长率达24%。
疫情可能会加速灵活消费模式的增长, 但即使在后疫情时代, 致力于云转型的行业参与者将更具财务可预见性, 数据聚合的单位成本更低, 并将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关系。已将业务转型为“一切皆服务” 模式的公司在消费者和投资者中大获成功, 不仅挑战了传统估值, 还令那些固守传统商业模式(如永久许可和长期合同)的行业参与者压力倍增。
三、5G
随着5G逐步普及, 部分民众对其所谓的健康危害心生戒备 。 他们主要担忧的两点均与5G带来的辐射有关。最为普遍的认知是5G会引发癌症, 其次则是5G释放的辐射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使得新冠病毒趁虚而入, 广泛传播。
在我们看来, 这两方面的担忧均被过度夸大。 我们预测, 2021年5G移动网络和5G手机所释放的辐射并不会对任何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无论是5G 用户,还是其他任何一代手机的用户, 抑或身处移动网络之中但并未实际使用移动设备的个人。 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增长与5G网络的建设普及并无任何关联。
不幸的是, 即使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移动通信技术并不会造成任何不利的健康影响——不仅仅是5G,还包括此前各代移动通信技术——我们预测在许多先进经济体中, 有10%-20%的成年人仍会错误地将5G视为其自身潜在健康问题的直接诱因。 德勤于2020年5月开展的一份消费者调查发现, 14个受访国家的6个国家中, 有1/5或以上的成年人认同“我认为5G会带来健康风险” 这一表述。
1、 辐射并非放射
是什么引起了对5G健康影响的广泛担忧呢? 其根源可能只是对专业术语的误读和混淆。
民众普遍以为辐射均具有放射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的误解源于将“辐射” 和“放射性” 混为一谈, 这种混淆从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以来便持续存在。 正是由于这两起事件, 加上此后75年来多座核电厂事故的影响,“辐射” 一词逐渐被错误地与大规模破坏联系在一起。 类似地,“辐射”, 被误作为“放射性” 并与癌症相关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词语具有致使危害的含义。
而事实上辐射本身并不具有放射性。 辐射一词的定义只是物体(包括人类、 散热器、 恒星等) 经由介质(如空气或热水) 释放能量(热、 光或放射性微粒)并被另一物体(人体、 平底锅、 蒸汽机或任何事物)吸收的过程。 因此, 辐射涵盖了大部分人常常忽略的日常生活。 大部分人经常会暴露在多种不同的辐射之中, 其中最常见的便是阳光。
▲先进经济体中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认为5G会危害他们的健康
按照这一定义, 5G确实会产生辐射, 但5G是不具有任何放射性、 十分安全的辐射。 5G基站和手机, 以及5G运行的频率, 在2021年乃至整个5G技术的生命周期均极大可能会在安全参数之内良好运作。 处于这些安全参数之内的辐射并不会显著提升癌症风险, 也不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因而并不是新冠病毒广泛传播的原因。
2、 无线电波、 5G与健康:老味道, 新配方
要彻底相信5G及其他蜂窝移动技术的确是安全的,需要了解移动网络和类似的基于无线电传输的服务是如何工作的。
移动手机网络是传统无线电配置的变体。 无线电配置中, 声音以无线电波的形式通过中心发射器转播至配备接收天线的设备上(事实上, 如今“无线电”通常指利用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站的内容)。 无线电波, 亦称为放射频率电磁场(EMF), 是无害辐射的一种形式。 传统的电视亦采用相同的传播技术——声音和图像通过中心发射器转播至接收天线。
如今, 数十亿民众通过发射器网络接收电视和无线电内容, 这一网络将全球不同家庭、 办公室及车辆的接收器连接在一起。 尽管过去十年视频点播内容比例持续稳定增长, 全球视频观看总量中, 仍将有大部分通过全国性输送网络进行无线发射。
各代移动通信技术, 包括5G, 均采用类似的基本方式。 移动网络由遍布全国的蜂窝基站网组成。 这些基站的重要部分, 是发射无线电波并通过手机天线接收的发射器。
移动网络、 电视台和无线电台产生的无线电波是无害的。 在辐射所存在的广泛频谱(被称为电磁波谱)中, 无线电波属于频率低、 能量极低的一种。 这种辐射有时被称为非电离辐射, 与X射线、 伽马射线以及部分类型的紫外线等频率高、 能量极高的辐射形成鲜明对比(图2)。 这些类型的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 因其具备足够大的能量, 可将电子从原子分离, 从而破坏DNA, 可能会引发癌症。
诚然, 无线广播和电视与移动通讯技术的一个区别是接收设备亦可用于发射, 但这不完全属于新的功能。 对讲机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40年代, 而手机网络虽然在设计上可覆盖整个国家并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话, 其工作原理也基本相同。
另一细微的差别是各发射器的发射范围。 对电视而言, 如今使用的大部分发射器的发射范围为65到90公里。 调频无线电的发射范围最高可能达到45公里。 相比之下, 移动通信塔发射装置的发射范围通常为50米到20公里之间, 大部分均为发射范围小于500米的低范围发射器。 总体上, 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 每个基站的平均覆盖范围在逐渐变小, 大部分
新增基站的覆盖范围远比旧基站要小得多。 在5G网络建设普及的背景下, 蜂窝半径可能小至10米(称为小型蜂窝), 发射功率为10毫瓦。 (降低蜂窝半径的原因是提高下载速度或每平方公里的用户数量, 从而提升网络性能。) 若采用小型蜂窝, 基站可变得足够小, 能够安装在墙上或挂在路灯上。 随着蜂窝半径的减小, 所需要的发射功率亦会降低。
之所以提及这些相似之处, 是为了表明移动通讯技术, 包括最新的5G标准, 均仰赖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使用的同种信号发射方法。 内容被创造出来, 通过无线电波转播, 然后被接收——超过100年来,人们一直在采用这一技术无线传播内容。
▲5G产生的无线电波处于电磁波谱的低端
正如这一技术本身, 民众对于无线传输的健康影响的存在担忧并不新鲜。 过去, 有部分人曾担心早期移动网络及其他类型无线网络的影响, 主要为无线区域网路(Wi-Fi) 和陆上集群无线电(TETRA, 一种常用于紧急服务的私人无线电通信网络)。 在更久远的过去, 一部分人还曾担心电视发射器释放的气体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几十年前, 一个普遍的担忧是手机可能引发脑癌和皮肤癌的风险。 然而, 这一担忧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 2019年一份针对澳大利亚脑瘤病例与手机使用之间的关联的研究发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脑瘤发病率并没有增长。 研究人员分析了1982–1992、 1993–2002及2003–2013年期间的数据,覆盖模拟蜂窝网络(1G)、 2G、 3G和4G早期等各代移动通信技术, 得出的结论是:“从2003年到2013年手机大量普及期间, 各类脑瘤病例的发病率(包括神经胶质瘤和恶性胶质瘤) 并没有增加。” 至于皮肤癌, 一项在2018年开展的针对1995年至2017年医疗研究的审查发现,“整体评估显示, 手机辐射对皮肤疾病的影响较弱, 没有统计学意义。” 单是这些皮肤癌研究便包含392,119个人的数据, 样本数量十分庞大。
5G的不同之处在于,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其健康影响方面误导信息的传播方式较之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多样, 因为人们分享真实或虚假信息的能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 许多相信5G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人被灌输了这种理念, 最典型的莫过于通过社交网络中耸人听闻却又似是而非的传言。
3、 极低功率, 极低风险
当然, 非电离辐射并非总是完全无害。 可见光是最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形式, 其能量水平高于无线电波。过多的可见光, 或者甚至无线电波, 可以产生热量,极端情况下会造成烧伤和身体组织受损。 然而, 移动网络所产生的射频辐射功率受到了有效控制, 因此对消费者而言基本没有任何风险。
移动通讯技术(包括5G) 的发射功率远远低于电灯、电视、 无线电塔甚至太阳光一天的量。 此类功率以瓦为单位计量, 1瓦属于极小的能量量级。 在2021年及可预见的未来, 手机的发射功率最高为2瓦,取决于手机的使用年限; 最低可低至0.001瓦, 今年在用的绝大部分手机最高为1瓦。 相比之下, 已经使用了数十年的民用波段无线电, 其发射功率最高为4瓦。
正如汽车行驶, 距离越短, 所需动力越小。 手机放在耳边或口袋中对人的影响最大, 而放置在使用者附近桌子上的手机或扬声器, 其辐射水平会变低。智能手机在离基站相对较远时, 发射的功率会更高,但多数智能手机均主要在室内使用, 且基本会连接距离仅数米之外的无线路由器(实际上属于微型基站)。 所有这些情况中, 发射的功率量级均极小, 远远达不到造成伤害所需的量级。 此外, 智能手机因电池寿命的延长机制, 只在发送或接收数据时才会产生发射功率。
移动网络基站所产生的功率同样很低。 一个基站的发射功率从单个小型蜂窝的0.25瓦(通常为室内,小范围覆盖) 到少数5G基站的200瓦不等。 更具代表性的, 则是一个具有最大覆盖范围的室外基站功率输出为10到100瓦之间。 而覆盖范围通常为数百米或更小的室内基站, 其输出功率会更小。
正如手机一样, 基站的功率水平随着与发射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一个人与位于30米高处的5G宏蜂窝基站距离100米, 则其所吸收的功率将会小于1毫瓦(千分之一瓦)。 当其直接靠近支持任何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不仅是5G) 的基站时, 可能会超出暴露限值。 但是这些区域对公众而言是难以接近的,有时是由于高度(20米高, 大站点更高)、 位置(通常在建筑顶端) 或设计(相关设备被封闭隔绝) 等原因。 而对于室内基站, 只有靠近发射器达到几公分的距离时才会导致过度暴露。
随着基站部署数量的增加, 其平均广播发射功率在逐渐降低, 基站与用户的距离越来越小。 1G和2G网络的发射器平均功率远高于4G和5G网络所使用的发射器, 原因是其覆盖范围更广, 各方向的覆盖半径常常达上百公里。 相反, 位于城市中心和其他人口稠密区的4G和5G基站可能仅覆盖100米的范围。
在此, 有必要再次强调1瓦功率的微小程度。 白炽灯泡通过加热灯丝使之发光从而发射光线, 其功率在25到200瓦之间。 在室内环境下, 人与灯泡的距离可能会小于半米。 与一个25瓦灯泡处在这一距离的人, 其受到的辐射量比距离较高功率的5G基站10米(异乎寻常的近) 的人要高出成千上万倍。 这并不仅仅只在2021年, 任何时候均是如此。 类似地, 人们从调频收音和电视广播吸收到的射频暴露, 亦比移动网络基站高出五倍。 电视和调频收音所使用的广播发射器功率可高达100,000瓦。 而对于调幅收音, 其发射功率可达到500,000瓦。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 人类已经与白炽灯泡及其产生的辐射长期共存, 并没有出现任何已知的有害影响(当然, 触摸正在发光的灯泡造成的烧伤除外)。 至于广播功率, 首个电视台于1928年开始播放节目, 而第一个商用无线电台于1920年启动, 然而至今为止,并无任何可信的事件报道表明有人曾因这些站台产生的辐射而受到过伤害。
4、 相比此前各代移动网络,5G甚至更加安全
2021年, 对移动网络的健康影响感到担忧的消费者可能最担心5G这一最新一代移动技术。 然而在某些方面, 5G对健康的潜在影响甚至比此前各代移动技术还要低。
5G在设计上使用的功率比此前各代技术更低, 因而释放的功率也更低。 这得益于5G标准所采用的新型先进无线电与核心架构, 5G网络可协助5G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功率发射水平。 20 5G基站亦可在没有活跃用户时(例如晚上) 切换至睡眠模式。 而4G网络并没有这一功能, 其在覆盖范围内没有用户时还会继续发射控制信号。
同时, 5G亦融合了一项被称为波束赋形的技术——一种将无线电波聚焦成波束指向用户设备(如智能手机) 的方式。 这种方法相当于将手电筒光聚焦成束指向一个目标, 使无线电波聚焦在设备上。 这不仅能提高连接速度, 亦能较此前各代移动网络更有效地降低无线电波暴露, 而此前的网络常将无线电波散射成一个广阔的弧, 类似于汽车的前灯。
有人可能会将波束赋形相关的风险与工业级激光束混为一谈。制造级激光束的功率是常见激光笔的一亿倍之高,能够融化钢铁。而5G网络中波束赋形所耗用的功率则无关痛痒。
最后一点,监管机构(如英国通信管理局)在2020年对5G站点进行的测试发现,这些站点的EMF辐射值处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指引所规定的水平之内。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是独立的科学委员会,总部位于德国,合作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欧盟委员会。所测试的22处站点中,EMF辐射值最高为可接受水平的1.5%——换言之,较可接受水平低98.5%。大部分被测试的站点均支持四代不同的移动技术,即2G、3G、4G和5G的组合(在许多市场,仅支持5G的基站仍相对少见)。这些所有站点中,5G对EMF测量值的贡献度最少。22处站点的19个站点中,5G波段值最高仅不到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可接受水平的0.01%。
5、5G与新冠病毒的扩散
关于5G对健康的影响,2020年一个广为传播的谬论是5G的建设普及与新冠病毒的扩散之间的所谓关联。实事求是而言,5G不可能会传播新冠病毒,这种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新冠病毒是通过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飞沫传播的,而任何病毒均不会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扩散。
关于5G与新冠病毒的另一个误传是,5G会释放弱化人体免疫系统的辐射,使人更容易生病。这同样也是无中生有。
2021年,民众对于5G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关系的误解很可能将与2020年一样普遍深入。英国通信管理局于2020年6月底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29%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周接触过关于新冠病毒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最常见的话题是“将新冠病毒的源头或致因与5G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理论”,有21%的受访者曾遇到过。2020年初关于5G的误导信息甚至更加盛行——英国通信管理局于2020年4月10-12日期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有半数受访者看到过关于5G的虚假或误导性言论。好的一面是,这些受访者知道那是误传。而不好的一面在于,大部分人(57%)在遇到到他们认为是误传的信息时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四、新一代无线接入网
移动网络运营商在构建并运营大规模、高性能无线网络方面具备卓越的能力。依托高度专业化的无线接入和网络设备,以及紧密集成的专有软件,移动网络运营商为我们提供一系列移动服务,有效连接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但由于成本高昂、灵活性不足且供应商有限,移动网络运营商正转而采用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式标准化虚拟平台。
诸多移动网络运营商正逐步采用开放式虚拟化核心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运营收益。如今,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分布式移动边缘网络:无线接入网(RAN)。为了提供5G服务,移动网络运营商须更换或升级现有RAN设备,因而有机会在部署过程中采用开放式虚拟化RAN架构,简称“开放式RAN”。
开放式RAN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根据我们的估算,目前全球已部署35个开放式RAN, 其中多数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在未开发地区、乡村和新兴市场所进行的测试。尽管RAN部署起步缓慢,但有望在2021年翻番。虽然这项技术可能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才能完全成熟,但鉴于其网络设计逻辑以及同运营商需求的战略一致性,开放式RAN的应用将加速推进。
在经济和竞争机制的共同推动下,开放式市场将进一步蓬勃发展,如果发展趋势延续,有望迎来大幅增长。据估计,开放式RAN将以两位数增长率迅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在整个RAN市场的占比将从目前不足1% 上升至10%。此外,如果政府强制要求移动网络运营商更换来自受限制供应商的5GRAN设备,增长率可能会更高。
1、为何选择开放式RAN?
在最基础的层级,移动网络边缘的RAN架构由一个位于蜂窝通信塔顶端的射频拉远单元(RRU或RU)和一个与其通信的位于塔底的基带单元(BBU)组成。RAN采用专有的硬件和供应商定义的通信接口,其以软件为驱动的功能紧密集成在硬件之中。
虽然这些传统系统在移动网络运营商方面运作良好,但却存在诸多弊端。若要升级或调整无线网络,即使是看似细微的更改,也必须更换整个网络中的实体硬件——成本高昂且费时费力。此外,连接硬件的设备和接口因其专有性质,将移动网络运营商与最初为其供货的供应商锁定,难以摆脱既有关系。
▲传统RAN架构依赖于专业化硬件和专有软件,成本较高,灵活度低,供应商选择少
通过将RAN基带单元虚拟化,同时将RAN无线和基带元件中的专有部分更换为基于标准的通信接口,基于标准的开放式接口能够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多供应商RAN部署。这使得网络运营商在挑选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最佳组合方面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开放式RAN打开了目前由少数供应商占据主导的市场,新的供应商得以进入,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亦可通过竞争推动更大创新,同时也使移动网络运营商免受少数供应商的制约。
此外,虚拟化架构使运营商能够利用软件推动各项网络功能和智能自动化,因此可加速新服务的推出,帮助运营商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网络,提升网络性能。
开放式RAN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移动网络运营商对开放式RAN架构的探讨已有数十年之久。尽管呼声甚高,但由于技术工程和集成方面的难题,开放式RAN的应用迄今为止一直进展缓慢,备受质疑。同时,对这一术语的大量误解以及现有可用的技术方案选择亦阻碍了应用进程。
然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步发展,合作关系日渐形成,供应商持续加大投入,同时运营商不断开展实验、试用和部署,如今开放式RAN的发展势头正日益增强。过去几年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上线部署等激进实验,开放式RAN与专有RAN解决方案之间的性能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存在的壁垒正被逐步打破。
持续上升的资本成本,进一步限制资金灵活性的国家安全担忧,以及政府支持供应商选择政策的推出等因素,亦在加速推动虚拟开放式RAN架构的转变。最后,开放式RAN的发展赶上了多重技术发展浪潮的时机,包括5G、虚拟云、分布式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驱动型自动化等。所有这些因素均有力推动着开放式RAN的发展,使之从一个新颖概念逐步变成现实。
2、虚拟开放式RAN分类术语
正如在新兴技术中所常见的,开放式RAN分类术语并不固定。工程技术、配置组合以及相关标准方面的持续发展,使得术语的定义时常显得相互矛盾。在此,我们尝试理清术语所需的语言表达,以更好地讨论和理解这一技术。
开放式RAN包含两个基本概念:虚拟化和开放性。
虚拟化RAN将以软件为驱动的功能从基础硬件中分离出来,用低成本通用硬件建造的可编程RAN架构替换特定用途建造的硬件。这使得运营商能够使用单一的虚拟化基带单元支持多个射频,而无需在每个蜂窝站点使用具有固定功能的专有实体基带单元。
这些虚拟化架构有助于RAN边缘网络中以软件为基础的服务的动态引进和管理,无须再更换基础硬件。
开放式RAN将虚拟化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将软件应用从基础硬件设施中分离出来,同时还能将基带元件之间的通信接口——集中单元(CU)、分布单元(DU)以及射频单元(RU)——替换为基于标准的开放式接口。基于标准的开放式接口可使运营商从不同供应商采购射频、基带和软件,并实现即插即用式的互操作性。
RAN可以是虚拟化但非开放式的。RAN边缘网络的虚拟化和开放是两个独立的决策。运营商可以选择通过将软件功能从基础RAN硬件中分离出来并转移至原生云架构,从而实现RAN的虚拟化,无论其是否开放及标准化通信接口。本文中,我们使用“开放式RAN”一词指代虚拟化的开放式RAN架构,这种架构既能使运营商以虚拟方式灵活管理RAN基带元件,又可选择从不同供应商采购基带硬件和软件组件。
▲RAN可以是虚拟化但非开放式的
许多人可能认为,虚拟化只是最终实现全面开放所必须的第一步。若接口依然保持封闭并由供应商掌控,新晋者便无法参与进来。
开放式RAN的开放程度亦有不同,且具有多种类型。例如,O-RAN联盟(倡导O-RAN)和电信基础设施项目(倡导OpenRAN,勿与我们所用的“开放式RAN”混淆)均在推行特定的基于标准的开放式RAN参考架构、标准和协议,意在促进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3、多种趋同因素正在推动开放式RAN应用
多种主要驱动因素正助力加速开放式RAN的应用,但均存在多重阻碍。
虚拟化RAN架构可降低总体购置成本虚拟化RAN架构——无论开放或封闭——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之一,是其降低RAN网络总体购置成本的潜力。这些成本降低来源于多个方面,如:
更低的前期资本配置成本。随着资本密集度持续上升,同时注册用户和收入增长逐步趋缓,移动网络运营商日益将虚拟化RAN视为从根本上改变网络经济的重要手段。5G的建设需要额外增加约三到四倍数量的蜂窝站点,而总体上蜂窝正变得越来越小,可安装于屋顶、路灯及电线杆之上。
要实现5G所承诺的更广覆盖率、更大容量、更高速度和更低延迟,以及克服高频段频谱传播限制的特性,需要达成更大的网络密度。据估计,到2021年,美国需要增加超过200万个5G蜂窝站点,而当前的数量仅为约200,000个。
开放式RAN使运营商能够采用单一的虚拟化基带单元支持多个射频,实现基带功能的汇聚集中,从而有效降低总体硬件成本,同时使设备安装变得更小、更简便、更加节能高效。
虚拟化架构亦能使实体网络投入具有“未来保障”。运营商可在同一实体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升级RAN的性能和功能,以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无须拆除并更换整个实体系统。
RAN架构接口的开放将带来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能够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开放式RAN使运营商能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做出选择,不仅限于传统电信供应商,还包括硬件制造商、网络规模公司(Webscaler)、原始设计制造商及其他寻求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
从任一供应商采购的现成原件更换单个RAN元器件的能力,可有效提升灵活性,同时降低成本,减少系统扩展和维护造成的停机时间。尽管如此,供应商选择增加可带来的成本节约仅仅是理论上的。不少行业专家认为,测试与整合多供应商系统所增加的成本、时间和精力,可能足以甚至完全抵消供应商多样化所带来的效益。
此外,通用硬件的RAN密集处理性能可能难以与定制优化硬件平台相匹配。
更低的自动化运行开支。开放式RAN可有效解决数据流量持续增长和用户期望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难题,同时还具备减少长期网络运行和维护开支的潜力。以软件为中间媒介的RAN架构,可赋能运营商将运营灵活度和智能自动化水平提升至全新层面,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网络管理方式。
借助可编程RAN基础设施,在移动网络边缘的分布式RAN站点推出新特性和功能亦可变得更为简便、更具成本效益。不仅如此,通过开放式接口,这些网络特性和功能还可实现在任何供应商硬件上的有效运行,无须如当前一样派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现场开展硬件整合工作。因此,开放式RAN可有效有减少网络维护、升级和优化所需的大量耗时耗力的工作,而代之以集中管理的轻量化、自动化计算流程。
然而,这种类型的自动化具有多重挑战。要达成此种运营效率,运营商将需要进一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类系统管理和软件工程方面的能力,效仿云服务提供商开展极速创新,向世界展示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创造价值。同时,运营商还须采取以服务为导向的业务实践,采用快速开放运营和持续创新与交付(CI/CD)实践迅速而精准地部署新应用——而在更为传统的RAN部署中,运营商则无须如此。
并非所有运营商均渴望在运营方面采取更为实际的行动。例如,任何可能影响网络可靠性的事物均有可能会使移动网络运营踌躇不前。
为降低这种风险,部分运营商更倾向于传统系统的便利和简单,可以依赖少数可靠的供应商提供经过充分测试的新型电信级解决方案,享受全套部署、维护与整合支持服务。如若出现故障,这些运营商可直接仰仗一家供应商进行修复,而无须识别和分离相关问题,然后从一堆未经验证的小型供应商中找出造成故障的罪魁祸首,而这些供应商还可能会拒不认账,推托责任。
开放式RAN可促进创新。除上述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的节约之外,开放式RAN亦可推动创新加速。利用开放式RAN,移动网络运营商在引进新特性和新功能时无须更换网络设备,而可以使用经过白盒测试的软件更新实现变更,极大缩短了升级和创新周期。此外,供应商之间实现互操作性,无需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定制化现场整合,从而进一步减少新产品和服务发布的时间、人力和成本。
供应商亦可从开放式RAN中受益,因为市场参与将会开放,准入门槛将会降低。由于实现了互操作性,供应商可开发供多个运营商使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无须针对具体运营商创造独有的一次性产品。互操作性亦能使供应商专注于其最擅长的领域——硬件、软件或芯片等,无须开发整套一体化端到端系统,从而推动最佳解决方案组合。
可能最重要的,是开放式RAN系统使移动网络运营商能充分利用流经其网络的数据流量获取洞察,以开发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的解决方案。开放式接口可促进第三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驱动型解决方案的开发,助力运营商应对带宽密集型应用的持续增长,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和设备中流经的大量数据。包括RAN智能控制器(RIC)和网络自优化(SON)等在内的应用不断涌现,是管理未来网络复杂性的必要和有效工具。终极目标是采用经人工智能优化的闭环自动化技术,通过零接触、全自动化的端到端网络管理及服务协调,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实现超精细化运营。
开放式RAN创新为运营商提供更多机遇,使其从商品化“无声管道”式网络连接服务提供方进一步演变发展成为交付差异化客户体验的服务者。例如,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为企业客户提供针对特定用途优化的网络服务。相关例子包括稳定性极佳且具有近实时响应的工厂机器人专用网络,或用于油气管道或油井钻机等大范围资产监控的低功率广域网络。虽然企业是否会考虑——更别提付费——使用此类服务仍有待观察,但这些服务的确有潜力为运营商打开其过去未曾积极参与的企业市场。
利用开放式RAN所实现的创新虽可创造新的收入,但同时亦会带来新晋参与者的竞争风险。尽管当前竞争格局仍以“合作”为主,但开放式RAN之下,网络规模公司(Webscaler)、设备供应商、系统整合商等替代参与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取新型低成本无线设备,从而颠覆整个移动通信市场。例如,日本乐天和美国DISH Networks计划采用开放式架构打造低成本替代网络,与老牌移动网络运营商展开直接竞争。Facebook启动电信基础设施项目的初衷,亦是希望进一步推广低成本无线设备的使用。
开放式RAN可助力提升供应商多样性,增强供应链安全保障。经过多年合并整合,当前RAN供应商市场主要由五大参与者主导: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和三星。五家公司共占据超过95%的市场份额,其中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控制着80%的市场。
市场的高度集中使相关问题成为了美国政治辩论的前沿话题。美国政府劝告和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的企业采购通信设备或服务,相关政策已经限制了许多公司与中国设备制造商的业务。
这便将上述五大供应商中的两家(华为与中兴)直接排除,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集中化。此外,2020年4月,美国国务院推出“5G干净网络”计划,所有进入或离开美国国内及国外外交体系的5G移动流量的传输、控制、计算和储存设备均被限制使用不可信的供应商。
采取相同措施的并非只有美国。全球多个政府亦实行了旨在限制使用不可信供应商的计划。2020年7月,英国宣布将禁止新的采购,并要求从英国网络中完全移除受限制的设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亦全面禁止国内5G部署项目采用不可信供应商。
随着限制供应商的国家越来越多,对新方法的迫切要求正使开放式RAN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更大关注。为推动替代方案,美国政策制定者似乎正日益偏向开放式RAN。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市场化进程发展替代供应商,以扩大供应商生态系统,使移动网络运营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
对于美国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若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且国家安全与本土网络提供商挂钩,美国国内缺乏与世界最大型参与者同等量级的“国家代表企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然而,尽管缺少重要的综合性无线设备制造商,美国本土仍拥有一些最杰出的开放式RAN新兴初创企业,包括Altiostar、Mavenir和Parallel Networks。
这些供应商大部分均提供符合O-RAN架构的开放式RAN网络。此外,美国在硬件、芯片和软件供应链生态系统领域还拥有众多最重要的企业。这些企业可相互合作,快速开发出一套端到端电信级开放式RAN解决方案。
4、行业正就开放式RAN形成统一阵线
通过开放市场和引进竞争,开放式RAN在传统老牌企业和具有前瞻性的新晋企业之间划出了一道分割线。然而,这些新晋企业大部分仍需在市场上站稳脚根。目前,权力的天平被牢牢把握在少数传统供应商手上,且其力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强。话虽如此,开放式RAN将会迫使老牌供应商改变自身以硬件为重的业务模式,转向更加以软件为中心的策略,在转型过程中引入新的业务和竞争风险。
这种局面为多项以行业为主导的开放式RAN倡议创造了发展条件,这些倡议意在集合供应链合作伙伴形成生态系统,通过明确、制定和测试相关标准和参考架构,推动开放式RAN的应用。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定义的标准外, 多个行业组织亦在引领开放式RAN的发展,每个组织均有各自不同的宗旨。比较重要的行业主导型开放式RAN倡议包括:
O-RAN联盟。该联盟于2018年初成立,是一项由运营商牵头的全球性倡议,旨在定义新的无线架构。其主要目标是开放射频拉远单元与基带单元之间的设计和接口,同时也专注推动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电信基础设施项目(TIP)。该倡议由Facebook于2016年初发起,目前拥有超过500个成员和12个项目团体。其OpenRAN项目团体专注于在O-RAN联盟架构和接口的基础上打造白盒基带和射频单元设计。TIP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以在接入、传输和核心网络中全面激励创新,促进供应商多样化,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
开放式RAN政策联盟。开放式RAN政策联盟于2020年年中成立,旨在倡导政府制定政策以助力推动开放式RAN的应用。其成员规模正在持续增长,涵盖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芯片制造商等。
开放网络基金会(ONF)。2020年8月,ONF宣布多项开放式RAN领域的新计划。该组织旨在推动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和RAN智能控制器等开放式RAN元件所包含的功能实现开源实施。
从技术角度而言,O-RAN联盟的工作更为基础,能够促进与其他许多组织的合作。TIP于2020年初宣布与O-RAN联盟达成联络协议,该协议将允许两个组织共享信息,并有望防止出现重复工作。2020年年中,电信行业游说组织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宣布将与O-RAN-联盟合作加速开放式RAN技术的应用。 ONF亦表示将携手O-RAN联盟共同开发解决方案。
如同开放式RAN的其他方面,这些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互角色十分令人费解。虽然出发点良好,但各种倡议五花八门,各自提供差异甚微的开放式RAN解决方案,亦有可能会导致行业进一步分化。为能交付对多个利益相关方普遍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这些不同组织须统筹协调各自工作,向运营商提供可推动其学习并拥抱开放式RAN的简单途径。
5、阻碍与挑战
开放式RAN的应用存在诸多挑战,多与高度专业的技术工程问题相关,不在本章节的讨论范围之内。正在延缓移动网络运营商开放式RAN应用的因素有多种,部分较为普遍的担忧如下:
电信级可扩展性。目前为止,开放式RAN的试验基本限于本地和地区性部署。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开放式RAN整合的复杂性及其对RAN网络功能的负荷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一些运营商正在服务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开展开放式RAN试验,这些地区的闲置投资潜力以及对高性能网络的要求较低,且现有基础设施极少或者完全缺乏。例如在土耳其,沃达丰正在与供应商合作,采用灵活方法对软件和设备配置进行快速迭代更新,跟踪关键绩效指标,为达成性能阈值提供佐证,增强信心。
这种架构能否扩展至规模更大、流量负荷更高且性能要求更强的网络仍有待证实。不过,在为数不多的开放式RAN实际部署中,有一个项目已经显示出可扩展性的某些迹象。该项目由日本电商巨头乐天负责建设。乐天有望在2021年底前在日本部署完成7,000个开放式RAN站点——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如奥地利或葡萄牙)的水平。
但是,由于这一网络的注册用户数量相对较少,此项技术能否进一步扩展以支持千万甚至上亿用户仍未可知。
沉没成本。传统RAN的购置总成本,包括基础设备、站点租赁、支持、维护和能源成本,可以说是单个移动网络中最为昂贵的部分,占网络总成本的65-70%。如此便不难理解开放式RAN在成本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多项调查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蜂窝配置,开放式RAN可降低40-50%的资本开支,以及30-40%的运营支出。
这些调查大部分均列举了乐天作为案例,该公司正致力采用开放式RAN架构打造首个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虚拟化原生云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购置总成本的论点在绿地环境下(如乐天的例子)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的“棕地”环境中,这种量级的成本节约不大可能会实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5G部署是以与现有4G架构的互操作性为基础的,这是
5G所必须的,而4G的封闭式供应商架构却将运营商锁定,只能选择同一家供应商。因此,若要在现有架构下推进开放式RAN应用,运营商将需要更换原有设备,这将极大提高开放式RAN部署的总体成本。
对供应商互操作性的担忧。新的解决方案必须与原有RAN系统展开竞争,而原有的RAN系统均已被充分验证、紧密整合,且专门针对高性能进行设计和优化。尽管开放式RAN可带来更多的供应商选择以及更大的实施灵活性,但亦增加了不同软件和硬件潜在组合之间配置不兼容的风险。每个多供应商端到端解决方案均须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大量测试,相比传统网络配置,这将耗费更多的时间、人力和成本。
为探索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多个以行业为主导的倡议(包括O-RAN联盟)均在举办“互操作性测试”相关活动,汇集不同元器件供应商的多元生态系统,开展端到端运营商解决方案的测试、验证和强化,使之亦能够与现有架构实现互操作。一些领先供应商及联合体亦在启动公共实验室,在受控和托管环境下开展互操作性测试和验证。
系统整合。整合的复杂性亦会给开放式RAN的应用带来极大阻碍,原因在于维持现有传统模式的一大益处,是运营商可将实施、升级和维护工作完全交给供应商负责。在当前环境下,发生故障——事实上故障总会发生——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若运营商选择放弃对单一供应商一体化交钥匙系统的依赖,他们必须培养新的能力,以统筹和管理复杂的多供应商RAN部署——这将要求运营商具备内部系统整合能力,或通过供应商/第三方获取相关能力。
尽管只是粗略估计,乐天的案例仍使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在组建自身的绿地移动网络过程中,乐天承担了系统整合的重大职责,统筹协调了至少10家不同供应商,达成了多个行业“第一”。乐天首席执行官最初以为RAN整合将是供应商协调工作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但后来意识到,虽然RAN整合工作极具挑战性,但仅有一成挑战来自RAN本身,其余九成则来自于“各个方面”。
着手推进开放式RAN应用。许多运营商均迫切希望推进开放式RAN应用,同时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虽然真正可扩展的商业级解决方案可能仍需时日,但很多人坚信,行业终会攻克其中的技术和工程难关,实现突破。一份2020年年中针对运营商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运营商相信5G开放式RAN基带单元的实际应用将会在两年之内出现。
该调查还发现,运营商未必会等到其功能完备、性能相当之时。许多运营商表示,若开放式无线单元能够达到传统一体化系统的八成性能,他们将会乐意接受,尤其是用于服务设施不完善地区的服务。
即便开放式RAN尚未完全可用于大规模商业部署,并不代表企业仍有时间驻足不前。鉴于电信行业的计划周期可长达数年,甚至横跨数十年之久,当下采取行动将会使运营商极大受益。评估自身业务现状,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明确变革路径,如今正当其时。
运营商应着手开展自我学习,深入了解开放式RAN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参与行业联盟,借鉴已经进行开放式RAN实验和实地测试的企业经验,从而辨明宣传炒作与事实真相,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运营商亦可与供应商及其他专家交流合作,了解全球运营商的部署趋势,分析相关技术和生态系统成熟度,并根据自身实际评估替代部署方案的总体购置成本。
在工程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运营商可采取果断行动,制定操作实施计划,打造积极创新和持续提升的组织与文化,以支持开放式原生云构架所实现的以软件为中心的新业务及运营模式。运营商要实现开放式RAN的成功过渡,将需要获取新的能力,引进并培养内部人才,同时采用新的工作方式。
五、女子体育的兴起
德勤以往出版的《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中对收录新兴行业的门槛要求是营收至少达到十亿美元级别。从这
个角度看,如将全球女子体育行业(除去男女混合体育运动) 1 的电视转播权、赞助、比赛日(实况直播比赛)等营收全部计算在内,并不具备2021年报告的收录资格。
多数女子体育运动,如有电视转播权和赞助营收,通常为数百万级别,甚至多数达不到这一金额。德勤预测,2021年女子体育营收将远低于十亿美元,仅占全球体育业商业价值(男子体育、女子体育和男女混合体育)的一小部分。2018年,全球体育业商业价值为4810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5%。
尽管如此,我们即将、也需要对女子体育展开讨论,因为根据预测,女子体育未来价值将远超十亿美元。十年来,诸多案例已经显示出,女子体育将能创造大量电视观众,为赞助商创造价值,单次赛事便能吸引数以万计的体育迷观看。体育迷的热情不可小觑:近期一项跨国调查发现,66%的受访者至少对一项女子体育感兴趣,体育迷(其中49%为女性)中,这一数字则高达84%。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推进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根本性评估,其中之一便是对女子体育的认识、宣传和商业化途径。简言之,只要满足几个特定条件,对女子体育进一步商业化的时机便已成熟。2021年后,女子体育面临的挑战是吸引大量电视和到场(如允许)观众观看多项体育赛事。进而为赞助商创造价值,并将提升市场推广费用和知名度。但实现这一点,整个体育业,包括各联合会、联赛、战队、赞助商及监管者在内需要持续投入,为女子体育创造更多机会以证明其商业价值。
1、尽管困难重重,女子体育已初获发展
女子体育赛事已多次显示其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及商业化潜力。
这一情况在过去发生的频率并不高。某些情况下,女子体育因人为限制无法持续发展。拿英格兰女足举例,1920年,53000名观众观看了Dick Kerr俱乐部战胜St Helen俱乐部的联赛。1921年,英格兰足球总会表示:“女性不适合踢足球,不应该鼓励女足发展 ”,据此禁止女足球队使用其注册俱乐部的场地踢球。此禁令直至1971年才取消。然而,女性早已在多项运动中崭露头角。
例如,1900年奥运会是首次允许女性参加的奥运会,997名运动员中有22位是女性;到2012年,美国和加拿大奥运会队伍中的女性数量均已超过男性。而1967年才有女性首次参加波士顿马拉松赛,距其首次举办已经过去了70年。几年内便有女性首次以不到2小时30分钟的用时跑完纽约马拉松赛。
就男女赛事所受市场支持相对平等的体育项目而言,二者商业影响力也大致相等。网球无疑是最佳示例,法国网球公开赛为男女赛事设置了相同金额的奖项。在美国,法网公开赛作为付费电视订阅和广告营收的主要推动者,其女子网球的电视收视率略高出男子网球。实际上,网球是2019年唯一一项女性运动员跻身全球体育明星排行榜前100的体育运动。
十年间,女子体育一次又一次显示对观众的高度吸引力。这促使电视转播权和赞助合同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相较男子体育,这些交易的金额并不高,但却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男子体育也在过去二十年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我们预计,女子体育显示相似的增长潜力,尤其在女子体育收视上尚存兴趣增长空间。这一潜力的实现将推动女队和赞助等投资增加,进而鼓舞更多女性角逐最高赛场。
2、营收来源
精英体育营收主要有三大来源:电视转播权、比赛日上座及赞助。
电视转播权:女子体育收视率不断增长电视转播权是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的最大营收来源。由于转播权的价值,不论是广告还是订阅收入,主要由观众数量决定,因此电视转播的女子体育要进账大笔营收,必须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尽管相较男子体育,女子体育转播数量较少,但幸运的是,多项女子运动项目转播正在不断显现其巨大的市场吸引力。
截至今日,女足拥有最大的电视观众群。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收视率创下历史最高——9.93亿人观看了电视转播,4.82亿人通过数字平台观看。仅决赛一场直播就吸引了2.6亿人观看,在美国这个男足受众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国家,也有1430万观看了该场直播。实际上,对美国观众而言,201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比2018年男足决赛更具吸引力,观众数多22%。
同样,2019年世界杯期间,单场附加赛的观众数目就绝对规模和占比而言均达较高水平。平均单场比赛直播观众数达1,730万,比2015年加拿大女足世界杯平均840万的观众数翻一倍以上。 9 意外的是,多数(61%)观众为男性,体现女足吸引力之广。
2019年女足世界杯半决赛美国对英格兰进一步佐证以上数据。在英国,1170万人观看该场美国战胜英格兰的比赛,即截至当时全部电视观众的一半以上。创下女足比赛的历史最高观众数,并且该场比赛成为截至当时英国2019年最高收视的电视节目。 相较之下,尽管直播时间为美国时间工作日下午时分,但仍有740万人观看了该场比赛。
加上网络直播观众,该场比赛在美国的观众数目高达2000万,成为美国自2015年后女足世界杯决赛后最高收视的女足比赛,当时的观众数目为2540万(因在晚间空挡播出而大受欢迎)。 客观而言,2015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国家冰球联盟决赛在美国市场中均未受到如此关注。
有人可能辩称国际足联世界杯的收视率历来很高,但其他女足国家队赛事的收视率也在不断攀升。2019年SheBelieves杯在美国的三场比赛(美国、英格兰、日本及巴西的巡回邀请赛)记录了美国平均观众数达43.9667万。这一数字比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该赛季周末公开赛首秀的收视率高出近50%。
甚至女足的利基受众也在增长。在美国,全国女子足球联赛2020年首场比赛吸引57.2万观众观看,以绝对优势创下联赛最高观众数。
女子网球的情况大致相同。事实上,女子美国网球公开赛在美国的收视数据高于男子比赛。2019年,女子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美国运动员参赛)平均每场比赛吸引310万观众,大幅高出观看男子决赛的280万观众(无美国运动员参赛),而该场比赛已是自2015年最高收视的男子决赛。 2018年法网公开赛中,有两场女子决赛在美国收视率高出男子比赛。
其他女子运动项目也不乏观众。无论是板球还是无挡板篮球,许多女队的收视率都高居不下,特别是有国家队上场的比赛。
但应注意到,女子体育拥有巨大的收视潜力,但女子体育相关的媒体报道却不充分。例如,一项针对25万篇以80余种语言撰写的新闻分析发现,法网公开赛的女子比赛报道率比男子比赛低41%。 这可能减缓女子网球的发展速率,因为收视率的增长往往源于知名度的提升。此外,女子比赛有时不在电视转播,有时下放至二级渠道或网络渠道播出。
2020年3月20日,T20板球世界杯决赛在墨尔本播出,到场观众有86,174名,但为避免与一档新闻简报节目撞车只在二级渠道转播。 23 2011年日本队问鼎女足世界杯,7家新闻媒体未作相关报道,提醒观众尽早转向数字化渠道收看比赛。
除了比赛报道外,越来越多女子运动或女性话题相关的体育内容正在涌现。英国的电信体育频道和Insight TV已结成合作伙伴创立电视真人秀Ultimate Goal,一路追寻28位女性竞争一个参赛名额,以期获得在顶尖女足俱乐部星探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英国电信体育频道表示,这显示了该司“鼓励新一代女性参与足球运动,不论赛场内外”的承诺。
此外,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正在输出以女子体育为中心的原创内容,包括女子体育明星访谈等。还新开设了一档杰出女子体育明星系列节目,如赛艇运动员Victoria Evans。 其他节目还有《与综合搏斗明星Leah McCourt训练》和《我的里昂生活》,后者展现了足球女将Lucy Bronze赛场之下的生活日常。
随着收视人数、媒体报道不断增加,女子体育转播权市场也开始扩大。几年间,电视转播售价水涨船高,范围不断扩大。有时首次将女子赛事转播拿上谈判桌,有时很低的价格或免费转让转播权,作为保证电视报道的条件。
不可否认的是,女子体育的转播售价仍然较低。在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网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国家女子篮球联盟转播权。相比之下,美国男篮2019年的价格高达26亿美元。33但女子体育的价格正在稳步攀升,近年来可见显著变化。
比赛日上座率:女子体育赛事观众摩肩接踵。女子体育赛事除电视收视率良好之外,比赛日上座率表现也十分突出,数月间连连打破记录。
女子体育的吸引力今时不同往日。有时女子比赛的观众仅有千余人甚至数百人,特别是某些在训练场举行的比赛,座位数十分有限,由于可容纳人数较少、设施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球迷到场观赛。例如,墨西哥女子足球联赛Liga MX Femenil,将其首季(2017至2018年)首赛定在训练场举办,不仅为球迷提供的场地极小,而且无法通过电视转播。
然而近年来,观众过万的女子体育运动越来越普遍,很可能是因为比赛在大型场馆举办。回看墨西哥女足联赛,其上座率在首季举办期间不断攀升,仅在首年举办的决赛一场就吸引了51,211名观众。
其他女子赛事则有更大观众群。女足比赛的历史最高观看人数是1999年中国对美国的女足世界杯决赛创下的,观看人数达90,185人。
就上座率而言,国家队比赛是最受观众青睐的赛事之一。2019年11月,在伦敦温布利球场,多达77,768名球迷观看了英格兰负于德国队的女足比赛,创历史新高。 略高于观看英格兰对战黑山队男足比赛的77,277名观众。
国家女子板球队也曾出现过创纪录的上座率。86,174 名球迷观看了在墨尔本板球场举办的T20板球世界杯澳大利亚对战印度决赛,这也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女子赛事观众最多的一场比赛。女子橄榄球六国赛也大受球迷青睐。2019年3月,多达10,545名观众到场观看英格兰对战意大利,创历史新高(截至当时)。该记录在一年后被观看英格兰对战威尔士的10,974名观众打破。 51 2019年,爱尔兰的6,047名女子橄榄球球迷观看爱尔兰对阵法国队,创下爱尔兰女子主场比赛单场上座率最高纪录。
俱乐部比赛同样吸引了大批观众。2019年3月,60,739名足球迷在马德里竞技体育场观看了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女队战胜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的女足比赛,打破此前同一场地举办的女子赛事48,121名观众的记录。 53 2019年11月,在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38,262名足球迷到场观看伦敦热刺队与阿森纳的“超级德比”女足比赛。在利物浦俱乐部的主场安菲尔德球场,23,500名球迷观看了利物浦对战埃弗顿的同城德比战,这也是利物浦俱乐部主办的第一场女足超级联赛。
美国国家女子篮球联盟2019年赛季上座率创下133万的历史最高,其中洛杉矶火花队主场比赛上座率最高。主场比赛观众人数总计192,224人,平均每场11,307人。体育赞助:尚处萌芽,但势头强劲全球体育赞助估值约为每年449亿美元,其中女子体育所占份额很少。
但女子体育赛事良好的电视收视数据和到场观众数正促使更多赞助商考虑对其赞助。女子体育市场的萌芽可能使女子体育的商业化价值超过男子体育。其他优势可能包括:达成交易难度相对较小以及增长潜力较大。
随着赞助利润不断增长,女子球队赞助也越来越多地不再与男子团队捆绑销售,而是改为单独出售。事实上,到2023年女足世界杯之时,我们预测所有女子球队至少收到一笔独立于男队的赞助。
近年来,女子赛事赞助的涌现体现其不断增长的赞助价值。2018年,Visa与欧洲足球协会联盟女足签订七年条约,作为欧足联女子冠军联赛和欧足联女子欧洲锦标赛等旗舰赛事的主要合作伙伴,成为欧足联历史首个女足赞助商。 57 同年,金融咨询公司Vitality成为2019年无挡板篮球世界杯指定赞助商之一,将加入该赛事目前的赞助条约,续期三年。 58 2018年7月,史丹利百德公司成为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女足Catalan 队的首家球衣赞助商,其后两年则有更多笔赞助公布。
德勤预测,越来越多的女子团队将拥有多位赞助商。例如,2020年1月,巴塞罗那俱乐部女足宣布增加一位官方合作伙伴Naulover,这是俱乐部首次收到街头服饰赞助商的赞助。
若同时赞助男队、女队,越来越多的赞助商将为两队提供同等赞助。阿迪达斯为2019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的六支女子团队提供赞助,其后宣布将为男队、女队发放相同金额的绩效奖金。
3、女子体育发展势头良好,投资不断增加
面向全球女子团队的投资不断增加,通常以收购形式进行。女队估值仅为男队估值的一小部分,但正是因为数额较小,投资女队才更具吸引力。2020年,法国女足球队里昂奥林匹克队以315万美元收购美国女足联赛常驻西雅图的女子足球队。 71 2019年7月,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宣布以50万欧元收购常驻马德里的CD Tacon足球队并成立皇马女足球队。CD Tacon足球队此前在2020年5月升入西班牙女足甲级联赛LaLiga Iberdrola, 72 此后将在马德里城训练基地训练比赛。
收购并非女子球队的唯一收入来源。据称,2018年,英国曼彻斯特联历经13年的女足空白后,投入500万英镑重组其女足球队,该队仅经历两个赛季后便跻身英格兰四大最佳球队。 女子体育的奖金额也在不断提升,成为女子国家队的另一收入来源。2019年女足世界杯共设立3,00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400万美元颁给获胜球队。2023年世界杯预计将设置两倍以上的奖金,超过6,000万美元。
尽管上述奖金相较男子比赛尚属小额,但女子球队的奖金增长速度正逐渐超过男子球队。投资也面向青少年赛事。相比向来丰富的男子青少年足球项目,多数地区没有为女孩设立青少年足球项目。例如,皇家马德里女足将设立青少年球队,从16岁以下至19岁以下均有设立。
在协会层面,国际足联设立目标,到2026年实现设立青少年联赛的成员协会数量翻番。 国际足联还鼓励女孩在学校踢球,以期输送未来女子球员。国际足联力求到2026年,将女足球员数量增至6,000万人。
六、超量化运动员
从板球到冰球、棒球到篮球,体育项目的数字化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会、球队、联盟、广播公司、场地运营商和运动员逐渐看到分析技术的价值,并正致力实现。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先进无线连接和可穿戴传感器等技术正改变运动员训练、比赛和经营事业生涯的方式。
但是,这种数据爆炸的情况正带来不同的新问题,包括如何最好地使用数据,以及如何以合乎道德规范的方式使用。为了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预测,多个职业体育联盟将在2021年底前制定有关球员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商业化的新正规政策。
1、数据彻底革新体育运动
如果对体育项目进行计量是可行的,则很可能已经有人、有地方在实行。如今,视频分析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如系带、袖子、带子、环子和智慧织物等)可对数以百计的不同指标进行分析。过去十年,分析技术在体育项目的使用慢慢地改变了一切行事方式,包括人才的物色和评估、运动员的训练和管理以及赛事在球场上的进行方式。
数据和分析技术革命已开始令各类不同的体育领域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如电竞、虚拟体育、游戏、播送、梦幻体育、博彩和现场体验。随着数据和分析技术在体育领域的使用日渐成熟,行业不单要解决使能技术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有关数据权管理、隐私、监管、变现以及体验体育的新方式。
世界各地几乎所有大型职业运动队都有聘用最少一名分析专家,负责找出任何可以提升球队胜算的优势。在篮球项目中,视频采集和分析所产生的洞察增加了三分球投篮,并加强了对球员负荷管理的重视。在棒球项目中,对有效和无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大大改变了投球手管理,增加了“布阵防守”战术的使用,并以全垒打墙取代小球战术。如今,类似的分析帮助美式橄榄球球队了解如何处理第四次进攻机会,并协助足球队选择射门的方式。
今天不同的是,数据收集和分析越发实时,且不仅在球场或体育馆内进行,而是全天候开展。此外,现在可以同时计量身体内外的指标;位置、生物特征和生物力学的新层次数据正创造数以百计的新衡量指标,以供决策参考。最后,计算能力、云技术、机器学习演算程序和高速视频能力的发展,使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这一超量化运动员的时代,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从数据收集(较容易)产生切实可行的洞察(较困难),再实现潜在变现(确实困难),并同时保护运动员权利,确保公平竞赛和竞争能力,以及满足联盟、球员和所有者的经济需求。
2、现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探讨运动员一般被收集的两
大类数据:
(1)位置/追踪数据。位置/追踪指标从三个维度计量球员(或球或其他物件)在球场上的实际位置。这类数据可包括位置、加速、侧向运动、速度、跳跃高度等衡量指标,通过视频分析技术或传感器配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面无线网络收集数据。
(2)生物特征数据。生物特征数据指来自球员的任何生物信息。衡量指标可包括脉率、血糖或血氧量水平、排汗率、睡眠节奏等。部分生物特征数据(如心率)已被使用数十年;现在,通过数字传感器和普适性的低时延通信网络,可在更多的物理位置以更快的速度测量更多指标。
▲技术大大地扩展了追踪和测量运动员的方法
量化运动员的市场多样化且分散,传感器技术、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先进分析技术都有广泛的选择。这些技术的供应商除了有“体育技术”公司(如Catapult、KINEXON、Stats Perform和Zebra)、科技巨头(如亚马逊云服务、IBM和SAP),还有大量的初创企业。近年来,整体体育技术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创投关注,2014年至2019年末,全球交易和融资轮数共超过3,000宗。
全球各地绝大多数大型体育联盟也以不同方式使用上述技术和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他们的目光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也放眼于如何在技术的使用与球员和教练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例如:
自2014年,NFL开始在球员的护肩、球和球场内不同区域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 每个球队也可从该系统获得自己的原始数据,按自身需求加以分析和使用。
美国国家冰球联盟(NHL)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冰球和球员追踪试验。在2020年的全明星赛上,联盟展示了有关技术的最新迭代后,即开始全面结合采用。
澳大利亚澳式橄榄球联盟过去多年一直在赛事中使用位置传感器和心率监测器。 他们甚至利用数据进行赛中调整。
2017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批准球员自愿使用Whoop手带来追踪信息,以便日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与其他获批准的可穿戴设备一样,该手带也可让球员计量臂部受力等因素。
3、超量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著名自行车教练Dave Brailsford爵士曾表示:“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想,而不是从大处着眼,并致力通过聚沙成塔,实现持续改进。” 从人才物色、培训、赛前准备、比赛过程、赛后分析到休息和恢复的整个体育生命周期,超量化正帮助球队、联盟和球员发掘有关效益。其中三个领域在短期内有望开展进一步创新:
人才物色。如果球队要对一名球员进行重大的财务投资,将要确保该球员具备成功所需的技术、原体能、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这一过程正越趋虚拟化。除了传统的现场评核,球队在发掘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视频分析以及位置和追踪数据。有关发展有助于扩大职业球员人选范围,包括球探可能因未能出行而发掘的潜在球员。举例说,一名职业橄榄球候选球员由于受伤和新冠疫情无法出席传统的选拔活动,因此他提交了学校赛事的球员追踪数据,以证明他在现实环境可达到的速度。
在不久的未来,预计将加入更多生物特征数据,以扩展健康数据量,从而预测长远表现。有一天,球队将可从球员中学和大学时参与的青年体育项目获得其生物特征数据。尽管数据不大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评估方法,但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套客观衡量指标。
赛中决策。如今,大部分生物特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培训和练习过程中发生,或是用于赛后评估,在实际赛事中的使用仍未普及,即便已收集赛中数据,一般也不会让教练用来做出任何即时决策。事实上,有些联盟禁止赛中收集和使用生物特征数据,除非已获联盟明确批准。另一方面,赛中位置和追踪数据已受到广泛使用。诸如NFL、NHL和墨西哥足球联赛Liga MX等联盟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有关数据,并对赛事战略的成效有了更好的了解。
随着球队的经验日增,且数据收集变得更容易,分析速度更快,帮助教练和经理人指导球队的实时分析技术可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确定谁有受伤风险、谁已开始筋疲力尽、谁偏离了预定位置以及谁准备好担当重要角色。
减少受伤。对许多运动员和球队而言,能够预测哪些情况可增加受伤风险是梦寐以求的“圣杯”。对球队来说,这可为他们带来更多胜局和收入;对运动员而言,则作为帮助他们扩展事业和提升收入潜力的信息。要更有效地预测受伤,必须计量适当的恢复时间和睡眠量,以帮助平衡施力和拉力。相关的潜在效益广泛:一项研究估计,2019年,NFL因球员受伤而损失超过5亿美元。所以无疑NFL最近与亚马逊云服务合作,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多个不同数据集,以获得有关头部和其他损伤的洞察。
4、从计量到变现
运动员的超量化有助于提供更有效的培训,提升竞争力,帮助明星运动员保持健康;组织也深知这些效益可帮助提高入座率,吸引更多赞助商和提升广播收视率。
也许更加困难的是,要确定数字革命可如何为球队、联盟和球员自己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尽管小型体育项目正在开展创新,许多大型联盟刚开始测试如何将球员的生物特征和位置数据变现,有些联盟甚至已禁止将球员数据作商业用途。要制定明确的数据所有权政策,提供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以及确保球员受到保障,当前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是,由于将球员表现数据变现的可能性太大,预计将鼓励各相关方在中、短期内开始着手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预计以下领域在未来数年内将进行试验和创新:
球迷参与。联盟和球员协会可与广播公司和场地运营商合作,利用球员数据提升球迷体验,并为球迷打造参与体育项目和与运动员互动的新方式。此举或可产生新的直接收入来源,创造新的市场和赞助机会,和/或对已有收入来源带来光环效
应。举例说,职业壁球协会(PSA)与SportsData Labs合作,于直播时实时追踪和显示球员的心率。
目的是让球迷更好地了解该运动的体能特性,以及使赛事更加刺激;生物特征数据产生的任何收入由联盟、球员和合作伙伴摊分。 同样地,手球联盟LIQUI MOLY Handball-Bundesliga与KINEXON和Content Stadium合作,在运动场和各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实时球员表现信息。
授权许可。让球员和联盟赚钱的另一方法,是向梦幻体育联盟、体育博彩公司、广播公司以及保健与健身公司等机构组织发出球员数据的授权许可。2017年,NFL球员协会与Whoop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同意让球员出售其经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个人健康数据。 许多联盟已与体育博彩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关系,如PGA Tour与DraftKings以及NBA与William Hill,为更多新机会提供基础。
当前也存在其他类型的机会:美式橄榄球联合会盟在短暂的运作中与米高梅合作开发一款应用程序,可在比赛期间下注,赔率根据球员可穿戴设备所得的数据而调整。 WNBA清楚地看到这些机会。据该联盟最近与球员签订生效的劳资协议,他们意识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可能性,表示:“可穿戴设备和其他赛中技术的使用在增强广播、差异化球迷体验、球员健康和收入创造方面为WNBA带来独一无二的机遇。”
5、主要考量因素的比较
任何提升运动员表现或增加体育经费的机会显然备受追捧。然而,任何新兴技术或方法的改变都会带来后果,有些是意料之内,有些则不是。如要实现超量化,我们认为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领域:
数量或质量。教练及其员工传统上依赖直觉和经验。直到现在,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广泛地使用分析技术,自行在数据与直觉之间取得平衡。凭借新增的位置和生物特征数据,分析技术变得更复杂,洞察也难以传达。为了提高数据的效用,必须做大量工作来确定最关键的指标,即哪些数据将发挥真正作用,哪些数据只会造成干扰。
此外,对于是否相信数据而非亲眼所见的结果,当前仍存在争议。一代球员的魔力是否有方法准确地量化?最后,有些人担心过度分析将减低项目带给球迷的娱乐性,实质上“破坏”了体育项目。举例来说,MLB广泛使用分析技术,使赛时更长,动作更少(多了三振球和全垒打)。
表现或隐私。关于谁最终拥有球员数据(包括球队可收集的任何敏感健康信息)存在很多问题。美国很多职业体育联盟在与球员协会签订的劳资协议中制定了有关这一问题的指引和规则。有关规则订明球员数据的收集方式、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是否属自愿性、数据的保护方式以及使用范围。
有些联盟也设立了传感器和可穿载设备委员会,负责批准设备和数据的使用。举例来说,NFL表明“每位球员拥有传感器所收集的个人数据”,NBA的劳资协议则表示“球员可完整地获取经获批准的可穿戴设备对其收集的所有数据” 。 但是,尽管这些协议有提供某程度上的保障和利益,但由于劳资协议属长期性质,可长达数年,因此不一定能配合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潜在商业机会的快速发展。
这场争议的焦点在于什么对球员最好。许多运动员对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他们的数据(尤其是生物特征数据)感到不自在。有些运动员觉得自己是实验的一部分,有些则担心即使禁止生物特征数据的使用,但有关数据的收集可对合同谈判带来偏差。此外,也有运动员忧虑所需进行的数据收集将逐步干涉到工作以外的活动(如睡眠)。
“红牌项目”是这种冲突情况的示例之一:英国数百名退役和现役足球球员起诉体育博彩公司和数据处理公司,指称他们非法从球员统计数字获利。该诉讼的细节仍在逐步流出,但结果将可能决定有多少类型的球员数据可作商业使用以及谁可最终获利。
博彩或禁止。据估计,到2024年,全球体育博彩市场规模预计将高达1,500亿美元。 随着2018年美国《职业及业余体育运动保护法》的废除,以及体育博彩在多个美国州份的合法化,美国联盟尤其渴求挖掘新的收入来源。 这一潜在市场带来的一个新问题是,人们有可能利用个别运动员的数据来进行博彩,例如通过生物特征和位置数据来设定赔率,或对脉搏、最高速度和加速等特定指标投注。
这样的使用可能会引起球员强烈反对,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对隐私的严重侵犯,但是,如果他们可大大地从中获利,则可能另作别论。美国伊利诺伊州已率先禁止在体育博彩中使用生物特征数据,除非相关球员协会允许。 尽管人们对这类博彩有所渴望,但细节决定成败,球员、联盟、工会、立法者和商业企业必须共同商讨决定最佳的做法。
七、电视开启新纪元
如果你有一台4K电视(现在很多消费者都已拥有),那么可能已经习惯在几乎看不出单个像素的屏幕上观看你最喜欢的节目、电影和视频。但几年之后,电视的图像也许会变得更加清晰。预计到2021年,8K电视(4K电视的升级和补充)的全球销售收入将达到33亿美元,随后这一数字将稳步上升。
随着超大尺寸的8K电视越来越受欢迎,销售收入将主要来自于8K电视(预计销量将达到100万台,平均售价为3,300美元)。此外,2021年,与制作8K内容相关的设备(如摄像机、监视器、内存以及计算机)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数亿美元的规模。
▲未来两年8K电视销售额或将激增
1、为什么有人质疑8K的大规模应用
总的来看,消费者使用8K电视面临三重重要挑战:
内容。内容使设备具有使用的意义;缺少内容,设备多半时候可能都是多余的。然而,预计在2021年制作的视频内容中,8K内容占比将不足0.1%,而在所有视频内容(电视节目、电影、用户自制内容以及视频游戏)中,8K 内容的占比更低。
成本。高档8K电视的价格可能高达数万美元。8K电视起步价约为1,500美元,售价远远高于起步价低于300美元的4K电视。
对照。在盲样测试中,消费者很难区分8K和4K视频。
这使得 8K电视不太可能在2021年实现长足发展,但我们认为这些挑战并非难以克服。目前已经有大量8K内容可供观看,未来几年,8K 内容还会继续增加。到2021年底,入门级8K电视的成本将降至1,500美元左右。我们通常用物理尺寸和峰值像素数来对比8K电视和4K电视,而非观看时的屏幕清晰度。
2、解决内容匮乏问题
考虑到2021年制作的所有视频内容中8K内容占比不到0.1%,大家可能认为观众很难找到8K内容。然而,据德勤估计,8K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足以保证电视用户2021年全年每天24小时收看的节目不重复。此外,缺少原生8K内容本身并不是影响购买8K电视的主要原因。2012年, 4K标准发布时,我们也曾担心缺少原生4K内容会影响人们购买4K电视。
但4K内容的相对匮乏并没有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困扰。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尽管通过广播、卫星、视频点播和光盘等渠道提供的原生或修复4K内容较少,但4K电视的销量依然占据大多数。如果历史重演,如果8K 电视的价格与同尺寸的4K电接近,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将会选择购买。尽管消费者只是偶尔观看8K内容,他们依然愿意购买8K电视。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2021年购买8K电视的消费者可能有长远考虑,他们也许希望电视能够使用7年(置换电视前的预期使用寿命)或更长时间。这就使得制作更多8K内容有了充足的时间。
但短期内如何获取8K内容?预计到2021年,至少有六个来源可以提供8K内容。
来源一:倍线技术。解决原生8K内容(即8K录制的内容)匮乏的主要途径是倍线技术,这项技术可内置于电视机中。借助本地(内置)人工智能算法和边缘计算,该技术可将输入的4K等低分辨率图像转换为8K图像。如果观众认为转换为8K的图像最初是8K录制的内容,则认为倍线技术是成功的。
目前可通过倍线技术将大量4K内容 “输入”到8K电视中。以Netflix为例,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4K内容库之一,拥有超过1,000个文件,可提供数万小时的视频内容。
借助倍线技术,电视能够分析每一帧图像,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其中多个对象,如一副太阳镜、一个汉堡或一座建筑物。然后,倍线引擎通过恢复图像边缘,修复压缩伪影,并尽可能精准地为每个像素着色,将4K图像转换为8K。
为了实现这种转换,电视会利用可能包含上万个参考图像的数据库。 随着更多转换的完成,以及供应商对于如何优化倍线技术的理解加深,8K电视通过倍线技术转换图像的质量将逐步提升。8K电视的倍线算法还可以通过无线电进行更新升级。
倍线技术对于8K而言并不新鲜,它是2012年生产的第一批4K电视的其中一个功能,旨在解决当时4K内容匮乏的问题。那时,倍线技术远未如此先进且令人信服。最初的转换方式主要是复制相邻像素:如果一个空白的新像素紧挨着一个蓝色像素,蓝色像素将对其进行填充,通常这会产生一个由四个蓝色像素组成的方块。
升级后的倍线技术通过参考每个方向上平均16个相邻像素,以填充一个空白的新像素,但问题再次出现,这样会产生影响观看体验的伪影。然而,随着更先进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被逐个化解。
倍线技术也可以将高清视频升频为8K。为此,需要为每个高清像素增加15个像素,这比从4K转换为8K更具挑战性。但随着技术不断升级,通过人工手段制作的(即使从高清转换而来的)8K视频也会更加逼真。
倍线技术还可用于压缩内容。原生8K内容可以降频为4K,之后也可以根据添加到压缩视频文件中的指令进行升频,修复为8K内容。这种方法被称为智慧降频,即显著降低视频所需的传输速率。 8K 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内容的传输速率可以从每秒40兆字节降为每秒25兆字节, 按照开放媒体联盟的第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录制的8K内容的传输速率可以从每秒35兆字节降为每秒17兆字节。这样就可以利用宽带、卫星或者地面广播传输8K内容。
来源二:重新录制的高清模拟和数字内容。8K分辨率并非新生事物,用70毫米胶片录制的影片的分辨率等同于8K。目前已有多部电影被重新录制为8K影片(用65毫米和70毫米胶片拍摄的影片已被重新录制为超高清4K数字影片)。第一部修复的电影是《2001:太空漫游》,NHK电视台于2018年12月在BS8K频道播放了这部重新录制的影片。
2019年3月,NHC电视台也播放了8K版本的《窈窕淑女》。很多其他用65毫米或者70毫米胶片拍摄的影片也可以修复为8K版本。大多数iMax电影使用 65毫米或者70毫米胶片进行拍摄, 因此,可在iMax影院播放的影片或者有iMax版本的影片均可转化为8K版本。
6K录制的内容用途更广,既可以降频为4K,也可以升频为8K。例如,Netflix拍摄的第三季《纸牌屋》被录制为6K,但播放时降频为4K,而6K版本被用于储存。同样地,Netflix拍摄的《心灵神探》也被录制为6K。
来源三:原生8K内容。目前,已有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被录制为8K,尽管播放时的分辨率只有4K或者更低,包括:
Amazon Prime的《似水流年》第二季
Netflix的《纸钞屋》第四季
《公民凯恩》联合编剧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黑白传记片《曼克》
Netflix播放的由达米恩·沙泽勒执导的音乐剧《漩涡》
《银河护卫队2》未来,如果8K电视的数量足够多,原生8K 内容将能按照8K 标准进行传输和播放。
来源四:用户自制内容。过去十年间,用户自制内容呈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以相对适中价格购买的摄影和视频工具的质量稳步提升。智能手机应用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是摄影,短期内,这可能是8K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大多数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至少有1,200万像素,拍摄的图像有1,200万个像素(总的来说,每一帧图像由光点组成)。2021年,至少有10亿部拥有1,200万像素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将投入使用。只有8K显示屏才能充分展示1,200万像素的图像,用仅有800万像素的4K电视远远不够,用3,300万像素的8K电视展示1,200万像素的图像完全足够。
所有手机预计将会拍摄超过一万亿张照片,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像素数一致,只有8K电视才能充分展示这些图像。市面上也有配置了6,400万和10,800万像素摄像头的智能手机,这些智能手机的分辨率甚至超过了8K电视。
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质量非常好,尤其是在有自然光的环境下。在8K电视屏幕上展示当这些照片时,看起来会很壮观,尤其是在装有锐化图像、除噪软件的8K电视上。
下一波普及8K视频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截至2020年8月,仅有几款高端智能手机有8K视频拍摄功能,包括三星S20、小米10和Red Magic S3。2021年及以后,这个数字可能会继续增长。这些设备可以高达每秒24帧的速度录制8K内容;在未来几年里,画面刷新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如今,大多数用户可能只是对8K视频有所耳闻,部分原因在于其存储要求高(每分钟600 MB),而且相对于4K和高清视频,8K视频的刷新率较慢。不过,录制8K视频的用户可以通过YouTube或Vimeo等在线平台分享视频内容。在2021年以及之后的几年里,随着智能手机内存容量的增加和刷新率的提高,智能手机拍摄的8K视频数量或将稳步增长。
来源五:8K或超4K专业内容。经常拍摄生日视频和企业视频的摄影师等专业用户可能会开始尝试录制8K视频。此外,胸怀抱负但设备预算较低的电影制片人可能也会进行尝试。目前,这些内容创作者可以购买佳能和夏普等品牌的微型8K摄像机(价格约为4,000美元)。
十多年前,早期8K原型摄像机重达数百千克,现在,佳能的8K摄像机重量不到1千克。同样,目前也有用于拍摄6K视频的摄像机,之后这些视频可以升频为8K。截至2020年8月,生产6K摄像机的公司包括佳能、索尼、松下和Blackmagic Design。我们可以通过8K电视在线观看8K专业用户拍摄的内容。 2015年起,YouTube推出8K视频上传功能,Vimeo平台上也已有数千个8K视频。
来源六:8K游戏机。之前几代游戏机利用4k打造产品卖点,8K游戏机未来可能也会如此。新一代8K游戏机将于2021年上市,尽管2021年可能没有太多新的游戏产品,但未来五年,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8K游戏的出现。
新一代游戏机可以处理更大的文件, 内置的八核处理器能够加载更复杂的视频。 也就是说,8K显示屏可能对业余玩家吸引力更大,而非数量少得多的专业玩家,因为他们注重更高的刷新率而不是分辨率,因此可能会继续使用4K或高清游戏机。
3、突破成本限制
目前成本是阻碍消费者使用8K显示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不久的将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尤其是每小时的观看成本。加之电视作为身份象征的强大吸引力,到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消费者会考虑购买8K电视。
8K电视价格稳步下降。8K电视不太可能像4K电视一样普及,从推出至2019年,4K电视仅用7年时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产品,当年4K电视销量超过1亿台。 8K电视的应用速度会较为缓慢,因为成本更高,尺寸也更大。但8K电视也将遵循同样的规律:随着价格的下跌,需求将随之增长。
▲8K电视价格中期呈下降趋势
2017年,8K电视的平均售价超过8,000美元。 第二年,降至约5,500美元。 到2021年底,预计入门级8K电视的价格将降至1,500美元或更低,平均售价为3,300美元。随着价格的下降,销售额也将增长。2017年,8K电视的销量约为2,400台。2018年是8K电视上市的第一年,销量为18,600台。预计2021年全球8K电视销量将达到100万台,而上一年销量仅为55万台。尽管相对于当年约2.2亿台的总销量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但增长趋势已十分明显。
随着8K和4K显示屏的成本差异逐渐缩小,8K电视的销量可能会加速增长。成本差异越小,消费者就越可能选择面向未来的产品,尤其是尺寸更大(65英寸及以上)、价格更高的电视机。此外,随着8K电视需求的增长,供应量可能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进一步压低价格。2018年,65英寸电视的全球产能仅为1,200万台。
到2022年,预计全球电视产能将进一步增加,包括1.54亿台55英寸的电视和3,700万台65英寸的电视,其中大部分增加的产能是8K电视。这与4K电视的发展历程类似:2016年至2019年,全球生产4K电视的厂商数量从30家增至70家,增长了一倍多。虽然更低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从中期来看(2025年及之后),价格下降的速度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8K电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入增长。4K电视供应商已经经历过这个过程,2020年,美国4K电视的销量预计将增长12%至2,500万台,但预计供应商的收入仅增长2%。
电视(包括8K电视)成本为25美分/小时。花费2,500美元或者1,500美元购买一台入门级8K电视似乎很难接受。但由于电视的预期使用时间长达7年,平均每天使用3至5小时,那么一台价值2,500美元的电视每天的成本不到1美元,每小时成
本约为25美分,且费用由整个家庭分摊。从这一点来看,很多消费者每年花在智能手机上的费用可能更多。很多品牌的智能手机售价都超过1,000美元,各品牌手机的平均售价约为340美元。
预计2020年购买的手机的预期使用时间仅有2.7年。因此,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每人购买一部价值340美元的智能手机,那么7年内可能会在智能手机上花费2,500美元以上;如果每人每台设备平均花费1,000美元,则可能超过7,500美元。很少有消费者会计算一台新电视机精确到每小时的成本。但新的8K电视的使用量、使用范围以及向朋友家人展示新的大型设备的满足感,都有助于证明购买8K电视的合理性。
新商业模式或降低电视购买门槛。一直以来,电视供应商的收入来源基本保持不变。制造商的大部分收入销售,等到出售下一套替代产品后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几十年来,电视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一直沿用这种商业模式。然而,网络连接改变了这种商业模式,他们可以从有关使用习惯的信息中获利,从而降低购买电视的门槛。
与其一次性获得所有收入,供应商可以在销售时以毛利率换取广告商和内容所有者在电视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收入。这将降低电视机的格,使其更具成本优势,同时也有望在设备的终身使用期内获得更多收入。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可能意味着他们能够以与4K电视相同的预算购买8K电视,但唯一的要求是为电视联网并接受相关条款和条件。
每次使用联网电视时都会产生对一系列供应商有用的信息。对于内容供应商来说,电视可以收集和分享关于观看的节目、选择的频道以及观看和删除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收集用户点击了哪些程序,或者一旦启动便暂停或丢弃的数据。这可以为内容创造者或视频点播公司等内容集成者提供反馈信息。
另外,联网电视可以作为内容提供商应用程序的门店。电视屏幕的空间可以出租给供应商,或者每次下载时收取佣金。电视机还可以用来显示电视供应商的分销广告,从而使广告摆脱电视广播公司和其他播放广告的传统实体。联网电视还可以收集家电设施的相关数据,以帮助根据拥有的设备数量和质量形成对家庭情况的了解。例如,电视可以连接智能门铃或视频婴儿监视器,以显示门口情况,或者向家长报告婴儿入眠情况。然而电视收集额外数据的能力视各地区数据隐私法规而定。
当然,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新鲜。 虽然对于电视行业来说比较新奇,但其他设备已经收集或也能够收集对广告商有用的数据。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成功经验,电视行业很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8K将加速电视变大趋势。自电视机被发明以来,电视屏幕尺寸已经持续增大了许多。2004年至2019年,美国电视机的平均屏幕尺寸从25.4英寸(按屏幕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对角线测量)增至47英寸。也就是说,每年新安装的电视的平均屏幕尺寸稳步增加1英寸。
电视屏幕尺寸的增长得益于平板电视的普及。平板电视每平方英寸屏幕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基于旧技术生产的电视机。2014年至2019年,美国每平方英寸屏幕的平均成本从2.15美元降至0.39美元,降幅达82%。 与此同时,大屏幕电视机的销量也出现增长。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美国畅销的电视机尺寸为65英寸。同年,65英寸的电视机的价格下降25%。
2020年上半年,美国65英寸及以上电视的销量增长52%;第二季度,65英寸以上的电视的销量增长77%。
电视的屏幕越大,消费者选择8K电视的可能性就越高,因为8K电视能够提供平滑细腻、无像素颗粒感的图像。无论屏幕尺寸大小,在给定分辨率标准下,屏幕上的像素数不变。随着屏幕面积的增大,每平方英寸面积的像素数(PPI)会下降,从而使图像的颗粒感增强。例如,在36英寸的高清电视上,200万个像素的分布非常密集,因此图像看起来非常平滑。
在尺寸更大的高清电视机上,如55英寸(是36英寸屏幕面积的两倍多),根据视距的不同,也可以辨别出单个像素。在55英寸的屏幕上,4K视频可以达到平滑细腻的效果,但在65英寸的屏幕上(1.17平方米,比55英寸屏幕大40%),却可能会看见单个像素。在85英寸(1.99平方米)或100英寸(2.76平方米)的屏幕上,只有8K内容(无论原生还是升频)可以保证图像平滑细腻。80英寸或更大尺寸的电视可能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尺寸太大,大多数人的汽车都装不下。
但在线订购和配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019年上半年,全球四分之一的电视销售业绩来自网络渠道。在中国,这一数字为50%。即使在实体店进行调查,也可以发现,封锁措施可能加速了电视销售向线上渠道的转移。
▲随着屏幕尺寸增大,8K电视更高像素密度的重要性凸显
4、走出对比窘境
许多研究都探讨了消费者区分8K图像和4K图像的能力。这些研究表明,区分这两者很困难,因为图像内容五花八门,显示能力也不尽相同。自然纪录片似乎从8K中受益最多,也许是因为8K电视可以显示更丰富的颜色。
然而,长远来看,无法区分4K和8K可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8K电视用户因为他们的平板电视能够显示8K图像而获得更多功能。这也说明消费者并不总是理性的。当大多数内容为高清视频时,4K格式出现了;而高清兴起于标清盛行的时候。即使在今天,如果预告片不提示观众,他们可能以为看的是4K影片,因为他们很难分辨两者的差别。
8K电视的受欢迎程度很有可能得益于75英寸或更大尺寸的超大显示屏的广泛吸引力。电视越大,体验越逼真。电视机正不可阻挡地从角落里笨重的立方体稳步向占据更大墙上面积的面板过渡,且颜色越来越鲜明、生动。8K和超大屏幕很可能会被消费者视作一个整体,不论视频内容的分辨率如何。它会让电视用户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让参观朋友客厅里8K电视的访客羡慕不已。
5、8K电视生产端
本章节主要关注消费者使用8K电视的驱动因素,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激励和阻碍生产8K内容的各种因素。
8K电影和电视摄像机面世已经超过五年。最早进入市场的公司之一,Red,于2015年推出首款8K相机。然而,到目前为止,以8K录制内容寥寥无几。其中一个原因是,几乎没有商用8K电视摄像机出售: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市面上只能买到样机。此外,拍摄8K视频需要增加相当多的额外成本,如存储成本(存储时长一小时的原生8K视频需要超过7 TB存储空间,即每分钟需要约122GB的存储空间)和配备新监视器以及线缆的成本。
但是,录制8K内容的优点可以抵消掉当前的这些缺点。其中一个优点是,8K录制的内容后期制作效果更好。将8K视频降频为4K通常可以提供比原生4K素材更清晰的图像感。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图像中的某些伪影,使图像更稳定,但需要将图像放大20%。
将原生8K 内容重新灌录为4K,对于有视觉特效(VFX)的电影很有用,因为这将便于对图像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
此外,对高分辨率的8K内容进行重新灌录也非常简单。在不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8K 文件很容易就能降频为4K,且像素将变得更小,细节也会更丰富。
对于体育摄影来说,8K录制的内容可以让快速移动的物体(如跑步者、赛车)更容易转化为4K。事实上,8K相机(2020年夏天,价格降至4,000美元)甚至可能改变体育摄影的拍摄方式。
体育摄影师过去一直依赖于速度越来越快的单反相机(单反相机每秒能够拍摄多张照片)。他们希望在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中找出一张价值不菲的作品。有了8K视频,摄影师将可以以最高分辨率拍摄动作,然后挑出其中一帧画面(像素将达到3300万)。自然纪录片拍摄者的拍摄对象可能像球场上的足球运动员或拳击场上的拳手一样不可预测地移动,他们也可以从8K视频中获得高清的静态画面。
Blackmagic公司于2020年夏天推出12K相机,目前制作可将分辨率降为8K 的12 K照片的成本至少为10,000美元。
最后,8K录制的内容可以延长其变现时间。随着更多8K显示屏的出现,8K录制并灌录为4K以便在2021年发布的内容,将能在几年后以8K格式重新发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录制内容的生命周期将能达到数十年。例如,1951年首播的《我爱露西》使用35毫米的胶片录制, 因此,多年后原始唱片可以重新灌录。《我爱露西》的蓝光高清修复版于2014年发行。
6、从消费者到商业环境
大多数在2021年录制或重新灌录的8K内容瞄准了居家收看电视节目的消费者。但是,8K内容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地用于商业用途,例如:
零售显示屏。长期以来,视频显示器一直是实体零售商吸引消费者和促进销售业绩的重要武器。随着零售业摆脱封锁措施逐步复苏,8K显示屏可能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它既可以用来吸引顾客进入商店,也可以用于推广产品和品牌。关于安装方式,8K显示屏可以由模块化的面板制成,也可以安装到曲面上,不一定要采用16:9的比例。
广告展板。由于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色域,8K显示屏对于制作室外和室内展板变得愈发重要。
贸易展览。贸易展上的推介人需要不遗余力地争夺眼球。8K显示屏,不论是定制的或基于标准面板的,可以成为吸引访客的一种方式,这延续了数十年来用显示屏吸引潜在客户的趋势。
现场活动。演唱会是一种场面宏大的大型活动,其中一个主要元素是作为音乐人背景的巨幅定制屏幕。如果举办现场活动的安全性得到认可,以8K幕墙为特色的大型演唱会可能会越来越普遍。U2是最早使用8K屏幕的乐队之一,其在2017年的“Joshua Tree”巡回演唱会上采用了一块5层高(14米)的8K显示屏,将舞台宽度延长至61米,用于展示高分辨率的视觉效果和乐队现场照片。此外,Taylor Swift和Lady Gaga等其他明星也正考虑在演唱会使用8K显示屏。
办公场所。接待区域决定了参观者对一家公司的第一印象。可以将8K屏幕可用于这些区域,展示公司的相关信息,如品牌价值。大型公司应该能够负担得起购买数万美元高级8K显示屏的费用。
7、8K对邻近行业的影响
8K电视在消费者中的普及也可以为邻近行业创造机遇,尤其是电信行业。运营商应将8K电视视为销售高速宽带的机会。他们可以将最高速的宽带(1千兆比特/秒)与提供8K内容的视频订阅点播服务(SVOD)进行捆绑,将最佳画质与最快宽带连接服务相结合。然而,运营商不应指望网络流量的增加会实现收入的增长。2021年,8K电视不大可能对整个网络流量板块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8K电视的安装基数仍然较小,另一方面,支持8K显示的大多数内容的分辨率依然较低。
对他们而言,提供8K内容的SVOD供应商也许能够将这些内容放进其高级服务包。他们在存储和传送高分辨率内容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但其中一些成本应该通过向8K内容收取额外费用来进行补偿。这与很多付费电视(包括SVOD)运营商对4K和高清内容(在某些市场)收费的做法类似。
八、虚拟连接现实
疫情导致无法亲自教授和学习技能时,企业如何培训工人卸载有害物质、配置风力涡轮机或者维修喷气发动机?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模拟此类环境,供员工进行实践。我们预计,在企业和教育机构购买带动下,面向企业和教育机构的VR、AR和MR(统称为XR或数字现实)可穿戴头盔的销量将在2021年比2019年增长100%。
2020年,全球XR头盔、软件和服务(包括消费者购买)的总支出上升至12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0%。尽管这一数字低于疫情前所预测近80%的增长率,但也远高于在2020年同比下降超过5%的全球信息技术支出。
疫情后,XR有望恢复较高增长率。有组织预测,该行业总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730亿美元,或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的年增长率达到54%(可能过于乐观)。
尽管头盔基于较低的基数增长,2015年到2019年期间,企业和学校每年购买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头盔不到10万台,但增长趋势仍较明显。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促使员工和学生加大应用这类头盔,开展虚拟教育而非面对面教学,从而拉动头盔在某些市场加速增长。随着新冠疫情助推此类头盔充分展现价值,在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学习记忆效果更好等多重优势的推动下,数字现实头盔或将在疫情结束后获得进一步发展。
1、XR设备转战企业市场
整个XR设备行业中,培训和工业维护等企业应用预计在2020年分别创造13亿美元和4亿美元收入。 这些数字仍低于个人消费者购买额,但未来几年内,企业的XR设备购买量将缩小这一差距,而数字现实市场有望在企业或教育领域实现最快增长。
预计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工业维护、物流和包裹配送管理的XR设备销量每年将翻一番以上。而在此期间,高等教育和K12实验室和实地研究在数字现实方面的支出预计每年增长120%以上。
令人惊讶的是,XR设备的企业销量有望逼平个人消费者销量,尤其是疫情期间,消费者蜂拥购买虚拟现实头盔以消磨被关在家中的无聊时间。(消费类头盔市场几乎完全以虚拟现实头盔为主,而增强和混合现实头盔主要用作企业设备。)科技博主Ben Evans曾说过,疫情封锁促使各类技术“被迫进行试验”,包括居家办公工具、网上杂货配送以及游戏和视频流的家庭娱乐设备,而虚拟现实则是消费者加入其中的自然技术。
消费类虚拟现实尽管未在2020年出现崩溃,但也未出现增长。再次引用Ben Evans的话:“这本应是(消费类)虚拟现实的
增长时段,但现实情况却出人意料。”消费者在2020年购买了价值约29亿美元的虚拟现实头盔,较2019年的33亿美元下降了12%,不过预计2021年的销售额将反弹至35亿美元。
2020年,头盔销售额降幅低于疫情封锁期间电影院上座率的降幅——今年全球电影上座率下降了66%。 另一方面,头盔销量不及游戏机,由于数十亿人被困在家中自娱自乐,游戏机的销量在2020年3月的年增长率高达150%。
鉴于消费市场增长低于预期,XR头盔制造商已经转向企业市场。首款增强现实头盔Google Glass在2014年发布时主要面向消费市场,但2017年重新推出后转向以企业市场为重心。 2020年4月,Magic Leap宣布将企业作为其主要市场。微软的HoloLens一直以企业为目标客户,而不是个体消费者。甚至Facebook旗下的Oculus和HTC等消费类虚拟现实公司也在2019年成立了企业事业部。
有传言称,苹果公司将在2021年推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产品,开始可能主要面向消费者,但未来或将开发企业和教育应用产品。
头盔只是整套XR设备的一大配件。加上企业XR设备的所有支出,2019年企业数字现实市场的收入可能达到1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由于涵盖内部研发,因此这一数字高于前述的XR市场总额。在企业数字现实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内部研发支出相对较大。
仅确定头盔的单位销售额和金额价值(不包括软件、服务和内部研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没有任何XR设备制造商按季度或年度披露以金额或单位计算的分段销售额。不过,尽管存在困难,但仍然可以从头盔制造商、企业和教育机构临时发布的各种公告以及媒体报道中收集到一定信息。
2、为何企业和教育领域的头盔销量未达到高位水平?
2015年到2020年期间,市场上共发布过几十个关于企业和教育数字现实的公告。基于对这些公告的深入分析,德勤全球发现了一些重要趋势。
头盔为共享技术,而非个人专属。尽管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部分企业技术工具是个人专属(员工每人一台),但打印机和LED投影仪等其他工具则由众多员工共享,几十名或数百位员工按需使用同一台设备,而且每次使用的时间较短。共享正逐渐成为XR头盔的主要使用方式。例如,沃尔玛在2018年购入17,000台Oculus Go入门级虚拟现实头盔,并向其所有的特大购物中心发放了四组,较小的购物中心发放了两组。通过使用这17,000台头盔,沃尔玛能够对超过100万名员工进行逾45个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涉及新技术、客户服务/同理心与合规。平均每60名员工使用一台头盔。
并非每位员工都需要头盔。很明显,办公室人员等部分类型的员工几乎不需要使用XR头盔。但即使是数字现实头盔可以发挥作用的工种,也并非每位员工都需要一台头盔。XR头盔在工作场所的常见用途是培训新员工,而非用来为现有员工提供支持。
并非每个地方都需要头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拥有120万居民,其中40%居住在偏远地区。该省在11个社区部署了两副谷歌增强头盔,以便现场医务人员能够与城区医疗中心的专家进行实时咨询。萨斯喀彻温大学外科部负责人Ivar Mendez表示,这种工具“对创面治疗至关重要”。
但是,尽管数字现实头盔在偏远地区能够发挥作用,但在全球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城市地区却并不需要此类应用。
头盔仅占项目总成本的较小部分。2018年,美国陆军与微软就使用混合现实工具Hololens达成4.8亿美元交易,这是目前公开宣布的XR项目中最昂贵的一笔。
该协议并不是针对成品头盔,而是关于定制化的热传感和夜视设备,这些设备不仅用于训练,也用于战场。尽管在过去几
年里,40,219台头盔的后续订单引发讨论,这些订单价值也超过20亿美元,但最初的交易仅包括两年内提供2,500台头盔。
即使这些头盔的价格是Hololens成品的10倍,每台大约3万美元,但2,500台头盔的硬件总价值也只有7,500万美元。换
言之,整个混合现实解决方案的软件、服务和开发部分可能占合同总价值的六分之五以上,而头盔本身仅占16%。
数字现实头盔仍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还在试用阶段。关于XR头盔的公告中,逾半数都包含“试点”、“试用”或“测试”等用词。头盔的培训、企业和教育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个别企业和学校只购买了几十台或几百台就不足为奇了。即便如此,如沃尔玛和美国陆军的购买和使用情况所表明的,后续购买量或许会达到数万台。
总之,头盔市场中目前发展最快的是沉浸式培训,尤其是现实培训较为危险、难度高或价格高昂的领域,以及供一线医护人员使用;21 零售业应用(面向消费者,但仍属于企业使用案例);在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用于构建数字现实战略。
3、教育领域应用情况
如前所述,教育类XR设备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增长最快的XR细分领域,但增长幅度非常小。2015年至2020年期间,数字现实的教育用途已初具雏形;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教育类XR市场规模仅为6.8亿美元,其中,与软件、内容和服务大不相同的头盔领域规模不足1亿美元。我们对头盔相关公告及合作伙伴进行了研究,并未发现大规模的教育类试点活动。市场上有部分小规模试点项目,但这些项目仅使用少量头盔。例如,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在疫情前就在教室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但只配备了六台头盔。
随着学校和大学因疫情而关闭停课,XR技术及XR头盔无疑成为发挥巨大作用的有效工具。举例而言,加拿大一所大专院校正在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焊接和汽车喷漆职业培训课程,认为该技术安全有效,而且“将在疫情限制放宽后继续使用这项技术”。
肯塔基州的一所大学在疫情期间一直采用HTCVive的虚拟现实头盔授课(尽管只有18台)。加州、密歇根和墨西哥的其他学校也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其他课程中使用各种数字现实头盔。
九、视频问诊爆发增长
因新冠疫情而转移至线上开展的活动中,视频问诊或最易引发担忧。毕竟,医生如何通过Zoom或Skype测量血压、检查喉咙或评估皮肤肿瘤呢?但事实证明,许多消费者(和医生)很快转变了他们对视频问诊效果和吸引力的看法,并准备长期采用视频问诊这一形式。
预计2021年全球视频虚拟问诊的比例将从2019年的约1%上升至5%。虽然5%听起来不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19年,经合组织36个国家就有85亿次问诊,总价值约5,000亿美元。因此这其中的5%相当于超过4亿次的视频问诊,价值约250亿美元,具体金额取决于相较面诊,视频问诊医生所收取的费用(包含由患者直接支付、或由保险或政府医保支付)。
这一增长态势与新冠疫情的关联非常明显。2020年4月,美国联邦医疗保险有43.5%的初级保健问诊采用远程医疗形式;而在疫情之前,这一数据仅为1%。虽然远程医疗还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和非视频软件等形式,但视频问诊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上升。使用退伍军人事务部视频连线系统的人数增至每周12万人,2019年同期为每周1万人。
与此同时,2020年春季,法国的视频咨询服务增长了40-100%。2020年5月的一项调查中,14%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未来有可能选择视频问诊。
视频等类型虚拟问诊量的上升对于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公司来说意味着业务的增长。预计纯远程医疗虚拟问诊技术市场将在2021年达到80亿美元。受虚拟问诊量增长的带动,预计2021年将售出超过330亿美元的医疗级家庭保健技术(主要是治疗和监测设备),比2019年增长近20%。
1、现状分析
视频问诊技术已存在多年,如今在几大因素(其中新冠疫情为最重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一技术的使用出现了更高增长。
新冠疫情让人们别无选择,监管壁垒也随之降低。仅在2020年3月,英国、美国和德国当局就放松了监管壁垒,修改了隐私相关规定,并支持包括视频问诊在内的远程医疗形式。引用一名英国医生的话:“我们基本在一周内就见证了10年的变化。”
新冠疫情迫使人们学习如何使用软件。疫情期间,因隔离封锁需在家办公,数以亿计从未使用过视频会议软硬件的人开始使用这类工具。虽然疫情之前视频会议相对容易使用,但许多人并没有采用这一形式。疫情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是视频会议的行家,设备调试、照明度设置、静音和取消静音无所不通。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能够熟练使用视频会议的群体中,65岁以上的人达到数千万。他们去看医生的频率比年轻人更高。虽然65岁以上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7%,但这一群体的问诊量占美国总问诊量的30%以上;2016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诊室就医量比美国总人口的平均诊室就医量高80%。
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老年用户即使具备合适的工具和上网条件,仍不太可能使用数字应用程序,对程序不熟悉是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新冠疫情为他们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动力。为了与子女、孙子和朋友保持联系,65岁以上的人群不得
不在短时间内接受视频软硬件方面的培训。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与医生开展视频问诊也是一个附带的好处,而这可以推动视频问诊市场的大幅增长。
设备持有量和网络用户量均接近临界值,在老年群体中尤为突出。在过去的五年里,数字设备拥有量代际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备上网条件,他们进行虚拟问诊的能力将提升。这一能力对于因行动受限或其他限制因素而难以亲自就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英国的数字设备(笔记本电脑除外)拥有量代际差距正在缩小
长期以来,尽管视频通话所需的设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普遍存在,但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此类设备的拥有量却并不算高。但上图所示,这种情况已在发生改变。2015年,65至75岁的英国人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可支持医疗视频通话的设备。到2020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购买平板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这一数字已降至4%。
▲美国的互联网使用代际差距正在缩小
当然,设备不联网就没有什么用。值得注意的是,65岁以上人群在设备联网方面有了明显改善。2014年至2019年的五年间,美国互联网总体使用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65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
虽然2019年并非所有的美国老年人都能使用网络,但到疫情期间,约有四分之三的美国老年人都实现了联网,这或许达到了在65岁以上人群中广泛普及视频问诊的临界值。
网络覆盖和网速不断优化。虚拟问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球新增联网人口的情况。截至2017年,美国约12%的农村居民无法使用下载速度达10兆比特每秒(Mbps)和上传速度达1 Mbps的固定互联网服务。
该等速度是指最快网速:在网络使用高峰时段,一个家庭有多个人同时使用网络,网速可能会慢得多。大多数视频虚拟问诊应用程序至少需要0.5 Mbps的上传速度,这意味着当网速低于最大值时,用户的网络将无法支持视频问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除农村人口外,某些特殊人群使用网络的水平也比较低。 “数字排斥”现象在部分群体中更为突出,此类群体包括社会福利住房居民、低收入群体、存在视力或其他方面残疾的人士、无家可归或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母语非本国语言的群体等。
正因为如此,这些人群一般在接受远程医疗,尤其是视频问诊方面会落后一些。目前联网情况正在得到缓慢改善。各国政府正与网络运营商展开合作,努力让更多人使用网络,并获得更快网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鉴于远程医疗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样也是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前述举措将有望加快推进。
此外,近地轨道卫星或有可能为全球网络覆盖提供高网速支持,虽然该等网络目前暂未投入使用,且许多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尤其是服务的费用问题。
5G技术可更快地传输大尺寸图像和高质量视频文件,支持更优质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空间计算,实现更可靠的网络连接和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进而得以加快推进远程医疗的发展。5G支持下的远程医疗不仅可实现远程诊断和监控,甚至能够实现医生使用超低时延(低于10毫秒)虚拟技术开展实际操作和手术。
新冠疫情或令视频通话成为常态。一直以来,大多数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电子通讯都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信息或语音通话实现,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视频。虽然我们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表明这一情况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种种迹象已经在昭示未来走向。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说,“视频通话是一种新的常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冠病毒。”
视频通话受欢迎可能与其新颖性有关,而如果视频沟通相比非视频沟通受青睐的程度确实出现上升,这将对医疗视频问诊产生两大重要影响。首先,如果视频沟通取代邮件和语音通话成为新常态,那么视频问诊将占所有问诊量5%的这一预测可能太低。第二,视频可以大大提升虚拟问诊的有效性。显然,视频通话可以帮助医疗人员评估伤口或皮疹,也可以显示患者和医疗人员的脸。早在视频通话普及之前,1979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就已得出结论:“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如面部表情、语调等,对成功开展医患互动至关重要。”
2、全球医疗问诊市场规模评估
让我们回到对视频问诊收入的预测。为什么我们相信在2021年视频问诊的价值将达到250亿美元?
当面问诊的市场非常大,然而尽管有资料提供某个国家每年的问诊数量,但却没有任何关于全球问诊数量的统计。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市场规模,预测到2021年全球医疗问诊(包括当面问诊和虚拟问诊)将有望产生超过7,000亿美元的收入;这其中,经合组织成员国将占到5,000亿美元以上;如果其中5%是由虚拟途径产生,那么视频问诊所产生的价值将达到250亿美元左右。
方法1:按次数计算各国问诊费用总金额。经合组织公布了各成员国每年人均医疗问诊数据。 我们将获得的最新数据乘以各国2020年的人口总量,计算出各国每年的医疗问诊数量(图3)。这项分析表明,3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13.1亿人口每年产生超过85亿次医疗问诊。
▲全球每年产生超87亿次当面及虚拟问诊
在一些国家,患者及/或保险公司会为每次问诊支付特定费用。而在提供政府医保的国家,患者一般不用支付或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对于提供政府医保的国家,我们估算了不享受此类医保的患者与全科医生进行15分钟问诊所需支付的平均费用。这个费用当然是最低水平:专科医生问诊的费用要高得多。基于有关经合组织36个国家的各种资料来源,我们计算出单次问诊的加权平均费用约为61美元,但各国之间的平均问诊费用差别很大。
将每个国家的问诊总数乘以该国的单次问诊平均费用,各国问诊费用总计约5,200亿美元。
方法2:根据GDP占比计算医疗问诊收入。我们采用的第二种医疗问诊市场规模评估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即根据GDP占比计算医疗问诊收入。
经合组织36个成员国2018年名义GDP累计为53万亿美元。同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平均占其GDP的8.8%。 当然,不同国家的具体医疗保健支出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各国医疗保健支出在其GDP中的占比,可计算出36个经合组织国家的医疗保健支出总额为6.6万亿美元。
经合组织确实有普通初级保健(不包括所有医院护理以及牙科、预防和家庭治疗等初级保健服务)支出数据,但只有22个成员国2016年的数据。从2016年这22个国家的数据来看,普通初级保健(即问诊)平均占卫生保健总支出的6.8%。
假设36个国家的普通初级保健支出比例大致处于这一水平,2016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普通初级保健支出总额约为4,500亿美元。如果把专科医生问诊支出包括在内,经合组织医疗问诊的总支出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与使用方法1得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我们也掌握了一些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年度问诊数据。例如,巴西2017年人均年问诊量为2.8次;巴西人口超过2.12亿,这意味着巴西医生接待的问诊量接近6亿。
即使单次问诊费用仅为25美元,巴西市场也能产生150亿美元的价值。虽然我们缺乏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庞大市场的相关数据,但这些国家的人均年问诊量哪怕只有一到两次,全球问诊量也会增长数十亿。总体来看,全球问诊量每年可能超过120亿,创造达到7,000亿美元的价值。
智东西认为,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有时,仅仅少量的催化剂就会引发巨变。2019新型冠状病毒,虽大小仅为100纳米,重量仅为1毫克的万一分之一,却已然催生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中多领域的改变。云迁移、视频问诊、智能边缘、8K浪潮等在2019年已然萌生,疫情竟使其发展可以加速数年甚至数十年。